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牧童》教学反思15篇

时间:2023-04-19 01:05:44 收藏本文
《牧童》教学反思15篇

《牧童》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牧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牧童》教学反思1

《牧童谣》是二年级音乐第六单元的第一首唱游歌曲。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一是观看“牧笛”的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询问这位小牧童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来点明湖北民歌;即兴创编歌词和动作,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歌词和动作都编得合情理。

1、本课是一节唱游课,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游”把握的不到位,缺少让学生在玩中学的活动设计,感觉这更像是一趟唱歌课,老师教唱的多。

2、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没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的`也不“专注”。应该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他们对课堂的兴趣。

3、课堂容量大,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了,但感觉太赶,有些环节太匆忙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了,没有达到环节设计的目的。

《牧童》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品读句子,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 我们继续上21课,生齐读课题。

二、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

(一)同学们,文中的第一句话就说:

(PPT出示: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生齐读)为什么说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呢?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PPT示默读提示)

板书:著名,进而引出画技高超

(二)品“著名”,体现画技高超

1、关联词“一……就……”,体会画技高超

(1)我们先看第1自然段,有同学从这一段中找到相关句子吗?

(生读句子,PPT示: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句话里有关联词——“一……就……,关联词有什么作用?

齐读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小练笔:用“一……就……”造句(指名说)

2、通过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体现戴嵩作画本领高超。

(1)师:戴嵩的画技高超还体现在哪里呢?请在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

(生答后PPT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2)理解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师:这句话中有不懂的词吗?(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生提问就请生解答,接着PPT出示两幅图,让学生区分)

指导朗读: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画画速度快、熟练)你能读出很快来吗?(生读)

师:是的。这位画家画技娴熟,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3)小练笔:请用“一会儿……一会儿……”写一个句子,写到98页的读读写写上。一分钟后请同学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感受戴嵩的著名。

(PPT示第一、二自然段,齐读)

3、纷纷夸赞----戴嵩的著名

(1)师:同学们,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人们是怎样称赞的。自己来读一读。

生汇报后(指名读)

师:(重点指导出学生夸赞的语气。)

师:戴嵩画画不仅速度快,而且画得像,称他是著名的画家,的确是名不虚传呀!那么除了商人和教书先生,你觉得还有谁会称赞?

师:是啊,有这么多人都在称赞戴嵩的画,所以书上说是——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板书:纷纷夸赞)

(2)积累词语:夸赞,称赞,赞扬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刚才读得句子当中有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呢,发现了吗?看!你发现了,说一说。

  三、5-6自然段,抓重点词,体会牧童和戴嵩的品质

(一)通过“炸雷、挤、喊“词体现牧童勇敢

1、师:戴嵩画的画可真棒,正在大家纷纷夸赞之时,一位牧童挤进来大声喊?他喊了些什么?

(出示PPT:“画错啦、画错啦!……”)

指名读(大声,引导抓住重点词朗读,体会品质)

(请齐读这句话“画错啦,画错啦!……”,重点词颜色变红))

2、小拓展:当牧童说“画错了”的时候,围观的人心里会想些什么?

(二)通过“和蔼、很愿意” 、“惭愧,连连拱手”体会画家虚心

1、师:这个牧童竟然说戴嵩画错了,可见他是个……?听到这句话,戴嵩有没有生气?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从他的话和动作中,你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虚心、认真、谦虚。从“和蔼、很愿意”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朗读,体会情感)

(PPT出示戴嵩的话,“和蔼、很愿意”变红颜色)板书:虚心。

2、师:戴嵩的虚心还表现在哪里?课文哪里有写?

引导生从“惭愧,连连拱手”体会虚心,教学反思《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生汇报完后PPT出示句子,“惭愧,连连拱手”变红色)

师:你们觉得戴嵩有名仅仅是因为画画的好么?还因为什么?

(引导答案:不是,还因为他很谦虚。他有优秀的品质。)

(三)体会牧童的善于观察

1、师:这样一个大画家,他可真虚心。那么到底哪里画错了?

你能指出来吗?牧童为什么知道戴嵩画错了呀?请小组讨论。(PPT示自学要求)

(指名回答)

2、出示斗牛图与赶牛蝇的图,让学生再次读并正确区分。

(生讲完后板书:善于观察)

3、小结

戴嵩知错就改,看他把《斗牛图》改成现在这样了,(PPT示图片)连乾隆皇帝都在上面题词了呢,这幅画和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四、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称赞谁?(生汇报)

五、作业

1、课后与同学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教学反思

1、通过关键词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和虚心

课文的第1-4自然段主要描写戴嵩的画技高超。通过引导学生从关词“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轻笔细描”、“浓墨涂抹”、等词体会画家的画技高超,并且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轻笔细描”、“浓墨涂抹”这两个词的意思,借助 生动画面,使学生易于理解。通过模仿围观人称赞的话语,让学生更加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同时也为牧童的勇敢指出错误的好品质做铺垫。在第5-6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抓住 ……此处隐藏9232个字……>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请你找出有关的词句。教师随机板书:“沉思片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及大家称赞的话。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通过现场绘画,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通过模仿围观人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做上记号,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气,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来感受“戴嵩”的.“著名”。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著名的含义了。

