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染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感染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下,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及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网络,完善相关制度。
细化考核标准根据2006年7月6日卫生部48号令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013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健全了院科两级管理制度及三级感染监控网,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增设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二级甲等医院复评为契机,重新梳理及完善委员会、各科室、各岗位及相关职能科室部门的制度及职责,细化各科室医院感染考核标准,并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依据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考核,考核者发现的质量缺陷问题,由考核者当场与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质量缺陷进追踪,并督促科室及时整改。
二、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及考核
为提升我院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院感质量和专业水平,更为提升自身院感知识,于3月19~21日与供应室护士长参加绵阳市2013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岗位培训班学习。
针对流行性的传染病,4月份下发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及卫计委公布的《H7N9禽流感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案》,组织各科室积极学习和考核,平均分在95分以上。8月份分两批次对全院在职职工进行了院感和传染病知识培训,培训结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核,合格率100%,平均成绩96.8分,每人培训7学时。
3月、7月对全院的工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为:病房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医疗废物、废弃物包装管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防护。
根据我院出现职业暴露后存在的相应问题及院感控制方面的问题,及时下科室进行职业暴露及院感防控等方面知识培训,现各科室已对职业暴露均能及时上报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发现的院感病人能及时上报。
三、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1、根据年初制定的.监测计划,加强了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监测。对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生物、化学监测,并有严格的记录;对不合格的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
2、对供应室灭菌物品进行了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指导其对规范了外来植入物的管理,并有严格的记录。
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开展前瞻性监测1-11月份共调查206例病人,调查中共发现一例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2、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每月第二周对上月出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8-11月份共调查351例病例,骨科漏报1例带状疱疹病例。
五、6月份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剂进行专项检查,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开启、配制方法规范,使用比较规范,了解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规范、贮存方法规范,都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处置规范。到药械科索证,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六、加强院内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废物管理标准,院感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转运等达到了规范化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因此根据卫生部2004年4月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疾病感染。于2013年6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容乐观,对手卫生知识缺乏、重视不够。许多医务人员缺乏对洗手及消毒重要性、指征、方法的认识,未掌握正确的洗手消毒方法,为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以及工作时常忽略手卫生等。
八、多重耐药菌防控
今年4月我院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微生物监测,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由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因此,除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外,着重强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手卫生培训等。并对全院29例多重耐药菌病例都进行了现场指导、督查,使每个科室都能逐渐熟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九、、规范传染病门诊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控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制度》,每季度对查阅门诊记录,发现漏报乙肝病例共5例,每月查住院病例,发现内1科漏报1例。在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及时重新设置了腹泻、发热门诊,添置了防护设施和消毒设备、消毒药品,完善了各项制度。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另外也利用各种宣传日宣传各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如麻疹、艾滋病等。
十、主要存在问题:
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太差、手卫生知识缺乏。
2、医务人员对院感诊断意识不强,时有漏报。
感染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随着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医院感染不但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医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分管院长直接担任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指导院感办开展日常工作。
(一)注重依法管理,按照规范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断学习法律、规范,贯彻执行《 传染病防治法 》 《 消毒技术规范 》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和各项政策法规,院领导强调依法行医,规范管理。由于院领导的重视和院感办主任认真负责的管理,我院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不断强化。
(二)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院领导重视重点科室的建设,对手术室、检验科等重点科室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 ……此处隐藏6902个字……,19个科室,并下发了纸质资料,方便科室组织职工学习,领会其精神,增强了感染防控意识,促使感染制度的有效落实。
3、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诊断水平。我科翻印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5册,下发各临床科室,便于学习和掌握。
4.编写《灵台县人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图》打印50册,下发各临床科室,便于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二.加强院感知识全员培训,提高院感防控意识,确保医疗安全。
今年我科对全院新上岗、在岗医护人员、后勤、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参训人数达180人,下发资料30余份,上传电子资料数十份,为了使院感基本知识人人皆知,全面掌握,感染科先后两次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理论考试 ,合格率达90%。对科室后三名组织第二轮考试,直至合格。
三、建立感染质量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实施对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
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上年度院感考核标准,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完善,下发科室组织学习。每月协同护理部进行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及时发现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分析、整改、总结。并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考核之余,随机下科室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即知即改,确保了我院感染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突出重点监测、重点督查,规范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感染科每月通过查阅病历、细菌培养报告单等回顾性的方法确诊院感病例,并督促主管医师填写报告卡,科内做好登记,全年出院病人人次,发生院内感染病例7例,感染率 %。
2、完善胃镜消毒措施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胃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律 、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对胃镜检查前、连续检查中、检查后的消毒处理进行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地降低了交叉感染,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病房环境管理
制定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各科主任、护士长为医院感染第一责任人。做好入院宣教,强调开窗通风、抹布分开使用、拖把悬挂晾干、定期清理死角等细节,很好地加强了病区环境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学监测
感染科与检验科配合,完成了全院的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ICU、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儿科、透析中心,口腔科、内镜室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没有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为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我科每月都对重点科室进行空气监测、每季对物表、手、消毒液进行监测、普通科室轮转监测。认真做好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高压蒸汽灭菌锅每锅都进行了工艺监测,
每周按要求进行了生物监测,均在合格范围,全年消毒无菌物品共计458锅次,合格率达100%。
感染科全年采样402份,其中空气采样242份 ,合格241份,合格率99% ;医务人员手采样 23 份,合格23份,合格率 100 %;物表采样35份,合格34份,合格率97%;消毒剂采样9 份,合格8份,合格率89%;无菌物品采样16份,合格 16 份,合格率100%;紫外线强度监测75架,合格70架;将监测结果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科室,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科室,并督促其彻底整改,直止监测结果达标,有效控制了易发感染的潜在因素,保证了各项消毒灭菌措施的全面落实。保证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做到重点监测、重点督导、规范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5.加强传染病终末消毒管理
针对病区终末消毒不规范现象,制定并下发病区终末消毒措施,按照要求随机检查相关科室,对不规范的行为与考核挂钩。
五.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管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为了进一步摸清医护人员健康状况,防止职业伤害带来不必要的隐患,提前做好预防,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感染科组织全院在岗人员(医护人员、后勤、保洁员),协同护理部,检验科进行乙肝三系统免费体检,抽血人数达497人次。体检结果由感染科归档整理存放。全年职业暴露伤害3人次,均为针刺的伤,都给予及时预防处理,随访一切正常。
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前进,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各类人员责任,进行各类人员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针对我院塑料类输液瓶还未正确分类,根据卫生部 卫办医发(20xx)292号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文件精神要求特此和有资质的废品回收人员签订《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回收协议书》,使塑料(玻璃)输液瓶有了明确的处置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医疗废物的转运量。
感染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7一、医院感染监测:
实行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催促临床医生准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爆发或流行。每半年实行回忆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展漏报率调查。削减医院感染漏报,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标准化。
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依据《消毒技术标准》及《医院感染治理方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外表、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依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掌握技术标准》和《消毒供给中心感染预防与掌握技术标准》的要求,严格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治理:
依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治理方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治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三、催促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供应依据。
四、医院感染治理学问培训:
进展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展医院感染学问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掌握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学问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学问、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掌握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根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等。
五、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视治理:
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状况,监视治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燃烧处理等工作。
六、传染病治理:
根据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治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治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集中的发生。
七、医院改扩建工作:
供给室、手术室的改建,应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污染物品的清理、消毒和灭菌必需有明确的循环路线,不能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