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社实习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社实习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报社实习总结 篇1为了能走出象牙塔全面了解社会生活,我于暑假期间在山东省日照市日照日报社开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实习。大学即将进入尾声,实习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一个必经之路,也是更好地了解社会的一次机会,同时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基础。
实习的一个月期间我跟随人事教育部的老师学习,不仅了解了人事教育部的大体工作,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回忆在报社实习的日子里,经历了陌生的环境、人际的复杂性以及各种突发性事件,都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在思想上提高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沉着应对。
一个月里我明白了人力资源是做什么的,也看来一些有关人力资源的著作,比如《绩效导向的领导力》、《人力资源教程》等。在一个月中,我参与了员工的培训组织工作,老师在很多细节上的考虑周到,让我对工作更加的认真负责,这中间也有突发的事情发生,我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及时处理好了,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人事教育部的主要工作职能总述:
1、 负责组织建设公司运营管理的各项机制;
2、 负责组织召开公司人力资源会议;
3、 负责组织召开公司各级人员的述职会议;
4、 负责组织制定职能管理财务指标的预算并分析;
5、 负责公司员工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管理工作。
在一个月里我收获的更多的是做人以及处事的道理,体验了社会实际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总结如下:
1、实习是一份工作,不能老是想着自己是大学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犯错,可以迟到,可以散漫,可以偷懒等!工作了就不是在学校,公司有自己的规则,不遵守公司规则的人,必将遭到公司的处罚。
2、领导布置的工作最好一次性做好,做对,不然自己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去做事了,在领导的眼里,你就失去了信任。有突发事件,一定要及时上报给领导,不要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就不如实及时上报领导,这时自己就大错特错。
3、在公司上班,不要认为自己年轻,比公司同事有想法、有活力。要学会低调做人,学会和同事相处,不然自己就会被同事冷落了。
4、在公司上班,一定要学会给领导提供有建设性合理的建议,这样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才有利,领导会认为你很有潜力。
5、在公司上班,一定要从苦事、脏事做起,比如扫地、拖地板等工作,你一定要主动做事。
6、所做的事情虽小,但真正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
7、一定要学会不断总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从方法、工作流程、效果等总结经验,不断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自己才能不断改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管别人说的对,还是错误,都是代表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事情的方式。
8、走过的每一步,都要求自己力争踏实、稳重、应变、执着、追求、辉煌!这是每一个成功人事必备的素质和特征。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领导对我这次暑期实习的大力支持,感谢报社给我这次实习机会,感谢人力资源部各位同事在这段时间里给我的帮助和指导。这段时间的磨练,使我懂得了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的基本流程,对招聘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再次感谢报社给予的这次宝贵的实习
机会。虽然这次短暂的暑期实习结束了,但对我来说这只是迈向社会的一个开始。
我会记住一句话:“书本学来的东西,终究是要经过实践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报社实习总结 篇2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8篇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的。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 ……此处隐藏25707个字……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不是堆砌一些自以为深刻的观点或者自以为优美的语言。在报社看了无数报纸和无数投稿,语言再美、观点再深,没有打动人的故事性,我的目光绝不会在其上停留超过五秒钟。那些或许很美的东西我不会去欣赏。转而一想,我写文章时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那就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开始做起吧。
5,态度
我以为自己对手头的事情非常认真,我以为我会不遗余力地将事情做好。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次自告奋勇去做版,连学带看,总算画好了一个版面,再到处找图片,很是辛苦。结果校版之后我发现,自己校对的版面上,被高老师密密麻麻画了很多圈圈点点,自己真是太不细心了。更离谱的是,自己为校对没有问题,报纸版面排好之后,高老师第二周告诉我:我画的版数错三行,结果周六不得不把排版室的人叫回报社重新排版,总编亲自签字重发。听到这个消息我那个懊恼呀……在教育报版面上有一个错别字就要扣五块钱,而且以两个十五,三个三十这样的方式惩罚。我不知道这次事故有没有给别人带来损失……高老师大概是希望我哪里跌倒哪里再爬起来,第二天又给了一个版让我排。这一次小心翼翼地画版、设计,排版之前就自己把图片找好。这一次没有再出错。我很感激高老师,能给新人犯错和改过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我的态度实在需要加强。任何事情都不是做得差不多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极致,做到100%的完美。别人能想到的我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我也要想到。精益求精,我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
