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访工作总结12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访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访工作总结 篇1家访工作是教师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全面了解学生的直接途径。为了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本着家访原则,生生家庭走到,了解清楚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把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生活情况向家长汇报,交流,寻求学校与家长联合管理学生,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借“课外访万家”机会,我与数学教师沈兆云、思品教师杨育红几周来对我班现有的二十七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17人,留守生14人,单亲学生1人),一一进行了家访。
一、家访收获:
此次家访,我们采用了登门家访和电话交流等形式,与家长交流,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简要小结。
第一,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这次对本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家访,对25人上门访问,对其他2名学生进行电话访问。我们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写好手记,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家长老师互相信任。
第三,学校领导、任课老师陪同上门,家访中体现出教育教学团体精神。比如,在家访贫困生杨梦泽家庭时,王校长亲自去回访,对家长进行慰问,给贫困家庭送去了温暖,同时还就各学科谈了相关的要求,了解了孩子相关学科的学习情况,并要求各任课教师作适当开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第四,多方面认识孩子。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我班的杨圣洁、孙天文,等在校沉默寡言,在家却很活泼,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了解了他的生活环境,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关注他们的成长。
第五,换个角度看家长。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他们本身受教育的程度相对高一些,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关心,并讲究教育方法,经常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我班有十四名留守学生交由爷爷奶奶管,他们却被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班主任工作难上加难.学习完全靠老师督促,成绩非常不理想。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学生寄养在亲戚家,亲戚不敢严格管教,就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久之,孩子更加任性。
第二,家长过于自信,认为孩子不用认真学习将来也会有出息。
第三,父母与爷爷奶奶老少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无法管理。
三、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
第二,家访使我们理解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困难学生的家境,给于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第三,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更要努力工作。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学校领导、教师都要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孩子的将来着想.我想:多多组织家校活动,加强家访工作,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家访工作总结 篇2本学期我班共有33幼儿,新增加了5名幼儿。我们利用双休日和晚上休息的时间对全班幼儿进行了家访。实际走访了22个家庭,由于有几名幼儿回了老家,我们采了用电访的方式进行了详细交流,还有四名新生,三名新生因为是提前报名的,我们就去家访了,还有一名是快到开学了才报名的,所以我们采用了当面交流的方式。
针对几名新生,如何能让他们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与家长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交流。我们了解了幼儿放假期间在家的一些表现,以及需要老师协助的地方;我们初步的交谈了这学期的打算,以及开学时家长为幼儿准备的物品等,让家长、孩子和老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家访过程中家长都比较热情,能够积极地和我们进行交流。从家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开始担心幼儿的能不能考入小学,有大部分的孩子因为户口都不是小港的,所以特别担心。尤其是三名新生的'家长更是不放心,因为他们都是从别的个体幼儿园转过来的,他们的常规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加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多多的进行指导和纠正。针对个别要求我们与家长也进行了科学地的分析,我们一起努力改掉不良的习惯。如:乐乐他是从星星乐转学过来的,爸爸妈妈平时又比较的忙,一点常规的意识都没有的,所以不知道做事情要按时间来的,在家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在家不吃饭,要么吃饭要大人喂;杨琳虽说是个女孩子,但是因为也是从个体幼儿园转学来的,就是坐不住,没有集体观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妈妈怎么说也没有用的,家长非常的担心。我们向家长承诺了我们会用耐心、爱心、责任心去爱每一位孩子,照顾每一位孩子,让家长放心。
通过家访活动让我们老师与家长在教育上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启发,也激发了家长、老师、幼儿三者间的互动,使家园关系缩短了距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我相信如果我们家园一如既往的携手合作,肯定能形成1+1>2的强大教育合力,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更理性,更有效,也更卓越。
家访工作总结 篇3十年来,东城社区居民委员会遵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倾情关怀下,在辖区单位的鼎立支持配合,在社区全体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党建、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服务及社区综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获得了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平安社区、残疾人先进单位、民政工作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
20xx年,东城社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全国《关于在城市街道社区工作者中开展“走千户、访千人”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整合自身管理和服务资源,强化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切实在社区开展深入群众,服务居民活动。创新了社区服务形式与内容,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推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格化方向发展,努力开创社区各项工作新局面。以下为开展“走千户、访千人”的情况。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东城社区位于通渭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邻碧玉乡,西至南街,南至屏山, ……此处隐藏10122个字……、还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她都非常希望自己处在一个胜利者的立场上,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一定要超过我的哥哥姐姐”。本身有好胜心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过分的求胜、与同学的相处中处处锋芒毕露、不肯吃亏,其实对于她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不利的。随后我与班主任2人来到他们家里,想了解了解该生在家里是怎样的情况,她们家里确实有哥哥姐姐,哥哥已经上初中了,姐姐在上4年级,所以本身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哥哥姐姐都让着她,爸爸妈妈也因为她最小,所以也让着她。慢慢地,她可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养成了这样一个比较好胜的性格。