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叶的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绿叶的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叶的梦》教案1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大自然提供给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二)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根据学生回答,逐段学习3——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采集绿叶的快乐,画出句中的动词,认真读一读。
指导朗读,体会“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及对生活的热爱。
(2)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自读本段,想象文中描述的场面。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试背诵本段。
⑷自读第六自然段,结合文中语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树叶的知识。
说说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2、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3、小结: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跟同学一起分享快乐。
3、简介葛翠琳,推荐阅读《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等作品。
《绿叶的梦》教案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顿号的用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3.带来自己童年的照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展示童年生活的照片,谈自己照片的来历。
2.师: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揭题:绿叶的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初读时,学生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要做到读准字音,了解生词意思。
三、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四、拓展延伸:课下到大自然中寻找玩具。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作者的童年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品析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2.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总分
3.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此处隐藏19169个字……们了解了许多丰富的生活知识。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三.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读出深深的留恋之情,浓浓的喜爱之情。)
2.读到这里,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四.拓展内容,讲述自我
1.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2.指名把最有趣的童年生活说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背诵第五自然段。
2.小练笔:写写自己童年有趣的事。
板书设计:
增添乐趣
搜集标本绿叶谱写乐章童年的梦想
丰富知识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板书设计:
载着欢乐
芦叶船驶向远方
载着理想
3一只贝
《绿叶的梦》教案13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汇拢、土岗、陈列、乐章” 等词语。激发学生热爱
掌握“汇拢、陈列、土岗、乐章”等词语。
3、学习××××××××××。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树叶的知识。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汇拢、乐章、陈列”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3、查阅有关树叶的知识和作家葛翠琳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 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为什么又叫《绿叶的梦》(悬疑)。
三、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戒、刺”。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文中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感受。
3、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