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子过海》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燕子过海》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燕子过海》教案1教学目标 :
1、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用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地艰辛,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段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时非常辛苦、艰难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水手们对待燕子态度的句子。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听写词语:风平浪静 过海 燕子 寒冷 温暖 不分昼夜
2、交流校对。(小黑板出示听写的词语)
3、你能选择上面的词语来说说燕子过海时的情形吗?
4、是呀!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呀飞,一定太累了,用新学的词说就是——(疲倦)板书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学生自读,理解燕子的“疲倦”。
(1) 出示句子: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 太疲倦了”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是呀,燕子累得不能再累了。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三 段划出写燕子疲劳的句子,仔仔细细地读一读,然后我们来交流。
(2)你先别忙着交流,可以与同桌交换交换意见,再读一遍给他听听。
(3)集体交流,理解句子“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你在这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重点交流:“像雨点一样”、“落”、“伏”
带着你的理解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随即指导朗读。
(4)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读出燕子太疲倦了?理解“停止了呼吸”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5)读这句话时你还有其它的`什么感受?那展翅起飞的燕子不累吗?为什么又展翅起飞了呢?
(6)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能读好吗?分男女生比赛读。
2、品读水手的崇敬之情。
(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崇敬之情,水手们亲眼目睹了这一感人的场景。
(2)出示投影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小黑板出示句子: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那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你在这一段中学懂了什么?是怎么学懂这段话的?
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听录音帮助学生朗读)
3、朗读整段话。
4、如果你也是一名水手,望着“展翅起飞”的燕子,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学生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这些话是谁对谁说的?
3、读读背背这几句话。
4、你还想对有可能伤害燕子的人说些什么?
(四)先朗读全文,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上第四题。
2、作业 六,听写课文第四段。
板书:
9、燕子过海
不分昼夜
燕子 落、伏 辛苦、艰难
展翅起飞
《燕子过海》教案2燕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平时,人们只知道他们是一种候鸟,春天来到北方,秋天回到南方过冬。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种小小的生灵,竟会有浩浩荡荡飞越太平洋的撼人之举。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思想品德》第五册第十七课《燕子过海》就通过一位水手的视角,描述了燕子集体飞越大海时不畏艰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壮举,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勇顽强精神。
现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他人的关爱下成长,不懂怎样吃苦,更没有为了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燕子的这种精神对他们来讲显然是非常陌生的。然而,这种精神却是任何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小学生们必须学会具有这种精神品质。本课就是一个极佳的思想教育内容。由于是初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内容,文章的含义又很深,如果是粗粗略读,显然体会不了那么深透;而单靠教师讲解,学生不去亲身体会,思想教育的力度又会大大减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让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围绕疑点深入研读课文,逐字逐句体会、寻找答案,最后熟读成颂、升华感情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既体现语文课的教学特点,又切实有效地进行了思想教育,一举两得。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进而感受燕子的不畏艰辛、为达到目的地而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且能汲取燕子的精神力量来鞭策自己的学习。
教学过程如下:
一、学文质疑
为了增加课堂效果,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伊始,简要复习了生字词后,我便用课件打出课文最后一段,请学生仔细品读:“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初读之后,学生知道这是水手对人们发出的号召:要保护燕子。但深究下去,却并不只是这么简单。水手为什么要说这一番话,而且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他究竟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呢?燕子过海又是怎样的辛苦和艰难,能让水手看了之后如此感动呢?这些问题是打开文章思路的重要环节。于是我引导学生针对这段话提出些什么问题。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于是课堂的教学因疑而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始激发,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学文
(一)自主学习
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后,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总会遇上大大小小的风浪,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勇敢地向问题和困难挑战,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信心?”这些话既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暗中渗透了燕子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便开始分成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读读、划划、想想、议议,积极从课文中寻出问题的答案,为后一环节的交流作准备。
(二)交流汇报
这是课堂上主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围绕“燕子过海是怎样的辛苦和艰难?水手对燕子怀有怎样的感情?”两个问题,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与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将不断的深入体会燕子过海是怎样的辛苦和艰难, ……此处隐藏21129个字……那么,谁见过海?海有多大?
生:海很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师:你真能干,把课文的第一句都背下来了,那么,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天连水,水连天”的意思?(生说一望无边、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谁能用手比划一下海有多大?
生:(笑,使劲拉开手,说:“怎么比得出呀!”)
师:确实比不出,这么小的燕子,要过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际的大海可真了不起?还可以说过怎么样的海?
