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水教案范文合集9篇

时间:2021-10-04 22:05:46 收藏本文
水教案范文合集9篇

水教案范文合集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3 = 72(元) 722 = 144(元)

(2) 2432

=(? ) 2

= (? )(元)

三、拓展应用

1、1547 12586 1024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12346789 ( )

4、 1568 36912

32 + 173 (15 + 35) 6

5187 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水教案 篇2

教具准备

1.配乐(似清泉流过的音乐)。

2.藏有生字的5个句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股、缝”等9个生字,会写“瓦、泉”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学习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难点:月字旁的写法,“然”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读课文识字

15分钟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我读了很多遍,但我不敢读得太重,生怕破坏了这美丽,因为我喜欢这泉水,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泉水吗?那我们借助拼音来读一读吧。

⒉(出示课件)这一课的生字都躲在下面这些句子中,小朋友,你们还能认出来吗?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出示“我会读”图标:

(1)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2)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3)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4)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5)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⒈我们也喜欢清泉。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

⒉自由练习读句子。

轮读句子。

强调不带拼音的生字,“塔”声调,“脆”平舌。

朗读

感悟

20分钟

⒈(出示“我会读”图标)小朋友,我们读读课文吧,读完后我们来交流交流,把我们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我们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⒉同学们读得很美,这一课的插图也很美,让我们在音乐中来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吧。

⒊小朋友,让我们自由地、尽情地来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这么美的课文,谁不喜欢呢?如果你愿意,那就把全文背诵下来吧!

⒋出示“读读背背”图标。

我们来试着背背吧。

⒈齐读后交流。①泉水愿意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②“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生互助,联系上文理解)③“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泉水乐于助人。④泉水很团结,还很快乐,他们总是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

⒉欣赏插图。

⒊自由读、同桌互读。配乐读。老师引读,男女生轮读。

练习背诵。

⒋试着背诵。

指导

写字

3分钟

⒈小朋友,我们来观察一下 “股、脆、塔、杜鹃”,这几个字词是要求大家既会认又会写的字,你有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吗?

⒉小朋友,谁知道这一课要写的字词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⒊我们练习写写这个词吧,写两遍。

⒋谁还想告诉大家要注意什么?

⒌我们大家一起来书空这个字。

⒍小朋友,请大家先在书上把这几个字词临写两遍。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自己写写看。

⒈交流记字词的方法

⒉ 杜鹃是一个词,一定要按词连写。

⒊练习写“杜鹃 杜鹃”。

⒋“瓦”我认为不好写。

⒌书空。

⒍练写。

扩展

延伸(2分钟)

⒈激发学生自读《我会读》中的小诗。

⒉小朋友,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儿什么呢?

……此处隐藏3283个字……一说原因。

⑵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 交流、感悟:

① 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 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 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抽生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 交流:

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② “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③ 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

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① 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②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③ 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延伸

找周总理的故事,下节课交流。

水教案 篇8

在讲解本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将一勺盐放到一杯水中,然后学生观察水中是否有盐。然后搅拌之后,学生在观察水中是否还有盐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盐不见了,跑到水中了,或者是说盐融化了。这个时候再让学生揭示,本课的题目:水变咸了。

接着问:盐粒子如何到水中呢?这个时候我想如果让学生进行猜想一下,我现在想来对于后面的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会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而在这次上课的过程我将这一过程省略了,现象想来应该加上。当时我是这样处理的问:同学想看盐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吗?我们看看高锰酸钾的在水中的过程,我们就知道了。然后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高锰酸钾的实验,介绍实验观察的注意事项及观察重点。在这个部分中,我想学生观察的是高锰酸钾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强调在过程的'操作。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过程到现象。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非常的仔细,并且看到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表述出来。在这个时候,我让学生讲容易倒掉了,后来我想还是不倒掉的好。因为学生在后面学生还要认识溶液的稳定性。因此在另一个班我就没有让学生进行倒掉,而是让学生搅拌一下,观察最后形成的溶液。这样学生会认识到溶液的均匀性,及后来认识到溶液的稳定性。在介绍完溶液的概念之后,问:是否所有的物质都会溶解?学生讲自己所携带的物品进行猜想,然后进行试验验证。

最后学生进行汇报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对于一杯水不断的加盐,盐放多之后,会有什么现象?由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回家进行操作。

现在想来时间不充分地原因是有在学生组织应该更加的合理科学,还有就是在学生上课的时候,组织好教学秩序。这个很关键。再者就是学生在小组内每个人都有活干。

我想对于以后的学习中,对于不经常携带物件的学生进行教育工作。

水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2、乐意与同伴一起探究,体验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观察水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组2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桌上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一样多吗?说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度小结:那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二、实验

1、师:(介绍材料)我桌上有二个杯子,谁来说说看是怎样的杯子?(哦,是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还有刻度,请你们来试试做下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2、幼儿操作

3、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实验方法以及孩子的发现。(将瓶中的水分别倒入相同的杯子中,得出结论一样多)

4、再次验证:把杯子里的水倒进瓶中,感知不同的瓶子,装的水是不是一样多?

5、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看起来不一样?

6、小结:原来只有用二个相同的有刻度的物品才能证明二瓶水是否一样多。瓶子的高矮、粗细不影响水的多少。

三、验证试验

1. 水一会儿变多,一会儿变少,到底是不是盛水的瓶子在搞怪呢?

2、介绍材料:一组有大小不同的瓶子、一个有刻度的杯子。

师:这些是我们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发现这个水瓶身上有些数字,你们看见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呢?(哦,让我清楚地知道这个瓶子里装了多少水。)

3、要求:那现在请小朋友把水装到有标记的这个水位,然后再把水分别倒入大小不一的瓶子后,你发现了什么?(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很有趣。)

4、幼儿记录(水位不一样)

5、小结:①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

②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实际上水杯里的水没变,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水的容量不受容器外观变化而变化。

延伸活动:

1、师:诶,我这里还有两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哪个多,哪个少,又或者一样多呢?

2、师:这里面装的水看上去一样多,但是瓶子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很准确地知道,所以我们也要经过实验才能知道,或者看刻度线也能知道。

《水教案范文合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