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3 00:08:44 收藏本文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触摸春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1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哲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课堂中,随着孩子一起品味美文、体味哲理,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节课下来,发现自己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

1、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依据文本、学情随机调整自己的预设,才有可能在教学互动中形成新的语言、思想。但在课堂上,惟恐学生的回答脱离自己设置的教学思路,难免有意无意地牵着学生走,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课堂上虽然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本想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学生读书思考时间,调动学生读书热情的想法实现不够充分。

3、课文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对于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的提出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有时就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代替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我应该多让学生结合生活和自身经历进行感悟,可能学生会说出更有生活情趣的语言,课堂生成会更有深度。如:“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处的“张望”可引导学生想象,安静的.心里可能张望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张望到了蝴蝶飞翔的样子;张望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张望到了生活缤纷的色彩……从回答中让学生自然而然认识到,安静其实在用自己的心来触摸春天。

今后的课堂教学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更要备学情,备课堂中可能出现的“节外生枝”。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机智;多听同组教师的课,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2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学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从单元导读入手,让他们了解了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结合导读中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能够自己说出体会含义深刻句子时应把握哪几点,根据平时学习经验,他们总结了两点:

一、抓住重点词语。

二、联系上下文。

第三点由我补充给大家,那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接下来大家就跟随作者吴玉楼的脚步,一道走进文字的.心灵深处,和安静一起去触摸春天吧!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先理解课题意思,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触摸春天》这个题目后最想知道什么?同学们的好奇心充分显露,是谁在触摸春天?她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她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我突然觉得,其实孩子们很会学习,他们有自己好奇的问题,然而只有自己好奇的问题,才有认识它和解决它的强烈欲望啊!可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这样带有任务性质的被动学习,效果自然不如主动求知。在初读课文,解决重点词语后,我鼓励学生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而在学生展示自己朗读水平时鼓励大家读文中另自己身受感动的句段,这样既让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又把握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请每一位学生选择其中感动自己的一处,认真地读一读描写这幅画面的文字,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自己感受到什么,鼓励大家把自己的感受到读出来。学生找,读,感悟,旁注,老师巡视并个别指点;然后然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在进行交流。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3

《触摸春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受到了评课老师的好评。评课之后认真反思,我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中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不够。

课文虽然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加上教师急于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了学生自由读书时间,致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尤其对于一些关键语句,体会起来有些困难。

如在理解重点句“此刻,安静的脸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时,我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文本的情况下就直接切入,导致学生的情感状态与理解句子所需的情感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学生的理解始终未能达到更深的层次。由于没有做好铺垫,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能用心灵感受到的一切美的事物。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得到了收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二、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欠缺。

这节课上,由于课堂所提问题不够科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过于单调,如“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指向不太明确的问题就多次使用,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当学生的思维走偏或停滞不前时,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在有教师听课的课堂上总想展示一个全面的教学过程,讲课时面面俱到,但处处挖掘不到位,课堂上重点不突出,缺乏亮点。

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以上问题,为此我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

1、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还要备学情,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智慧;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乐园。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4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通过教学,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感受,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因此我设计了“谈话引入,感受春天——自读课文,感知文本——细细品读,感触内 ……此处隐藏18214个字……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那么,安静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吗?你能把安静对飞翔的渴望读出来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安静的'内心,动情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4)老师相信,你跟安静一样,同样感受到了春天,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她虽然看不见,但她在用心感受。学到这,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热爱生活)

过渡:这样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小女孩,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在文中找出来,大声地读出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来体会文本内涵。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想象的翅膀展开以后,又引导学生诵读、品读、想象读等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品中读。经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无声的文字转化为了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

句子六:“谁都有生活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读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出示课堂小练习:填几组反义词:

无论是( 健全 )的人,还是( 残疾 )的人;

无论是( 高贵 )的人,还是( 卑微 )的人;

无论是( 富有 )的人,还是( 贫穷 )的人。

师小结: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3)把“谁”换成“我”,去掉“都”,大声地对自己说“我有生活的权利,我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指名大声地读这个句子。

(4)老师听到了你们的发自内心的呼喊,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对自己说:“我有生活的权利,我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设计意图: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推敲句子的深刻含义,同时注重了句子理解后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深化感受,不断完善、升华各自的认识,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从安静身上,感受到一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三、收获奇迹,感悟生命。

1.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感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触摸美好春天的故事。(学生随音乐有感情朗读。)

2、安静能够触摸的仅仅是春天吗?夏天呢?秋天、冬天呢?

过渡语:是啊,安静是如此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出示句子齐读。

小结:小女孩安静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她用自己的心去触摸春天,她神奇的灵性来源于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能创造这一奇迹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她们曾经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15

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在这节课中,我着力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在课堂上,能随着孩子一起品味美文、体味哲理,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节课下来,我的感触也很深:

一、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找出使自己惊叹的句子以后,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思想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例如,从一开始的整体感知,我就注重学生的生字新词的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这样,在文本中自由地进出,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

二、文贵自得。

叶老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所以我在这里细心教给学生读书批注的方法,以使他们学会读书。学生抓住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从“奇迹”入手,感受安静全新的经历。从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感受安静用心的感受春天感受生活,才有全新的体验。把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围绕“安静神奇的灵性来自哪里”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书,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句子。

三、以情促读,以写促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集体读、对读、范读、想象读,还有引读等等,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或激发情感读出感动,或联系生活读出感悟。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在理解中心句时,联系文中的安静谈出自己的理解之后,我又提供相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写下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或感悟。通过文字表达让他们内化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进行初步的思考,让语言学习,精神成长互为资源,共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本课语言优美,但话题凝重、深沉,而小学儿童的认识水平尚在发展之中,抽象思维不发达,直观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特别对于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很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 “弧线和曲线”时,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了他们的区别,也为下文的重点词句的教学做好铺垫。而在理解“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叙述着飞翔的概念。”这个句子时,屏幕上出现了蝴蝶飞翔的弧线。用直观地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安静此时的心理世界。

这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的评价语没能发挥实处,有的时候不能做一个提升性的总结,使本堂课的教学失去了很多可以闪亮的机会。又如,课堂中教学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我还处理的不够好。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足以应对意外的生成,这是我在这堂课中最深的体会。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