生:还可以说过无边无际的海。
生:还可以说过水天相连的海。
(设计意图:将词语的积累、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师:哦,你们说得真不错。你们看见过燕子过海吗?(孩子们摇头)
师:那是一个很感人的情景。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过海的燕子,于是他们给我们写下了这篇文章《燕子过海》。
你们听我读,好吗?请同学们认真听,然后评一评,我读得怎么样?希望你们超过我。(老师范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很有情的朗读教材,教师有机地进行范读,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让孩子进入学习情境。)
(同学们评价老师后,再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特别注意带拼音的字词)
师:请同学们完成作业纸上的看拼音写词。(同学们作业做完后,老师请学生校对。)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燕子为什么要过海?
为什么它要不分昼夜地飞?
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才能真正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就在于此。)
师:燕子为什么要过海?课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请你找出来。
请学生把找到的语句读出来。
——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师:对了!大家一起读。这句话中有三组反义词,你能圈下来吗?最先圈好的同学上来写。
生:(上下一起写,再集体校对。)(温暖——寒冷、南方——北方、昼——夜)
师:那么,燕子是怎么过海的呢?(学生们说“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呀飞”,老师请学生们学着燕子飞呀飞,学生飞了好久,老师也没让停,问学生们:“手酸吗?累吗?”学生们笑着说:“累了。”老师说:“你们才飞了一分钟,可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所以他们是很疲倦了。”)
“疲倦”是什么意思?
生:是累的意思。
师:你们看看下面这句话是一样的吗?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二句加了个“太”字,说明已经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师:哦,请你读读第二句,读出非常疲倦的样子。
师:那么,你读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词句写燕子太疲倦了。
先读第一句、第二句,把这些词句找出来,划下。
生:(学生认真的读第三段的一、二句)
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是写燕子的疲倦。燕子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生:雨点是比喻燕子的多。
师:那么,怎么说“落”下来呢?雨点是应该“飘”下来的,这样吧,你们试试看,燕子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了,应该是怎么样一种声音。(让学生模仿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的声音)
师:老师听到了声音,一种是“嗒,嗒,嗒……”另一种是“嗒嗒嗒嗒……”你们说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孩子们很兴奋,纷纷地说第二种,第二种)是呀,燕子太累了,所以是又急又快地“落下来”。
(设计意图:动静搭配,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模拟动作、模拟声音,让孩子自觉地进入课文情境;学习语言文字,体验语言文字所带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有一个动作是写“燕子太疲倦”了,你能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吗?(大多数孩于们伏在桌子上)对了,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有意问)可怜的小燕子,你们为什么伏着啊?
生:因为我们太累了。
师:你们怎么会那么累呀!
生:因为我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师:那就别飞了,跟我们的船回去吧。
生:(有的说)好的!(更多的人说)不好!
师:燕子有没有乘着船前进?
生:没有。它们只休息了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了。
师:还有写燕子疲倦的.句子吗?
生:“停止了呼吸”……“累死了!”
师:那么“展翅起飞”的燕子一点儿也不累哦?
生:也很累。它们是凭着毅力和意志起飞的。
师:对,那我们该怎么读?
(请学生朗读,读出展翅起飞的燕子的坚强。)
师:水手们对燕子是怎么一种感情呢?我们接着读下面两句——“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生:崇敬、沉重。
师:崇敬的目光——怎么样的目光是崇敬的目光。
(请学生表演)
师:你们曾经用崇敬的目光注视着什么?
生:升旗时我用祟敬的目光注视着国旗。
生:扫墓时,我用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先烈的墓碑。
师:为什么战士们用崇敬的目光去看一只小燕子呢?
生:因为它们太了不起了。不怕辛苦、不伯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
师:你想对“展翅起飞”的小燕子说句什么话?
师:请你们讨论一下,然后再说。
生:燕子,你一路保重。
生:燕子祝你一路顺风。
生:燕子,希望明年还能看见你。
生:燕子,你走好。
(设计意图:将说话练习自然地融进情境中,将祟敬这个比较抽象的词汇的理解与熟悉的生活现象结合,说话、解词融成一体,语言训练就会变得生动自然。)
师:水手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请学生边读边做动作,然后大家进行评价)
师:水手们不仅自己爱燕子,还向大家提出了请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课文中叹号的含义。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2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第一个叹号是什么意思呀?是请求。我们读出请求。
第二叹号呢?是赞叹,是敬佩。
生:(练习,表演,评价。)
师:读得真不错,老师听了也很感动。下面我们完成作业:
听写最后一段话。(听写后校对)
师:(出示一幅画)这是老师画的插图,请同学们和课文中的插图作一个比较,说谁画得更正确?
(设计意图:这是优生作业,书上的插图上有军舰,远处有小岛,这些景物与“燕子不分昼夜地飞,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的落下来”不符。因为,只有天连水,水连天,燕子才无处歇脚,所以教师再画一幅唯有艘军舰的插图,让孩子进行分析,辩解,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