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华】科学教案3篇

时间:2023-04-14 00:11:58 收藏本文
【精华】科学教案3篇

【精华】科学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有听辩各种铃声提示音的能力。

2.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一定的敏感度。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的铃声。

活动过程:

1.听辩各种铃声让幼儿分别听各种铃声(自行车、电话、闹钟、门铃、小铃等),猜一猜,这是什么铃儿在响叮当。说一说铃儿响了,告诉我们要干什么了。比如:车铃叮铃铃,就是告诉别人"快让开,快让开!";门铃叮铃铃,就是告诉我们"有人来了,快开门吧。"等等。

2. 学念儿歌"铃儿响叮当"学念儿歌"铃儿响叮当",做模仿动作。

3. 听听学学家里的门铃声,按按听听不同音乐的门铃,跟着音乐进行模仿。

4. 做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

一半幼儿扮演主人,一半幼儿扮演客人。

小椅子当作门,扮演主人者作骑马状坐在椅子上,随着音乐按门铃或拍手。扮演客人者随音乐拍手走步……,唱到"请你按按小门铃"时,迅速跑到一个椅子前,表示来到了可人家。在椅子背上,边按门铃边唱"叮咚"。唱到"来了小客人",扮演主人的小朋友连忙起身,转动一下椅子,表示开门,把凳子面朝客人,做"请"的动作。

最后一句"叮咚"两人互相按一下对方的鼻子。

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5. 家里的声音看看说说这些是家里的什么东西,它在发出什么声音,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洗衣机"隆隆"的'转,它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压力锅"呜呜"的叫,告诉我们:"粥煮好了!";吸尘器呼呼的开动了,它把灰尘都吃进肚子里;电话"铃铃"的响起来,也许是妈妈打来的;收音机在"啦啦"的唱歌,我们一面听音乐一面跳舞;音乐铃"叮叮"的响着,嘘!娃娃在睡觉呢!

附儿歌:

铃儿响叮当闹钟叮铃铃,我要起床啦。 电话叮铃铃,喂喂是谁呀?

车铃叮铃铃,快快让开吧。 门铃叮铃铃,请问找谁呀?

小铃叮铃铃,唱歌跳舞啦。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特点。

2、了解脐橙和橘子的异同,学习正确分辨它们。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脐橙,了解脐橙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能分别橘子和脐橙。

活动准备:

实物脐橙、橘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外部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见果树上都结满了什么果子?(出示脐橙的丰收图片)(果树上结满了橘黄橘黄的脐橙)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看过?(在果园里看过)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在脐橙园里看过脐橙,脐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秋天的时候,我们家乡的脐橙园熟了,果树上结满了脐橙,果农伯伯把脐橙摘下来了。

二、出示实物脐橙,感知脐橙的`特征

1、观看脐橙

教师:你们瞧,刘老师今天带来什么?(脐橙)

教师:脐橙是什么颜色的?(桔黄色或橙色)

教师:它长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椭圆形的)上面有什么呀?(有蒂)下面是怎么样的?(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所以我们叫它脐橙)

2、通过触觉感知脐橙

教师:我们用小手摸摸脐橙有什么感觉?(硬硬的、粗糙的)

3、通过嗅觉感知脐橙

教师:我们用小鼻子闻一闻脐橙有什么气味?(香香的)

教师:大家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脐橙,看看别人的脐橙的形状、颜色、闻一闻气味。(交换脐橙,继续感知脐橙的各种特征)

4、感知脐橙与橘子的不同。

教师:瞧,这是什么?(橘子)橘子与脐橙有什么不同呢?(橘子是扁圆形的,脐橙大大的,椭圆形的;橘子摸起来软软的,脐橙硬硬的;脐橙的底部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

教师小结:脐橙的颜色是橘黄色,椭圆形的,表面有蒂,摸起来很粗糙,闻起来很香。那它的果肉有是什么样的呢?

二、品尝脐橙

1、剥开脐橙给幼儿看看

教师:脐橙的果肉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有许多瓣。切开来让幼儿感知脐橙的横切面。

教师:这脐橙水淋淋的好像看起来非常好吃!你们想吃吗?那你们知道脐橙怎么吃吗?(脐橙可以剥开一片一片的吃,可以榨成橙汁,也可以用刀切开来来吃。)

2、请幼儿品尝脐橙。

教师:我们来尝尝脐橙是什么味道?幼儿品尝,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尝到了什么味道?(甜甜的)

教师:脐橙可以一瓣一瓣掰开吃,也可以用刀切开吃,也可以榨成果汁来喝。

三、进一步认识脐橙

教师:你们喜欢吃脐橙吗?(喜欢)脐橙不仅好吃,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呢!它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我们可以多吃脐橙,如果有客人来我们家乡做客,我们就可以请他们来品尝我们家乡的脐橙。

效果分析: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脐橙》摘要:征。 活动难点: 能分别橘子和脐橙。 活动准备: 实物脐橙、橘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外部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见果树上都结满了什么果子?出示脐橙的丰收图片果树上结满了橘黄橘黄的...

《【精华】科学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