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只鸟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1《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将本次授课进行反思如下: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为此,我首先以送礼物的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有漂亮鸟蛋的图画,引出课题,再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领学生开始学习课文,这样把学生带进无限美好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课中我又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孩子感悟词语的变化,激发孩子积累词语,积淀语感的积极性。还通过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让孩子深入理解课文,走进文中人物内心,感受文中小男孩爱鸟护鸟的纯真心灵,从而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爱护小鸟,珍爱生命的种子。
二、利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在本节课中,我又利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带拼音读词、去拼音读词、开火车读字男女比赛读词语,演一演猜词语等多种形式来认读生字,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和识字兴趣。
三、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在本节课中,我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每一小节我都进行了较细致的指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内容,理解内容,受到爱鸟护鸟的教育。此外,我还让学生齐读,指名读,分节读等形式,加强了朗读训练的频率,提高了朗读能力和兴趣。
四、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两只鸟蛋》这一课,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培养了学生爱鸟的意识和情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但是,这次授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我没有强调识字的方法,对知识点“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的学习不够深入,学生拓展训练还不到位。另外在写字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力争创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准“蛋、取”等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喜欢朗读诗歌。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护鸟类的情感和意识。
3、操作目标:
做到轻轻地、小心地拿、放鸟蛋,并在手捧鸟蛋时有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珍爱动物的生命,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体会鸟妈妈焦急的心情和小男孩心理变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
重点生字、词语的卡片、每个小组一只鸟窝(纸盒)和一些鸟蛋(鹌鹑蛋),多媒体课件。
【主要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你往课桌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兴奋回答──两只鸟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诗,题目就是:
两只鸟蛋。
3、你们看,这就是两只鸟蛋。(点鼠标)这两只小小的鸟蛋, 现在是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其实它们还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旅行呢!你们想知道吗?
4、好,下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
老师巡视、相机指导、鼓励学习方法好的学生。
3、朗读反馈:
⑴ 认读词语:
① 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点鼠标)
② 学生自读生词。
③ 反馈、及时正音,练读:
多种形式:
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范读。
⑵ 认读生字:
① 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② 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③ 重点生字,指导识记:
后鼻音特别多:
捧 定 凉 轻 仿 向。
⑶ 分段朗读:
① 指名朗读。
② 及时评价。
③ 全班练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读要求:
再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边读边想:
这两只鸟蛋遇到的这次惊险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2、交流反馈,随机板书。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老师引导:这两只鸟蛋原来好好地呆在鸟窝里,后来呢,最后又回了哪里?)
板书:
鸟窝──小男孩的手上──鸟窝
四、情境体验,感情朗读
〖学习第一节〗
1、两只鸟蛋是怎么从鸟窝里来到了小男孩的手上的?
请你读一读第一节。
2、自读课文。
3、现在我们每人的桌子上也有两只鸟蛋,让我们也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取下鸟蛋,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受一下。
(师有意观察特别会玩的学生)
4、反馈交流:
说一说,你觉得鸟蛋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我觉得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我发现鸟蛋表面有花纹,摸上去滑滑的。)
5、请大家轻轻地把鸟蛋放回窝里,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的感受?课文是怎么写的?
