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恐龙吗?虽然恐龙已经灭绝了,但它留下很多谜等着我们解开。这节课中古时期的恐龙来到我们的教室,你们高兴吗?请你们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课件播放幻灯片)
2、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映像?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读课文后,对解开自己的疑惑一定会有帮助。(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出示拼音拼读生字,去拼音读词,开火车读词。
挑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读。
同位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鸽,盈
请同学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和同桌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指名说。
师范写,学生学写。
生生评价写字效果。
4、再读课文,相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注意读好关于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轻盈
茹毛饮血
笨重
迟钝
这名读词,男女生对比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是的,鸟类和恐龙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了他们二者有关系。在课文的第一段科学家得出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结论。请你快速读课文第一段,用笔画出这个结论。
3、指名读。(课件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通过对比读你认为哪一件话更好?说出理由。
教师总结:本篇课文是科学说明文,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用词准确是这篇课文的特点之一。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细细体会。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科学家得出结论就,一定会有充分的证据。那么他们掌握的证据是什么呢?
2、对!就是化石。课文第二段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的论据。请结合导学案的课内探究第一题自主完成第二段的学习。(课件出示课内探究第一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假说?用——划出来。课文哪些句子写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事实”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主学习。
4、在小组内讨论,教师指导。
5、汇报,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板书:提出假说。并相机理解什么是假说。
6、汇报,事实依据。板书:寻找证据。理解欣喜若狂。指导读好科学家的兴奋之情。
7、师提出一个世纪是100年,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将近200年的时间,科学家们代又一代为找到化石而努力。他们曾经为了科学研究工作爬上深山,却没能寻得化石,如今却在我国辽西找到了。他们曾经为了科学研究工作潜入海底,却没能寻得化石,如今却在我国辽西找到了。他们曾经为了科学研究工作走过沙漠,却没能寻得化石,如今却在我国辽西找到了。辽西的发现多么重要,课文中的哪个词语,体现了它的重要性?理解“点睛之笔”。师解释,画卷就是科学家工作的历程。
8、我们知道了结论,可是探究结论的过程是多么艰辛,我们齐读1、2自然段,体会这一历程吧。
9、板书:得出结论。
五、总结:
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假说,为了证实假说,科学家们历经千辛万苦寻找证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么科学家又是怎样推演了恐龙的一支变成鸟儿的历程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六、布置作业
在作业本上工整书写汉字。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用词准确的句子读一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2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己读。(2)再讨论。(3)汇报。
(1)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3)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4)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3(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
多媒体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这就是几亿年前,主宰着整个地球的生物——恐龙!
这可是我们最常见的凌空翱翔的鸟儿。 ……此处隐藏12459个字……大家族)
3、再读全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注:此表格中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取舍,即教师给出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学生合作完成)
4、根据所填写的表格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6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5[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并能有条理地介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这种动物吗?了解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指名逐段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读完后,指名说)
2、查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
(2)猜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
(3)根据动作选配词语: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的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再读课文,说说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筛选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5、班级汇总各小组的问题。
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集体研讨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
①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猎食性……像鸟类……
④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飞向了蓝天。
2、集体研讨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
如,(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2)“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思考: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1)出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第3、4自然段,小组讨论: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时间繁衍生息的情况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支撑整个身体生活习性上数千万年后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长几十米……身体形态、性情上庞大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体态、生活习性、体表变化上。
4、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体现了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哪些信息?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小结积累
1、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将这样的语句誊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板书]
6、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在证实假说的过程中,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着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因此,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