同样的,与独身子女不同,她的成长环境中,兄弟姐妹比较多,上面有哥哥姐姐,下面有1个弟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下,促使她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她会非常乐于去表现自己,在学校也同样如此。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念。每一个家长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观念,也许有些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访问了一位同学的家里,她的爸爸妈妈本身文化程度比较高,对于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她们希望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尽量不去拘束她,希望她能够轻松的学习。但实际上在他们实行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情况。比如说: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孩子的坐姿不够端正、孩子遇到困难会退缩等等。首先,他们的理念是让学生“快乐学习”、不约束她的本性,包括上课可以不坐端正。但实际上,我觉得学习这件事情,贵在坚持,完全依靠兴趣,没有一定的恒心、耐心是无法坚持下去的,而一年级是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时期,如果就这样任其自然的发展肯定是不可以的。家长走了一个极端,导致孩子有这样的一个惰性心理存在,也导致了之后学习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家访活动不仅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等内容,还可以让家长了解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校的一些情况,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架起桥梁,达到双向配合的效果。
家访工作总结 篇12家访即家庭访谈,是沟通教师、家长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称其为访谈而非访问是因为主体三方都应以交流,交谈为主,而不应是某一方的提问或责问。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最初点,是学生品德操行和各种习惯培养的摇篮,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行与教育方式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长期的影响,因此班主任的家访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与深一步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争取到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全方位了解学生根本上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地发展。教育是一门艺术,家访工作同样
要讲求艺术性。本人担任过几年班主任工作,在此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家访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
家访时,班主任应衣着朴素,仪表端庄,讲究礼仪,力求语言朴实诚恳,举止大方。见面主动问好,微笑地对待家长和学生,做到一团和气感染家长和学生,家长才会客客气气,这是打开话匣子,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推心置腹交流的关键一步。
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创设与家长和谐交谈的气氛,消除家长的戒备心理。家访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因此,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是否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谈话开始时,应避免单刀直入地罗列学生的不足,可先向家长陈述一些学生的闪光点或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引导家长积极地参与到谈话中来,创设良好的氛围,力求达到与家长产生共鸣,取得家长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正题,向家长了解、介绍学生的`各项情况。
二、家访时要态度端正,目的明确,访前有准备,访后有总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在家访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好有关学生的各种资料,包括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生活和纪律等各种情况。家访时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入手,预计收到什么效果,也都要考虑清楚。如果班主任向家长或学生灌输某个道理时,举例纯属子虚乌有,或驴头不对马嘴,家长或学生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嗤之以鼻。班主任的威信,在家长及学生心目中将会大大下降。如果班主任批评学生的事实不确凿,理由不充分,家长、学生不仅不会违心认错,反而会据理反驳,使班主任处境尴尬。所以班主任与学生和家长谈话前一定充分备课,做到言之有据。
随着时代的进步,家访的目的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化的老师上门向家长告状,带着为了泄气解恨的想法,把自己教育无力的责任推给家长,而是为了和家长真诚地交换意见,调动家长协助教师共同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取得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使得家校步调合一,促使学生发展得更快更好。
家访后要记清时间、对象、原因、措施,并装订成册,以观后效。一段时期后,把学生的近况与家访时的情况进行对照,总结自己的工作,发现缺失,研究对策,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三、家访时与家长谈话要讲究艺术
教师在家访中要态度诚恳,分寸得当,要掌握好尺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有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也应当在其中找到自己应考虑的方面,切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家长或学生,更不能因为一时不高兴,说一些有损学生和家长自尊心的话。
一般地说,家长都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的优点、长处,特别是后进生的家长,教师不能对后进生的家长流露出厌烦情绪,要有耐心,他们非常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最近的进步,因此,我们在家访时,要扬长避短,尽量多谈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并把孩子的进步归功于家长教育的结果。这样能比较快地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并可使家访后师生之间的感情更为亲密。当然家访时也要心平气和、冷静地指出学生的欠缺,在劝告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千万不要简单粗暴的同时,帮助家长出主意,分析学生能够克服缺点、毛病的有利因素,并向家长建议应采取什么措施,通过哪些途径帮助学生看到方向,明确今后应该如何改进与完善。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讲究语言交流的艺术,善于抓住家长焦急,期待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家访,家长一定会欢迎。
四、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以巩固家访效果。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多数班主任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是错误的。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非常理想。家访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整个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里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为了巩固家访效果,班主任老师可采用学生监督和老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辅以榜样示范、正面激励等措施与手段,并定时采用谈心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有进步的言语和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与及时的肯定,防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反弹。
一次成功的家访,不仅可以深化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可以把学校、家庭拧作一股绳,使学生如沐春风,在校、在家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温暖的鼓励?乃至最终使学生自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