三、感悟牧童的可贵品质。

人们在赞不绝口的时候,我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戴嵩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这么有名的画家却向一位小牧童致谢?”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过讨论知道,大家都认为画家的画无可挑剔的时候,小牧童竟敢大胆地指出大画家的错误,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从而感受牧童实事求是、感于向权威挑战的可贵精神。然后启发学生:你想对这个牧童说什么呢?学生都一一称赞牧童,很自然就感悟到了牧童的品质了。

四、感受戴嵩的人物品质。

牧童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指出画家的错误,戴嵩会怎么想?怎么做?我通过让学生品读5、6两段进一步感受画家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高贵品质。最后再一次地欣赏《三牛图》、《归牧图》,从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绩和他虚心好学是分不开的。最后又让请学生来夸一夸戴嵩,不需要老师来灌输,学生就能够感悟到就自然感悟到戴嵩的品质了。

《牧童》教学反思15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故事性强,“画家画画”的情节比较吸引同样是热爱画画的他们;牧童和他们同龄,他的举动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阅读、大胆表达,尊重每个人的阅读体验,然后相机穿插语文的字词积累、运用以及重点句的朗读训练。

落实较好的地方:

1、 课题切入新、快、准

上课的开场白我是这样设计的:

每天,我们在书本中、在生活中,要认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新的主人公,他们就是21课里面的——画家和牧童。“画家”为什么写得大,“牧童”为什么写得小?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在这篇课文里相遇了,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拿起你的笔,默读课文,做好勾画和批注。

前面的导入用课题字迹大小不一作为切入点来吸引学生兴趣,并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整个过程自然、简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学生默读及批注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画家和牧童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先别急着说,发表看法要有理有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拿起你的笔,默读课文,做好勾画和批注。”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适当进行圈点勾画,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要点,并能用简单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是我们平常课堂中长期训练的一项内容。

3、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读后印象

给学生自由、民主表达的空间。学生在默读、批注环节后谈了自己对戴嵩和牧童的印象,大部分谈得比较到位,如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一个虚心的画家、一个有礼的画家、一个和蔼的画家等等,牧童能勇敢指出别人的错误、能细心观察生活等。

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课堂上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才干。

4、“纷纷夸赞”、“请牧童改画”环节设计好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朗读训练,请同学分别读一读商人和教书先生说的话。

(2)我听出来了,你是在用称赞的语气朗读,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和“称赞”的意思差不多?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称赞——赞扬——夸赞

(3)如果你也正好在那里围观,你会怎么赞美呢?

(4)刚才大家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赞美,就叫——纷纷夸赞。

从朗读理解到巧妙应用,比较自然而紧凑地进行了近义词的理解到句子训练。

在牧童指出了画家的错处之后,有这样的环节:“谁能当一当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师生互动。

师:小兄弟,请问这幅图应该怎么修改呢?

生:这里的牛尾巴应该画在两腿中间。

师:请问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这是驱赶牛蝇时候的样子。

师:(连连拱手)多谢你的.指教。

这个环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对书本知识的重现、巩固,让故事更加完整。

5、教师的评价语

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读出潜藏在文字下面的深层含义!

你很会总结!说明你平常读书懂得积累。

你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表达!

你能用朗读体现他的著名,说明你读懂了!

你找出了重音词,读起来很有味道!

老师评价语言的避免单一、生硬,这些评价看似随即拈来,实则想巧妙地暗示学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评价的具体、丰富让学生更感受到真实可信。

令人遗憾的地方:

1、 尊重的层次

在“说说你对戴嵩的印象”时,有学生说“他爱动脑筋”,和文中的戴嵩似乎相隔甚远。怎么办?当时还没想到对策,只好也把这个词语写在黑板上。但是一直到了最后,我们也没有和这个词语扯上关系。现在回想,应该当即问他:“你在哪儿读到的?”说得有道理再写,说得没道理可以请其他同学来纠正,老师也可以参与,让这个环节成为师生思维碰撞的契机。但很遗憾,这个词语一直孤零零的摆在最后一行没人理会,尊重阅读体验不仅是认同、欣赏,还有一种尊重——关注。

2、 深读课文不够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这一句能很好地体现画家的“著名”,当时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通过找重音词来体会;二是去掉“一……就……”,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后来觉得重点应该放在“画家的虚心”体会上,前面不要太冗长,决定砍掉第二个环节。结果在上课时,心里总是牵挂着前面要简短,因而对重音词的体会也没有到位。

一节课,抓住其中的一个点深入体会,不需面面俱到,也不需繁琐分析,但是这样泛泛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现在想来,应该取第二个环节,只要抓住一句话即可——“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a) 比较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很多人观赏。

b) 你有什么发现?

《《牧童》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