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华】桂林山水 教案合集十篇

时间:2023-04-28 00:12:12 收藏本文
【精华】桂林山水 教案合集十篇

【精华】桂林山水 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似”“卷”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段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2、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请同学说)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你们谁到过桂林?你们觉得桂林怎样?没去过桂林的同学们借助课文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范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的内容。

2、学生自学。

3、交流: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4、小结: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

四、讲读课文第一节。

1、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甲天下;引导学生理解“甲”的意思。

2、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图象并说说。

3、生交流。

4、引导学生辨析理解“观赏”和“欣赏”。

五、讲读课文第二节

1、师提出要求:先看图,再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漓江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来并画上_____。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4、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字、词、句训练。

①师: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②师:如果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

③师: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再让学生念课文中的这句话,师指导读。

④师:光感叹能把漓江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别人吗?(不能)那课文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齐读。

⑤启发想象,体会“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情景。

6、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出示三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吧,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漓江的水又很绿,像无瑕的翡翠。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结合回答,教给学生排比句的知识。

7、指导学生体会衬托的写法。①师: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②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③再让学生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

8、小结。

六、作业: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把这个句子说成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讲读第三节。

1、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先看看图,再读课文,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画出,不懂的要做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通过图画、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4、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用上一堂课学习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课文。

5、全班交流,师启发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6、齐读课文第三节。

7、师小结:这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说明桂林的山……(生说)

三、讲读: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交流: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3、结合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画卷”“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4、再齐读课文。

四、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再指名朗读全文。

五、总结性训练。

1、假如我们现在来到桂林,看到这儿山清水秀,我们说一句什么话?

2、这时你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

3、你能说几个形容祖国山河美的词语吗?你能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吗?改成感叹句会吗?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六、作业:

1、找出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2、用排比的句式来描绘家乡的一处风景。

板书:总述: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⒈出示表格:

前字韵母 啊的发音 举例

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

u、ao、ou ……此处隐藏13650个字……p>

师:想不到,我们班竟会有这么多的小诗人!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交流。那么,就请誊写在练笔本上,让老师好好欣赏。

五、解结构特点,迁移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正因为作者善于发现美,才让我们尽情地欣赏到了桂林山水的美。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发现美了吗?

生:我发现课文中的语言很美。在描写山水的特点时,句式都差不多的。

师:这种写法叫做排比。

生:我还发现在写特点时,都是先概括讲特点,再把特点写具体。

师:很会发现!(多媒体映示语句框架:真啊,。)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几句话吗?下列话题供大家参考。

(多媒体映示:

家乡的银杏树真啊,。

大兴安岭的岭真啊,。

我们的校园真啊,。

今天的天气真啊,。)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我整天呆在空调里走不出去。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连小狗都伸着舌头直喘粗气。

生: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我穿了羽绒服还直打哆嗦。

生:我们的校园真静啊,静得能听到绣花针掉落到地上的声音。

师:哦,这么夸张?用来描写安静的教室比较妥当。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粗啊,三个人拉起手来,才能把它围住。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高啊,有四层楼那么高。

生:大兴安岭的岭真多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没看完。

师:说得真好!说明大家能熟练运用这样的句式了。大家不但能发现美,还能运用美。老师还发现另外的美呢?

看,课文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总起,然后分别写水和山的美,最后总写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之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总结。这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师边陈述边将板书用线条联结起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笔:写写感受或运用典型句式写几句话。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2、板书:桂林山水。

二、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欣赏《桂林山水》风光片。

2、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水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⑵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找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把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交流:

①请学生说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师随机板书:

静、清、绿

②句子练习:

师: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静、清、绿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几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应该怎么说?漓江的水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又可以怎么说?

③通过换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出示文中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换句比较,加深体会。

在原句下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句子中每一小分句都是先介绍漓江水的特点,然后再具体地写出这种特点,让我们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时不仅要说出事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采用这种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方法,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仿句训练,出示:

桂花真香啊,香得()

夏天真热啊,热得()

()真()啊,()得()

⑤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写漓江水的这个句子,看看作者在写漓江水的特点时还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指导朗读:

⑴自读。

⑵指名读。

⑶引读。

4、仿说:

仿照这种排比句式来赞美自己喜欢的景物。

5、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好处:

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不仅写了漓江的水,开头还写了大海和西湖,它们又有怎样的美?

文中主要是来写漓江,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引导学生明确;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更能衬托出漓江独特的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学习运用这种对比的手法,有时巧妙的对比更能衬托所写景物的特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个对比的句子。

6、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体现桂林山特点的词语并想想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师随机板书:奇、秀、险

⑵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随机学习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主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通过打比方,对比、排比来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朗读。

⑶当学生谈到打比方的句子时,特别是写桂林山的形态时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去想象一下桂林的山还有哪些形态?(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后再想象。

7、补充并欣赏写桂林山的小诗。

8、抒发情感:

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你心中的桂林山水。

9、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对这段话中的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怎能样理解的?

小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这句话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又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五、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从古到今,桂林山水这方水土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开发桂林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国家旅游事业的一大课题,现在老师建议同学们为桂林山水写个广告词。

六、作业(自主选择)

1、请你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来写一篇《桂林山水》导游词。

2、请你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来描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风景。

3、搜集并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精华】桂林山水 教案合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