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五篇

时间:2023-04-04 00:11:25 收藏本文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五篇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寻求解决的方法。

2、激发幼儿保护海洋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赤潮前后大海的景象;家用洗涤液及工厂排泄物对大海的污染。

2、活动前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布置主题墙,做好知识准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比较赤潮来之前和赤潮来之后大海发生的变化。

1、欣赏赤潮来之前的景象。

提问: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

2、观赏赤潮来时和之后的景象。

提问:现在海水和刚才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海水大片变红的现象叫什么?(赤潮)

赤潮来后,你觉得大海还美吗?为什么?

(二)了解赤潮的成因。

1、赤潮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浮在海面上的红色水藻)

2、这些水藻为什么会繁殖的那么迅速,形成赤潮?(集体讨论)

集体观看课件:赤潮的产生是与人们使用的洗涤液和工厂的排泄物分不开的,它们磷含量非常高,大大促进水藻的繁殖,从而形成可怕的赤潮。

(三)、了解赤潮的危害。

了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寻求解决的.方法。激发幼儿保护海洋的情感。

1、赤潮会给大海带来哪些影响?

2、赤潮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3、赤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赤潮本身是有毒的,另外水藻需要大量的氧气,致使海里的生物缺氧死亡。)

(四)、寻求解决的方法。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赤潮的发生?

(五)活动延伸:

设计宣传画:《让海水变蓝》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二、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气球、塑料袋、皮球、充气棒等)

2、吸管、气球打气筒、气门针、打气筒、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以自由玩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充气玩具

1、导入:歌曲表演《河马先生》。

2、师幼共同玩充气玩具。(播放音乐:鱼儿水中游)

(二)观察充气过程,并讨论

1、说一说充气玩具的名称。

2、讨论

(1)我们玩的气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2)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气球。(出示课件)

3、师幼共同探索气球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1)出示没有充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不同。

(2)讨论怎样让它变大呢。(用嘴吹气)

(3)师幼共同探索多种让气球变大、变小的方法。(提供工具,可以合作。)

(4)猜想:如果一直充气,气球会怎样?

(5)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不要充的过满)。

4、总结

(1)气球充气呼——变大了,漏气哧——变小了。

(2)充气的时间长,漏气的时间短速度快。

(三)用动作表示气球大小(注意安全及充气、漏气的速度)

1、幼儿用自己的动作变大变小,知道充气变大,漏气变小。

2、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牵手拉个圈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牵手拉个圈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3、鼓励幼儿随音乐变一变。(播放音乐:拿昆乐器曲)

请幼儿随着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和越来越小的情形。

四、延伸活动

现在就让我们用睁得大大的眼睛到外面发现更多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体验雨中乐趣。

2.倾听雨声,模仿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3.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荷叶、塑料大蘑菇、小伞、搪瓷脸盆、报纸等。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①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看!现在果然下雨了,我们一起到雨中玩玩吧!

②请幼儿穿上雨靴和雨衣一起走出活动室。

2.体验雨中乐趣

①引导幼儿说说雨打在手上、脸上有什么感觉,尝尝雨水是什么滋味的。

②请幼儿看看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然后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③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可借助玩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④让幼儿安静地倾听雨打在小伞、蘑菇、搪瓷脸盆、报纸、荷叶等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并自由模仿。

⑤请幼儿分别到大型玩具和屋檐下听一听雨滴的声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以及雨水流向下水道的景象。

3.初步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①提供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让幼儿分别扮演这些动植物,体验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教师可示范扮演花姐姐,说:“我是花姐姐,喝了雨水(做喝雨水状)特别舒服,花也开得更大更漂亮。”

②请幼儿分别以自岂扮演的角色口吻说出与雨水的关系。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拉、拽、套串珠的操作活动,感知松紧带的弹性。

2、帮助幼儿了解松紧带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用松紧带和包装绳穿的珠子各一串(大小、颜色一样),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介绍桌面材料,比较两串珠子。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串珠子,好看吗?这两串珠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一样啊?你们想戴吗?

2、幼儿戴珠子,感知松紧带的弹性。

◎幼儿自由戴手珠。

提问:你们戴一戴、试一试!戴起来了吗?

◎让幼儿比较两串手珠,引导幼儿发现穿珠子的绳子不同。

教师:这串怎么会戴不起来?这两串是一样大的啊,你们拉一拉,看看发现了什么?绳子怎么啦?

3、比较包装绳和松紧带,进一步感知松紧带的弹性。

◎(教师当场拆开两串珠子)

提问:你们想一想哪根是拉不动的'?哪根是能拉动的呢?(让幼儿指认)

◎教师双手拿住两根绳子的一端,请一名幼儿拉另一端,感受松紧带的弹性。

教师:这根能拉动的绳子叫什么啊?

4、经验拓展。

◎让幼儿找一找身上的松紧带,帮助了解松紧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提问:为什么身上这么多地方要用到松紧带啊?

5、游戏活动——“松紧带”

玩法:手拉成圆圈,松——圆变大,紧——圆变小。

活动反思:

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过程通过幼儿分组交流探索的结果,分组合作制作手珠串,分享共同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