(出示: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6、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玩得很开心,很高兴,现在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读出鸟蛋可爱和好玩的语气来。
7、自由练读。
8、指名朗读,及时评价,全班练读。
9、看图尝试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学习第二节〗
1、小男孩在玩鸟蛋的时候,谁来了?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请你读一读第二节。
2、指名朗读。
(出示词语:焦急不安)
3 ……此处隐藏17312个字……分节读等形式,加强了朗读训练的频率,提高了朗读能力和兴趣。
5、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两只鸟蛋》这一课,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培养了学生爱鸟的意识和情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但是,这次授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我没有强调识字的方法等,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力争创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两只鸟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后,通过妈妈的教育,把鸟蛋送还的故事。在进行教学时,我先用课件放出图片:一个鸟窝里躺着两只鸟蛋。同学们看到这个都很兴奋,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到学习第一节时读到“小小的鸟蛋凉凉的”还以实物让学生们感受自己拿着鸟蛋是否感觉到了鸟蛋凉凉的。通过实物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后面的教学中同学们回答问题都很积极,有些同学基本每个问题都举手了,而且基本领悟到了课文的意思,对课文的朗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我还通过板书的形式让同学们再次感悟课文,同学们也能根据板书能回忆起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仿佛”的理解很难,但是我用替代的办法,让学生们把它换成“好像”后,学生们基本都能理解了。这节的教学目标识字和感受课文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本堂课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很多同学也很积极地回答问题,但是同时我在课堂中也忽略了其他没举手的学生了,很多学生一节课回答了几个问题,而有些同学却一个问题也没有回答。教学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师作为这个教学的中心、载体,应引领好所有的学生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同学认真思考问题。另外,在后面的课文感悟中,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多设计些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游戏,比如在课文朗读中,可以让学生边比划动作边读课文这样不仅更能让学生们记住课文内容,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两只鸟蛋》这篇课文一共有四小节,在学习中,还可以把四小节的顺序打乱,让学生给课文排顺序??另外我作为教师,也缺少一种教学的激情,本课文在读的时候,一小节应读出小男孩玩鸟蛋很欣喜地样子,读课文要注意读出感情。低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适当作泛读,但是在本节课中,我却犯了一个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应犯的毛病:没范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及时范读,引领学生读准课文,读好课文。
在课文学习中,同学们的回答让我看到了我们班很多同学课外知识积累的还不错,比如课文中“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并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让他们明白的,而是让学生自己说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要爱护小动物:“我们要爱护每一只小鸟,珍爱每一个可贵的生命。”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低年级教学中,更应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理解。以后在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感情体验。
教师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而得到提高的,我会在每次上课后及时作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我的语文课更有意思。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15教学《两只鸟蛋》一课是下午的第一节课,也是我最不喜欢的教学时间──孩子们在这个时间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小话不断。怎么办?我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小组比赛的形式。“我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能夺得今天得最佳小组,好不好?”“好!”一番激励之后,孩子们的似乎已经准备好进入学习状态,我开始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齐读课题,初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准生字字音后,我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好,最精彩的比赛开始了!赶快把你们小组最简便,最有趣的记字方法告诉大家,你们组就增加一颗星啊!”一时间,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小手如林。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猜字谜,编故事种种方法纷纷涌现。看看时间已过去一半,我还有读通课文的任务没有落实呢,不禁有些急躁。“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向’。”第二小组代表闫云飞发言道:“我们学过的《操场上》这课中“铃声响”的‘响’去掉口字旁就是‘向’。”“对!”我在黑板上写下“响”这个字。“响,响声;向,方向。”闫云飞又组词区别了它们。我在他兴奋的目光下给他们这组加了一颗星。“好,其他字可以怎么记呢?”我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紧追了一句,况且“向”字的字形也实在是简单。“老师,老师,我们还有……”“老师,我也有别的方法。”竟有学生站到走廊上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有些无奈地看着他们。“好,你说。”我点了第三小组的倪宗鑫。“‘回’字与‘向’也很象,它去掉下面的横再加一撇就是‘向’。”是啊,我可没想到!我把“回“字写在了黑板上。当然也没忘记给他们组加了颗星。“老师,还有‘问’字把点变成撇,再把横折钩的横和竖连起来也是‘向’!”第一小组的汪杰没等我请他就插嘴说。“还有,老师!”第二小组的潘兵也急了,站起来就说,“还有我们同学的‘同’把里面的横去掉在外面加撇也是‘向’!”我不禁有些惊愕,备课时我可没有想到这么多啊!甚至我还不知道学生认识“回”“问”“同”这几个字!──课本中还没学呢!
【教后反思】
应该说,上完以上环节,我在喜出望外的同时也真的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我一味地牢牢控制住教学时间,没有让学生表达完,我将错过一场多么精彩的表演!我又将新课程的理念置于何处呢?
1、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本质上“主客两分式”的教育教学,主体是教师,是成人,学生成了客体,完全处于一种受动状态,他们的学习活动制约于主体预设的框架之中,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儿童主体精神的缺失与沦落。在教师们每日进行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实施的过程便是“教案剧”的演绎,一切尽在“执行与落实”之中,甚至教师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从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流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和相信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只有为学生搭建起足以任他们舞蹈的舞台,学生才能还我们以精彩!我们的教学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个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不仅担负着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要努力使学生乐学、善学。
试想,如果本节课我在上课伊始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会有如此活跃的思维,如此精彩的发言吗?答案似乎应该是否定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放学生的智慧,撞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方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