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教学目标:
1、 理清作者行踪,掌握移步换景的手法。
2、 探究威尼斯的瑰丽与奇特,并归纳出作者的写法。
3、 感悟作者蕴含在文中浓郁的情思。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辅助: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作者。
课前互动:“话旅游”。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曾旅游过的地方,并谈谈感受。
一、导入
投影《辞海》有关威尼斯的介绍,激发学生品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蓝蓝的威尼斯》。威尼斯是欧洲国家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辞海》里是怎么介绍它的。
投影:世界著名水城和旅游中心。在意大利东北部。人口34.3万(1982年)。建于离陆地4千米的一百十八个小岛上,有一百七十七条水道贯通其间,四百多座桥梁将各岛连成一体。全城以舟代车,是世界上唯一不通行汽车的城市。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市内有古老教堂、钟楼和宫殿。多海湾浴场。
——摘自《辞海》
明确:这是一段纯说明性的文字,它是缺乏艺术表现力的,无法体现威尼斯的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的异域风情。
二、初识威尼斯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城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作者在威尼斯到了哪些地方,每次又都观赏到了什么,做好记号,用投影上的句式回答问题。
投影:作者在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
(移步) (换景)
明确:作者的行踪在不断地变化,景色也随之而不断地变化。像这种按照一定的路线,边走边看,把看到的景物依次描写出来的手法就是游记散文常用的手法——移步换景。
三、威尼斯之奇
引领学生感受独特的异域风情
师:刚才课前有位同学提到他去过……,那里……的……至今让他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的确,一个景点、一座城市要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有独到之处。现在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威尼斯这座城市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划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小结:奇在地理面貌(一系列的数字)——“百岛城”、“桥城”
奇在“开门见水”
奇在交通工具——“公朵拉”
资料辅读:“公朵拉”——希腊语,是“轻便之舟”的意思。因为它内饰豪华、乘坐舒适,所以有“水上奔驰”、“水上法拉利”之称。整条船都漆成黑色。
板书:奇
四、威尼斯之美
师:威尼斯不仅是独特的,也是瑰丽的。作为亚得里亚海滨一串璀璨的明珠而闻名于海内外,那么它那令人心颤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把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并按照老师给的示例在旁边作作批注。
投影:例:威尼斯美在梦幻般的蓝蓝的水。
威尼斯美在( 修饰语 )的( 中心语 )
引导学生读出美文的味道
在语速、重音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秋色美、夜景美”等
多形式地把朗读铺开(个别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等)
板书:美
五、写法探究
师:我们同学都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一副表现美的好嗓音。这让老师不禁也为你们叫好,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威尼斯的魅力与奇特的。我们用一些术语来进行归纳。
何谓术语?术语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时所运用的一些约定俗称的专用词语。其实,术语就在我们身边。比如:“铺垫”、“以动衬静”、“卒章显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等。老师给一个示例:
例:抓特征:
作者迫不及待地在飞机上鸟瞰威尼斯时,抓住了威尼斯的总特征——蓝。蓝蓝的天,蓝蓝的地,蓝蓝的水,威尼斯宛如蓝色世界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下面任意选取一个老师投影出来的术语,分组讨论,进行写法上的探究。
用修辞 用传说 用数字 用动静 用色彩
六、情系威尼斯
体验作者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风景和人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同学们,一篇游记如果只是突出景物的“奇”与“美”,那么它的感染力还是不够的,带有感情的游记才能打动读者。好的.游记都是景中含情、景中传情。请大家说说《蓝蓝的威尼斯》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情思。——喜爱、赞美(板书)
不仅喜爱这座魅力无穷的城市,更喜爱这座城市热情、勤劳的人,还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板书:城、人
适时引导学生对文题的理解
“蓝蓝的”不仅仅是这座城市的颜色,还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宁静、和平、幸福、和谐、悠闲……
七、深情演读
师:作者用唯美的笔调把威尼斯的景物之美和人文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老师也串写了一段文字,请大家配合把这段文字饱含深情地朗读出来。(分好角色)配上音乐。
男 领: 这是一座蓝色簇拥的城市,
蓝蓝的天,蓝蓝的地,
女 领: 这是一串珍珠连缀的瑰宝,
灯光碧水,明月大海。
全体合: 啊,水上古城,人间奇景,魅力永恒。
女 合: 泛舟水上,穿过桥梁,
涓涓的水流诉说着诗意的灵动。
男 合:古典的建筑,秋日的广场,
遥远的传说传递着丰厚的底蕴。
全体合:啊,蓝色簇拥、和谐幸福的画卷,
让人沉醉,让人向往!
