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范文 > 个人总结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个人总结

时间:2023-05-12 00:07:09 收藏本文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个人总结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个人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个人总结1

7月至10月,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xx师范学院承担的xx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学习阶段;二是在职研修阶段。集中学习在井冈山八角楼师训中心进行,为期八天。在井冈山的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在职研修阶段,我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公开课,做讲座,设计研究课题等等,很好地将学校的教研活动带动了起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赣南师院文学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养,高度思维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和李东斌的报告,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讲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报告,睿智的指出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五种缺失,强调:

1、要创造先有模仿;

2、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

倪教授是全国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的《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的报告。陈院长强调,21世纪是“压力时代”,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个人总结2

为期一年的“20xx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培训活动快结束了,回顾四个阶段的培训活动,我感觉收获满满的,不管是在专业教学能力还是科研能力,或者是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都有长足的进步,也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

第一阶段为理论培训,培训时间两周。这两周充实而圆满,理论学习让我这个教了16年书的教书匠有了更深的体会。

1、 专家的讲座如沐浴春风。林正高《走在卓越的路上》从思想上给我们学员设立了标高。他鼓励我们要当读书型的教师,反思型的教师,让我们眼界开阔了,思想清晰了。费伦猛教授则用《基于课堂改进的小课题研究》让我们脚踏实地怎样去学做一名专家型的教师。

2、教授的课程实用性高。针对高中数学的课程,吴康教授讲授了《例谈若干重要的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吴教授孜孜不倦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仰。张崇岐教授讲授了《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研究》,幽默风趣的课堂,让我们在笑谈间领悟了数学的理论,又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

3、学者的报告走在前沿。深圳市教科院的魏显峰老师带来了《研究是高三备考的基石》,毫无保留的把深圳近几年高三备考的经验无私的共享给了我们学员;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谭国华老师带来了《教学目标:数学课堂观察的核心要素》,从具体详实的案例指引老师课堂教学,每一位老师带来的都是一线的教学中的经验,如及时雨,洒落在每一个学员心头,触及灵魂。

第二阶段为跟岗学习,为期13天。我非常幸运的分配至揭阳市揭阳一中孙名坚老师的名师工作室。。从主持人孙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一杯原汁原味的浓茶”,纯正而甘香,数十年坚持在教学一线耕耘播撒,告诉我们“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凝聚科组,身体力行“名师者,立德树人启悱,研道修身担当”每一次倾听孙老师讲述自己的探索实践,每一个交流的瞬间,都是我可以珍藏的收获。

在跟岗期间,我听到了更多的真实的常态课,也学习了揭阳一中老师们已形成模式的探究课。在一次次的评课中,碰撞出火花,摩擦出友谊,更新了理念。一位教师的专业功底、个人素养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在孙老师的课堂上,从两道课本的习题引入,探究对称轴、对称中心与周期性的规律,从特殊例题到一般规律,孙老师没有以自己的讲解来替代学生的思考,而是采取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学生的理解不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孙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追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交流—获得”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孙老师深挖教材,回归课本,放手探究,大胆放心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在学员们的课堂上,我更多体验到备课中学情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教师备了多少课,准备了多少道好题,讲了多少就是一节好课,而是学生学会了多少,收获了多少。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填鸭式、满堂灌。数学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每一个学员上课后,工作室都安排了评课活动。评课活动的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既有对上课教师的欣赏肯定,也有对课堂处理的思考建议,这样,一节课成为了大家对一类课型、对一个问题探索的案例,使课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延伸。

第三阶段为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我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把在 ……此处隐藏13824个字……”,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指导”你们只好牙掉了咽下肚硬把老鼠讲成猫。你们在教研室也是愤愤不平,对“标准答案”热讽冷嘲,可是一走进教室,你们就黑手高悬黑教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待学生的质疑和不满,你们失去了“人民教师”应有的气度和耐心,你们表现得比山大王还蛮横,比希特勒还粗暴。咱们是不是需要想一想:自己的饭碗和祖国的花朵究竟哪一个更重要?难道中学语文的老师这么可怜、这么无理?

仅仅是看了上面的两段内容后,我当时的感受是当头棒啊,等看了下面的许多例子后,更感受到触目惊心。心里一遍一遍地问着自己:中学的语文教育真的是这样的吗?而作为同样是一个语文老师的我,却也开始承认,上面的话也许说得有失偏颇,甚至是偏激,但却绝不是毫无道理。

常常会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某学生不堪学校的重负,离家出走。某家长在学生从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学习之外,还替学生安排了双休日的作息表:语文、数学、英语、书法、音乐等等在周未轮番上阵。生活中,眼睛所到之处常常是背着沉重的书包在街上行走着的学生、双眼茫然架着比啤酒瓶底还厚的眼镜的学生、行色匆匆大步流星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已不知何为双休日,生活中所剩下的只有考试、成绩、练习、升学。娱乐对他们来说已成了奢侈品,他们的目的便是考上高一级的学校。他们成了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幸运的是,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几个词:素质教育、大语文教育、为学生减负等等。而事实上,生活中也确实有了这样的改变。书店中,有关素质教育的书已摆上书架。学校里,涌现了许多有名的语文教育家。社会上,也开始对这些问题加以密切的关注。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中不断发生着的新变化。

而实际上,在近二十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不断改革,不断成熟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晴雨表,反映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最新成果,其显著标志之一是众多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名家及其创立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大量涌现,使中学语文教学这个百花园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比如: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八字即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钱梦龙的“三主四式”(“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循序展开的四种课式: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和复习课),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六步教学程序为:①定向,明确教学目标;②自学,根据教学目的自学教材;③讨论,对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④解答,对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⑤自测,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我测试和评价;⑥自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知识的规律)等等。可以说,诸多语文教学模式,都独具匠心,各有特色,它们反映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探索和尝试,从不同角度揭示和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它们的产生和广泛运用,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近几年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总结已有的改革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语文教学改革思想和主张,其中影响,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的莫过于“大语文教育”。而这个“大语文教育”不再是为应试教育而形成的“八股式”教育。将“大语文教育”和“应试教育”相互比较一下吧: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例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母语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民族个性;汉语文教育远离了生活;以教条式的“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而“大语文教育”所提出的见解是:

1、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从学科教育意义上讲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

2、母语教育具的鲜明的人文性和民族性。母语教育必须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继承民族文化,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3、语文不仅是学习的工具,也是生活的工具。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4、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跨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勿需作更多的评价,从比较中,我们便会发觉:“大语文教育”注重把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语文和育人相结合,并更突出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的发展。而我从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谈谈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选择可行教法,科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力: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样。

二。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三。注重能力培养,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会说者更会说,并以说带动其他;让会写的越写越好,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同时,我的语文教学中又有“三个注意”:

一、课堂上应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

以前我们教师备课,可以比较详细地规划好多少时间先介绍什么,然后再讲解什么,接下来如何如何练习,最后再总结,等等。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课前就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花多少时间合适,因而教案只能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解读。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就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要注意导语的设计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和兴趣是积极追求知识的一个前提,是学习的先导。凡是学生感到新奇或有兴趣就会引起注意,学习就会有成效。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一个好的导入环节,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将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教师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二、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是综合性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个人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