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学反思1一、教材内容分析
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喜欢雨天,常常兴奋的谈论着,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们有意识的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二、活动目的
1、观察伞的外型和色彩,知道伴是一种挡雨的用具。
2、充分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下雨(雨不能太大)的日子。
2、折伴、直杆伴各一把,其中一把是手动伞,一把是自动伞。
3、幼儿每人从家中带一把儿童伞,一双小雨鞋。
四、活动过程
(一)、认识雨伞(在室内)
1、下雨了,你们想出去玩吗?什么东西能帮助我们不被雨淋湿呢?(雨伞)
2、为什么雨伞能遮雨?(伞是由油布、尼龙布或塑料制成的。)
3、撑开的雨伞像什么?(蘑菇、亭子、大帽子等。)
4、为什么伞能撑开、收拢?(有能伸缩的伞架。)
5、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小伞的外形、色彩与使用方法。
6、演示直杆伞、折伞或自动伞、手动伞的开收方法,请幼儿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7、请幼儿学习开伞、收伞。提醒幼儿不要让伞碰到别人的眼睛或其他部位。
(二)、撑逢小伞去看雨
1、带领幼儿撑着小伞来到室外,听听小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启发幼儿用合适的象声词来描述,如嘀嗒、沙沙等。
2、引导幼儿看看雨点除了落在雨伞上,还落在什么地方。(落在树叶上、摔进水塘里、打在屋顶上等。)
3、带领幼儿踩水,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踩得轻,水花小;踩得重,水花大;跳一跳,会溅起小水花。)
(三)、与小伞一起游戏
1、游戏:小兔与大灰狼 幼儿做小兔,教师做大灰狼。“小兔”撑着雨伞在草地上玩,当“大灰狼”出现时,“小兔”可立刻将伞当作蘑菇,躲到“伞蘑菇”下,不让“大灰狼”发现。
2、游戏:大风与风车 启发幼儿将伞当作“风车”、手握伞柄使其旋转。当听到教师发出“风大了”的信号时,“风车”就转得快;当听到“风小了”的信号时,“风车”就转得慢;当听到“风停了”的信号时,“风车”就不转。游戏结束后,请幼说说:雨伞旋转时,雨水怎么样了?(雨水会飞溅开来。)
3、游戏:换房子 启发幼儿将伞当作“小房子”。在教师念完儿歌前找一同伴互换“小房子”,并遮住上半身,请大家猜猜其中的几间“小房子”里住着谁。
(四)、画小伞
1、回到室内,请幼儿交流游戏感受,启发幼说说还能用小伞做什么游戏。(如“降落伞”游戏、“红绿灯”游戏等。)
2、启发幼儿用水彩笔画出各种色彩、图案的`雨伞。
3、提醒幼儿今后不要逢雨便出去游戏,应注意安全和健康。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加深了孩子们雨天的认知,因为孩子们对下雨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喜欢踩水花花,活动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通过活动中教师的讲解,孩子们逐步了解了雨的相关知识。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并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大班教学反思2一、案例描述:
在幼儿园里,有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那就是教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可有一天,我正带着孩子在玩这个游戏,郑一茹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象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她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郑一茹,她一定不想继续玩下去了。于是,我说:“那好,郑一茹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始了,郑一茹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她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山羊,她就学花猫……慢慢地好多小朋友低声说着:“老师,我也不想跟你做一样的。”看到孩子们对游戏规则变化比较感兴趣,我说:“好,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做的不一样。”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我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比单纯的模仿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动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游戏,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真好玩!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上的案例让我觉得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要忽视和反对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新教育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充分尊重、信任、激励幼儿;进一步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发展。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在组织、安排课程、游戏等活动时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其目标、规则及方法。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即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善于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多的是作为知识的启发者,而非灌输者。
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提倡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提供更多的选择,发挥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师对个别幼儿的了解,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教育。因此,作为教育主导者——教师的传统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要发生转变。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有时,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大班教学反思3《巨人和矮人》是“亮眼看世界”这一主题中的一个体育游戏活动,在“亮眼看世界”这一主题中主要是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到:哦,只要仔细的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儿——我的眼里有你、有他、有各种各样 ……此处隐藏10965个字……自治力十分有限的幼儿而言,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孩子的“破坏”行动,要宽容孩子的过错,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允许幼儿宣泄情绪、允许幼儿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大班教学反思15执教教师:第四中心云山小学陈梅燕指导教师:第四中心云山小学黄淑珍
第四中心云山小学黄素容
