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鹊治病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扁鹊治病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扁鹊治病教案1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3、明白这则寓言故事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举手。在故事中学习,在故事里成长,从故事中有所收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齐读课题扁鹊治病。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成学习目标。
二、设疑读文,明确任务
1、学完第一课时,同学们的收获肯定很多。
谁来回答
神医扁鹊为谁治病?治病的结果呢?
2、设疑:
既然病人死了,作为医生,扁鹊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
立一个调查小组。我自告奋勇任组长。行吗?
三、研读课文,阅读感悟
1、直奔主题,调查的重点扁鹊治病的经过。
2、(出示调查记录表)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调查表中病情记录的填写。
诊断时间病情记录
一天病在皮肤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从这三次的诊断记录上,你看出什么?(看来,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
(一)扁鹊劝说
过渡:于是,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治病。
咱们的调查指向扁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
公治病的语言?用﹏勾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投影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请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我们依次读一读这三次劝说,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病情越来越严重。
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越来越严重的病情表现出来?
(2)你还发现了什么?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心里非常着急。
师小结:是呀,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足见扁鹊医德高尚(板书)。
2、小组练读、赛读扁鹊劝说的句子。
3、小组推选个别学生朗读。
评价:我听出来了,你越来越担心;你的劝说情真意切,如果我是蔡桓公一定会听你的了;你强调了这病的严重性,看来是非治不可了;你的劝说没有说服力,可不像一位名医。
(二)蔡桓公的反应
过渡:扁鹊情真意切,面对扁鹊的劝说,蔡桓公的反应如何呢?接下来,调查指向蔡桓公。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句子,用勾画出来。
A、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C、蔡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
1、扁鹊再三劝说,蔡桓公却是一再拒绝,请你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神态、语言(第一次:不相信自以为是)
(2)神态(第二次:不理睬固执己见)
(3)神态(第三次:不高兴讳疾忌医)
2、自由练读,从读中体会蔡桓公的语言、神态和隐含的心理活动。
3、小组赛读。
(评价预设:真是龙颜大怒啊,蔡桓公火冒三丈了)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合作,通过朗读体会扁鹊与蔡桓公的心理活动。
老师读叙述部分,男生读蔡桓公,女生读扁鹊。
(孩子们的朗读已经再现了扁鹊治病的场景。)
四、深化主题,揭示寓意
过渡: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到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作为医生,他是见死不救呢?还是他一开始就没有医治的良方,根本是个没本事的庸医呢?
1、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出示调查表)请各小组成员开展讨论,把调查表中治疗方案部分填写完整
2、
诊病时间诊断记录
治疗方案
一天
病在皮肤
热水敷烫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
针灸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服几剂汤药
又过了十几天
病在骨髓
无能为力
3、仔细观察病历的治疗方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对症下药、有药可治)扁鹊医术高明(板书)。
4、思考:
从皮肤病开始,明明是有药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究竟是什么要了
蔡桓公的命?(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四、拓展想象,抒发感想
1、过渡:现在该是我们调查小组出结论的时候了。我们的调查分析证明:蔡桓公的死,责任完全在在他自己。
2、但凡成功的人,都善于反思。参与了这项调查以后,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想想,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吸取什么教训呢?(1、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2、及时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坏习惯。)
五、总结,作业
我们的调查小组工作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的新任务是:组内每个成员都担任故事宣讲员,把《扁鹊治病》这个故事讲给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听。接受新任务的同学起立,让我们用掌声迎接新的挑战。
板书设计:
治病
扁鹊蔡桓公
不听劝告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医术高明
讳疾忌医
扁鹊治病教案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4、说说学习了这篇语言受到的启发
5、同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扁鹊劝告 ……此处隐藏31186个字……公死了,扁鹊是徒有虚名吗?带着问题默读原文,勾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做批注。
【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
(1)、课件出示: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说明他医术高明;
(2)、病情的发展:课件依次出示: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皮肉之间会加深)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肠胃更加严重)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医术高明
(3)、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医德高尚。)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看病,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4)、课件出示: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解释病理,可以看出扁鹊是名医。
(5)、最后蔡桓公确如扁鹊所说,因病而死,证明他是名医。
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
1、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圈画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词句。
2、交流探寻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
(1)病的原因
师: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你从哪句话找到的?画下来。课件出示: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①我们发现蔡桓公的病经历了4个阶段:皮肤→发展到皮肉→发展到肠胃→深入骨髓,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②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病从小处医)
③病从小处医。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2)人的原因:蔡桓公固执己见,傲慢
师过渡:是啊,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生活也是如此,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这时我们就应该从小处防范,努力杜绝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防微杜渐(板书)。但是蔡桓公仅仅是死于生病吗?不是的。请你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A、课件出示: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读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而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b、课件出示: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D、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从扁鹊“连忙”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师:蔡桓公的固执己见和傲慢断送了自己的命啊!原来罪魁祸首竟是自己!
3、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4、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临终之际,蔡桓公想起扁鹊的再三劝告。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最能带给我们启发的无疑是蔡桓公,他的所作所为对如今的学生来说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将课文的重点放在研讨“桓公之死”这一问题上,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固执己见、傲慢??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直观地感受,学生一目了然,带来的冲击会更大。】
五、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1、寓言中出现了两个主人公,怎样评价他们(选择一个说即可)?
2、读了这则寓言后,你可以明白怎样的道理(可以从扁鹊、蔡桓公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说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3、初识古文: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所著的《韩非子》。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课文用了436个字来写,而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就讲清楚了。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师:能读得懂吗?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呢?
学生自由诵读古文,体验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古文,教师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激趣: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从古文中翻译而来,如:郑人买履,亡羊补牢等等。
2、推荐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另外自己课下搜集一篇古文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并熟读古文。
板书设计:
扁鹊(为蔡桓公)治病
三劝三不理医术高超
固执己见医德高尚
防微杜渐
要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任务单2小组成员:研究方向:预计呈现方式:
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计算机等等)支持:
研究计划:
时间
所需完成任务
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