当然,还有许多涉及办公室文化的经验我留在心底。社会媒体真的不同于学生组织,专业化的办公和管理让我对效率和管理方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对这个职业和媒体这个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个中收获,苦乐自知。
这是我的第一份实习,这也意味着一个新起点。还是老周的那句话:趁着年轻,给自己多捞点资本。是的,我不会再因为别人的活色生香而心生落差感,因为我知道,在沉寂中酝酿,才能有惊艳亮相。我在要等待着。
报社实习总结 篇14二月中旬到三月中旬这一个月时间,我在《江南时报》进行我的毕业实习。事实上在我进江南时报报社之前,我没有当过实习记者也没有相关专业的学习。去之前是忐忑不安。这是我第一次正式步入社会。我们的实习指导老师李晓静是报社很有实力的记者。在我没有进报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听说了。和蔼可亲的李老师在实习期间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和同去报社实习的同学成功地完成了选题南京高校涌动学期革命,并在实习期间采访了明星马伊利、歌星张韶涵和财经作家、管理学者陈惠湘。
在报社做的第一件事情时我还不是李晓静老师的学生。这是我实习记者生涯的第一次采访。在花园路站台观察87路公交车在一个小时内的车况,并采访87路公交车的乘客了解情况。由于不了解当地的路况,我一时半会没有找到花园路车站,还走了很多冤枉路,发现记者对一个城市的交通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是必不可少的本领。由于胆子比较小,也从来没有采访过,一开始错过了好几次机会。看到一位乘客下车,我在他下车那瞬间就有要采访他的打算,可是我最后都只是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叹息。最后眼看着一个小时就要过去了,我迎着头皮叫下了两位等87路的中年妇女,从87路下来的两位年轻女孩。作了简单的问话。最后回报社写下来的消息被肖军老师改得面目全非,心里怪不好意思的。来报社前可以说没有接触过消息,除了在初中时学习过以外再没有锻炼过了。虽然不少科班出生,但毕竟我是学文的,而且来报社前很久时间也没有好好看看消息怎么写。第一次就出如此战果,羞愧。这是我在报社的第一天,也是我跟肖军老师学习的第一天。
正式跟随李晓静老师学习是从第一周的选题开始。第一周的选题是南京高校的三学期制度的学期改革。因为是由我们学校的学期改革提案引发的讨论,所以我和我同学就一同被安排去参加了完成选题的工作。我们在自己的学校对很多专业的同学进行了一些采访。因为是同学,工作起来就觉得很轻松。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另外,李老师提供了南京几所高校的领导的联系方式,我们分别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李老师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写作和新闻写作方面的不足。当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这片文章发出来以后,我真的是很兴奋。我在网上看到好几个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感受到心情劳动的成果,觉得有点小小的激动,也有了一点点成就感。去报社的时候,孔主任还小小地表扬了一下我们。当我们从报亭买回又我们文章的报纸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开心。那种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次的选题可以说是我实习期间最成功的一件作品。也就是从做这次选题开始,我和我同学正式跳槽到李老师门下。除了做选题,我们就是一名小小的娱乐记者了。相对第一天做新闻记者,当娱乐记者着实要轻松得多,也更有趣。采访紫薇马伊利,采访台湾小天后张韶涵。虽然我们并没有能提出一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但是我感受到其他报社的记者在采访中提问的技术,不管是咄咄逼人还是于情于理。只是我并没有那种见到明星的狂热,我不属于追星的那个群体,没有那样的激情。由此我觉得实际上我是不适合当一名娱乐记者。我没有那方面的求知欲,又如何能设计出恰到好处的问题?在观看了张韶涵在非常大明星栏目的现场后,我和同学中途折回南京书城,去采访管理学者、财经作家陈惠湘。
事实上,我对财经或管理是一窍不通。在座的记者提了很多问题,事实上我除了在书上看到这位作家的大名,和他的经典广告台词外,我没有听闻过这位作家。《突破拐点》这一新作,我们人手一本。但是我找不到重点。只是这个题目让我觉得人生就是如此。也许作家本意也有此。然而在大家都提问的时候,我不得不奋笔疾书。也许这次去的记者大多不是资深的记者,有些问题也提得并不好。我觉得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素养或者积累是无法理处具有深度又具有新闻点的问题。最初的三周,我们的生活很充实。后来的选题我们大多没有插手过,或许我们帮不上什么忙。总之没有再做过选题。期间李老师让我们提议一些好的选题。正值考研发榜,我们便作了提议。只是最终没有什么回音。虽然我们花了力气采访了一些考研失败或者成功同学。期间有一些困难,事实上有的同学考得不好,根本不愿意谈。也有约好了时间同意采访的同学在最后关头变卦。而那些考得好的同学因为最后结果还没有出来都非常保守。我整理了一些采访的内容,但是到最后选题没有被采用,因此准备也就成了无用之物,但是这些是我劳动的成果,不管最终怎样,能写出来我已经很高兴了。在不知不觉中,一个月的实习已经走到了尾声。采访中遇到了困难都已经过去了,艰辛的过程有成果出来就已经不再艰辛了。
这是我第一次走上社会,体会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或许问题不是专业不对口带来的,也许是兴趣不在此。总觉得自己没有专业素养,一开始觉得辛苦,能感受到的工作乐趣很少,甚至想要放弃。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也出了一点小小的成果。放下实习记者的身份,回头望望我走过的这一个月,我发现我并没有能爱上这个职业。只是我从心底敬佩那些记者,不管是新闻记者还是娱乐记者。习期间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和同去报社实习的同学成功地完成了选题南京高校涌动学期革命,并在实习期间采访了明星马伊利、歌星张韶涵和财经作家、管理学者陈惠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