修编教师:第四中心云山小学黄素容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8—90页。教材分析:
“滴水实验”是“综合与实践”领域中的学习内容。这一课,教材在设计上突出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典型特点:重问题、重过程、重综合。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滴水实验”数学教学活动情境。教材从数学的角度来寻找、发现、思索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进行探究规律的机会,主要通过做实验及对实验结论的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能源等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设计五个环节:提出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独立思考,学会寻找并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从头到尾”思考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本节课从学生“学”的角度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滴水现象引发问题,充分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力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数学是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滴水实验”中,我准备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再小组合作,通过师生共做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
3、注重学生的思维提升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领悟把大问题转化成小问题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体会用做实验的方法也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并搜集节约用水的方法,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一年会滴多少水”的推算过程及运用这个数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针对“滴水实验”任务,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教学准备:课件、纸杯、牙签、水、烧杯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两道有关水的有趣的问题想考考大家,大家有没有信心答对呢?
2、出示问题:
⑴如果在没有食物也不喝水的情况下,人最多可以存活几天?⑵如果没有食物但有淡水饮用,人最多可以存活几天?
3、指名猜测,引入主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类似猜谜的科学小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既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又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提出问题
1、我们人类离不开水。但是,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存在。看!
2、出示漏水视频,学生观看。
3、教师:看,这是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了满地水,多浪费啊!如果你看到了这种现象,会怎么做?
4、看图提出问题——仔细看看这幅图,你能从中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5、读笑笑的问题——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会滴多少水?
[设计意图:以实际生活中的滴水现象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进一步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设计方案
1、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得出:必须先收集到一分钟的数据。
3、再问:怎么收集到一分钟的数据?
4、学生设计方案。
5、交流方案。
[设计意图: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逐层深入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全班初步探讨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组合作,集体研究决定小组实验方案,最后经交流,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完善。]
四、学生实验
1、简单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2、师生共实验。
[设计意图:由老师戏剧性地出示钟表,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这是一个思量再三的决定,希望能在互动中引导孩子快乐地“玩”数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看似无形中塑造孩子实验的准确性、纪律性。]
五、交流反思
1、交流数据
“为什么大家的数据会不一样?”
“怎么办?这里填多少合适?那怎么计算平均数?”
2、提问:有了一分钟的数据,怎样推算出一年水龙头滴了多少水?(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3、练习
⑴一年滴的水可以装成几瓶500毫升的水?⑵一个水龙头一年滴的水能装几箱?
⑶研究表明,每人每天要喝3瓶左右500毫升的水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需要,请问一个水龙头一年滴的水够一个人喝多少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经历“一年会滴多少水”的推算过程及运用这个数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惊人的数字中体会积少成多的道理,自觉接受精神洗礼,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4、拓展
⑴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⑵观看图片,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
[设计意图:走进地球水资源的真实世界,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坚定节约用水的信念。]
六、总结
1、指名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2、指名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别从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两方面谈收获,并分享节约用水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计算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可供三个人洗手洗多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再“玩”,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自我评价,感受自我成功、学习数学的快乐。]
板书设计:数学好玩——《滴水试验》
一年——————— 28800×365=105120毫升
一天——————— 1200×24=28800毫升
一时——————— 20×60=1200毫升
一分——————— 2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