啊,水天相接、 勤劳智慧的威尼斯,
让人迷恋,让人神往!
教师给出评价。
八、总结
师:无处不在的水路、无往不去的小船、古色古香的建筑、宁静悠闲的人群,构成了威尼斯独特、绚烂的风采,但作者只是把这美丽的巨人给我们揭开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她那无穷的魅力还等待我们继续去发掘。让我们在心中祝福她吧!让这份美丽永远在大家的心中绵延!
九、作业
师: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刚刚在我们江阴落下帷幕,这座小城以她丰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自然风景、淳朴的江阴人民给初到江阴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也闭幕了,但我们还是可以热情洋溢地给它写一段宣传推介语,让我们周围更多的人去了解威尼斯,去威尼斯旅游吧!
《蓝蓝的威尼斯》 ……此处隐藏9149个字…….教师自己准备几个片段(1).俯瞰之景: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水都夜景: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 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3).深秋之景: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 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三、领悟威尼斯
思考:有位作家说,城市有自己的个性和颜色,正如提到哈尔滨是洁白的,提到江南是翠绿的,那作者为什么用“蓝蓝”这个色彩来体现威尼斯的魅力呢?
四、游记小漫谈
1.思考:写作离不开模仿,如果让你学写一篇游记,你能从哪些方面去借鉴呢?
2.教师小结注意点
交代游踪,思路清晰;用好描写,创造意境;
写出感受,打动读者;融入知识,增加深度。
片段练习:威尼斯是“蓝”色的,那么市六中校园秋色是什么颜色呢?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感受,用比喻句描写一景。
听许志安的《威尼斯》
【反馈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俯冲(f ) 舷窗(xu n) 雕塑(s ) 串连 缀接(zhu )
B.瑰宝(gu ) 荒芜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1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申进入课文的学习)
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生:蓝蓝的天、蓝
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生:静谧、舒适、安详、
平和、浪漫、忧郁……)。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
.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
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
下面让我们跟从……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
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
1、朗读(配乐:萧邦小夜曲)
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1、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
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找出的同时,教师指点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威尼斯如此的美——和谐、美丽、幸福,文章又以优美的语言为它披上一件蓝蓝的云裳,更显其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我们的同学相比也不逊色……)
五、学习迁移
(同学们,蓝蓝的威尼斯美,我们的新海口美不美?我们有蓝蓝
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沙滩、碧绿的.揶树、新鲜的空气、热情好客
的市民,美丽和谐的建筑、以生态为指标的建设思路……我们海口也
是“蓝蓝”的)
(放映海口景观宣传图片)
亚热带滨海城市—海口如此的美,必然会吸引众多爱美并且懂
得欣赏美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当当热情的小导游
活动:“ 请你当当小导游”
主题:《蓝蓝的海口》
要求:选择海口一处景观(图片),以生动的语言并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向“游客们”进行介绍。
工具:多媒体
六、回放海口景观,再次感受海口的美。
七、布置小练习。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2教学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
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出示一幅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对蓝蓝的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3、感受威尼斯:伴随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欣赏水城威尼斯的图片。
4、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
明确: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5、分析文章结构: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一(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二(4-6)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三(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6、试着找出课文中都用了哪些比喻句。
例如:(1)水天 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18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联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7、如何概括本文 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8、课外拓展:认识中国的威尼斯——苏州
欣赏苏州的有关图片,课外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威尼斯和苏州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