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一、说教学内容
《松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略读课文。
主题阐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教学举隅》中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我确立的主题是“如何使略读课文为习作服务。”
二、说教材分析
《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说明文,在这组说明性文章”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说明方法,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三、说学生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四、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记“驯良、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五、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鲸》的表达方法,加深对本课说明方法的认识,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快速默读法:依据本学段中“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快速阅读文章,捕捉重要信息。
七、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依据教参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方法,让学生读导读中的一段话,找出向我们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从而做到学习不盲目。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很快的走进文本。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强调的是“粗知文章大意”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但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不能随意删减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个别词语,为学习课文服务。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年级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此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时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做到读有实效性。通过学生充分的读课文,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一边读书,一边汇报。抓住问题的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四)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学生边读边思考:《鲸》这篇课文和《松鼠》这一课比较一下,看看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汇报时可以从说明的角度(内容)、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比较。此问题是三个大问题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所以,教学此环节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力量,使问题迎刃而解。
(五)自主阅读,体会喜爱之情
此环节教学,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圈画出作者对小松鼠喜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教学时,我把介绍松鼠外形特点和搭窝过程两个内容作为重点,多媒体出示内容和松鼠图片,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帽缨形的尾巴的样子。此时再一次读书,使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点拨,鼓励,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六)小结方法、拓展延伸
学习文章,是为了平时更好地运用它。所以,我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和《鲸》之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作业超市
1、改写练习
既可以把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的说明文。
2、仿写练习
运用本课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3、课外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并摘录精彩的语段。
板书设计:
漂亮(外形)
松鼠
驯良
(生活习性)
乖巧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此处隐藏8165个字……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叫声表达了天鹅怎样的内心世界?2、交流。
第一次:
(1)交流出示:这时,从一大群天鹅。
(2)理解清脆)
(3)指导朗读。
(4)这清脆的啼叫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天鹅怎样的内心世界?自由朗读三、四小节,把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画出来。
(5)交流:
(6)小结。
(7)指导朗读。
第二次:
1、指名读第二次叫声,注意破折号要延长。
2、交流讨论:这叫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读五、六小节,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组织交流。指导理解破冰勇士。指导体会天鹅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和团结拼搏的可贵品质。
4、指导朗读。
第三次:
1、引读。
2、指导学生抓住昂着、挺着胸、来体会天鹅们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的心情。
3、指导朗读。
4、引读最后两小节,说说我为什么放下了枪?5、总结齐读课文。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鸟也很可爱,说说理由。
四、作业
学了课文,你一定很感动,你想对老天鹅说些什么?请你把他们写下来。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云雀的心愿》。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生态环境。《云雀的心愿》文章记叙了云雀和妈妈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黄沙漫天、洪水泛滥,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点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文章条理清楚,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叙述整个故事的过程,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生态环境的担忧以及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着重教学生用默读、略读、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学生跟随云雀旅行的过程中看森林消失后的恐怖现象,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难点是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想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动物的世界,来领略动物们优美的身姿。边看边跟老师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听了刚才大家的分享,老师觉得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很爱小动物,很有爱心的人。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爱的鸟类,看看它身上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云雀的心愿》。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2个环节的问题。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土壤枯枝败叶乱砍滥伐树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明确:文章记叙了云雀和妈妈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黄沙漫天、洪水泛滥,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点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最终云雀有一个心愿,沙漠变绿洲。
这样的问题解决学生已经把文本的概况了解透彻,为深入研读环节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明确:沙漠变绿洲。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找一找云雀和妈妈在旅行中都看到了什么?
(1)在沙漠上空,漫天飞舞的黄沙,睁不开眼睛。
(2)在大河上空,浑黄的河水咆哮不惜,淹没村庄。
2.旅行中遇到这样的场景,云雀和妈妈有怎样的感受呢?明确:埋怨、心疼、叹息、害怕。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3.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场景云雀妈妈找出了造成这样场景的原因,你能说一说吗?明确:人们对树木的乱砍滥伐,造成上有水土流失严重。
4.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呢?明确:植树,让森林起作用。
5.小组讨论:为什么森林能改变现状?明确:森林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
(1)大水库:森林可以蓄水,树冠充当大伞的作用,苔藓和枯枝败叶吸收水分存储水分。
(2)空调器:夏天遮挡阳光,冬天存储热量。通过以上深入研读环节,学生能对整个文本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也能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所掌握。
(四)巩固提高化身森林小卫士,你该如何保护森林?写几句标语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从云雀的心愿感知到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现在正值植树节,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开始有实际的行动,为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业:植树节去郊外植树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好的板书应该结构清晰,构思新颖,内容高度凝练。因此,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便于学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