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8篇

时间:2023-02-25 01:05:03 收藏本文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8篇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 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 + 宽 +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X2+ 宽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百分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少关注农业中的成数,贸然地与数学知识、课本中的百分数内容联系起来,欠缺知识间的沟通,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特作如下设计:

1.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复习旧知,达到与新知间的贯通。本节课在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了三道复习题,其目的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把分数和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巩固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有百分数的应用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而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 1.36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农业收成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另一种表示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成数。

(板书课题:成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索新知

1.成数的意义。

师: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增产两成”“减少一成”等描述,这里的“两成、一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成数。

(1)质疑:什么是成数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3)教师明确: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4)举例说明:“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二成五”就是十分之二点五……

2.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课件出示:把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三成 三成五 七成 九成四

(2)小组探讨,找出改写方法。

(3)指名汇报:先把成数改写成十分之几,再改写成百分数。

3.教学例2。(理解成数的含义,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3)节电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4)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板书解题过程:

350×(1-25%)

=350×0.75

=262.5(万千瓦时)

答: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师: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掌握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再出示实际问题,很自然地就能把成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问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降低学习 ……此处隐藏12615个字……资源准备

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复习引入 2、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754+3826 20xx-493

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二、 教授新课

1、 创设情景: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以故事形式动态呈现小数加减法。

与以往教材编写加减法的顺序不同,本例题是先学减法,再学加法,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轮动作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数减法的学习。接着,要知道“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所以再学习小数加法。这样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计算的兴趣。

三、 复习巩固:

四、 复习巩固: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五、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画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直尺、折纸

教师:各种对称的图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图片吗?(喜欢)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非常漂亮的图案让你们欣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漂亮吗?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些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都讲得很好,形状、颜色都一样。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演示图形完全重合开启完全重合)

引出课题:你看到了什么?(多了一条直线在中间)(直线两边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特征:两边一样

老师这里有些图形,不知道是不是对称图形,你可以帮帮我的忙吗?

出示所剪教具让学生判断,问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2、书68页做一做找出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判断一下哪些是对称图形吗?是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个勾。

对答案时小组内互相评价交流,多人错的拿出来讲。

3、动手剪一剪

二(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刚学会的知识马上就能运用了。

这么美的图案你们想自己剪出来吗?(边说边板贴自己剪的对称图形)

指着心形问你知道心形是怎样剪出来的?(把会剪的同学请上来边说边示范剪)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折画剪展(如有学生说不出画,老师可以提醒:先画出图可以使剪出来的图案更美丽)

请你用刚才说的.方法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看行不行。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并评出最美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三、认识对称轴

1、我们在剪对称图形的时候,开始都要将这张纸对折,你们发现了吗?对折后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

你们取的名字都很好,书上也给这条线取了一个名字,请翻开书68页,看看书上取的名字叫什么?

板书:对称轴(对折的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因此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1)请你观察书上的对称轴画在图形的什么位置,是用什么线表示的?

(2)画对称轴其实就是画在图形的折痕上。折痕就是对称轴。(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示范画对称轴)

(3)你们能在自己剪的图案上画出对称轴吗?画完后请四人小组互相检查。

学生在自己所剪的图形或学具上画对称轴,互相检查,评价。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