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读后感

读《读懂课堂》有感

时间:2023-03-21 00:06:05 收藏本文
读《读懂课堂》有感

读《读懂课堂》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读懂课堂》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读懂课堂》有感1

这几天仔细阅读了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这本书,发现里面很多有悖于过去甚至现在教育观点的主张,惊讶现在的教育研究者敢于发出如此不同的声音,比如《分层教学有悖教育公平》一文,还有《“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一文中,作者提出了“在我国“应试教育依然占强势地位的背景下,热衷于“微课”开发绝不是福音,而一场灾难“的观点。同时也指出“扎根于应试教育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慕课、云课堂、微课,只问技术,无视教育的质性分析、不辨教育的是非曲直,到头来唯一的作用是把应试教育的现实推向极端,扩大应试教育的再生产。”“试看发达国家的教育数据库建设,尽管大大领先于我国,但他们的中小学有这么着迷于慕课、微课、云课堂,以至于似乎可以替代作为人的教师的角色吗?”“在这些思想土壤中开发出来的那些微课,说穿了不过是用金光灿灿的信息化的外衣把废铜烂铁重新加以包装而已,是经不起教育理论的推敲与教育实践的验证的。”

的确,这几年,“慕课”、“微课”、“云课堂”、“翻转课堂”这些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是一个很流行的词语。领导重视,教师们也是在不断的探索着、都在积极地实践着,但是我想大家和我一样,虽然在努力的实践着, ……此处隐藏1788个字……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学生以成熟魅力、让学生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30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就是:新意盎然,情绪高涨。

国际教育界一直重视微观改革,即课堂层面的变革。“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这就是学校改革的定律。

所谓课堂革命,说穿了,就是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从灌输式教学转型为建构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基于客观主义理论,以为只要学生经由听、看、读的`练习,就能习得教师传输的微言大义,于是衍生出一套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如课本中的知识,是万古不变的,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熟记这些真理。建构主义并不认为知识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的客观的东西,而是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要使得课本中的文字符号本身具有意义,就必须借助教师的讲解或者经由学习者凭借个人的经验去领悟。所以,建构式教学认为,学习者必须有假设、预测、操作、提出问题、追寻答案、想象、发现和发明等经验,借以产生新的知识建构。这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造:从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方式转型为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一言堂”的时代过去了。

《读《读懂课堂》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