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好的工作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研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1、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继续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英语、思品、科学等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深化各项研究,加强自身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切实加强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本校常识科教师的业务素质。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教研组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我们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的研究工作。
3、加强信息技术与常识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以教学的信息化带动常识学科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4、深化目标教学和小学课改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本学期教学和教研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教研归根到底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它来源于教学第一线,升华后又指导了教学,它不是教学的点缀和附庸。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不能面面俱到,水过地皮湿,而应“少而专”,“少而精”,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真学好、用好常识科各课程标准,以新课标的理念备好课,上好课。
(2) 继续研讨常识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3)继续学习并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授课。
三、本学期的教研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求与措施。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质量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搞好教研工作,全面提高教学和教研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常识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和市、镇教研室文件精神,对教学计划、备课、上课、批改、实验操作、时间活动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定好样子、框架,定期检查,特别是欺末总结性检查、评比。
2、学习新课标,吃透教材内容,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对各学科、各年级的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吃透实质,明确要求,以各年级为单位,按新课标的精神设计教案,要结合教材内容落实好新课标的各项要求,结合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组织常识科老师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听评课的重点是:
(1)是否按新课标的要求和精神备课。
(2)每堂课是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3)是否作到了还课堂于学生。
(4)学生是否自主合作。
(5)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的怎样。
4、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重视实验操作,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等操作能力的提高。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提高学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科学课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真知。
5、坚持写“教学随笔”和经验论文,教学随笔要针对课堂教学得失写,要结合教学教改实践,本学期每位教师都要写教学论文。
四、主要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召开各学科教研组工作会议,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各学科开展备课研讨活动。
四月份:
1、认真执行教研计划。
2、教学月检。
五月份:
1、检查常识课开展情况。
2、作业检查。
六月份:
1、 学科期末小结。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七月份:
1、 期末作业检查。
2、 期末检测。
小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镇教研室和学校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促进全校数学教学工作优质发展,为构建规范化、高效化、现代化的小学教学工作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为全校数学老师们学习、交流、提高创设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提供一个研讨平台。
2、继承和发扬全校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全校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坚持规范办学。一方面坚决制止随意增减课时、集体补课、有偿家教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必须用创新的思维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新措施、新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数学教师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增加抽测次数,使数学教学质量抽测尽量覆盖各层面学校,覆盖更多的班级。
7、树立科学的考试意识。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使考试更科学,更加能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丢,必须做到“减时不减效,减负不减质”。
三、具体措施:
第一规范办学,提高效率。要做到坚持规范办学的决心不动摇,坚决制止随意增减课时、无效备课、低效教学等现象的发生;要采取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新措施、新办法,通过优化作业设置、提高课堂训练效果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其次,加强日常测试的跟进补偿,通过科学的测试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的三清目标,力争做到“减时不减效,减负不减质”。
第三重点研究弱师弱生,加强跟进辅导。加强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均衡发展,用均 ……此处隐藏9959个字……教学研讨进课堂。
3、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通过赛教及“传、帮、带”的方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开展校本培训。
1、本学期在加强教研组专业化建设的基础上,数学组继续以《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开展切实有效的讨论和研究,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活动与创造课堂实效相结合,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使研究有过程、有成果。五月份以前教研组根据各自研讨的专题上交不少于2篇有质量的论文。
2、教研组长每月听同教研组教师的随堂课不少于2节,并有评价,及时与执教教师进行反馈。
3、扎实开展教研月活动,深化课程改革。
(1)以老教师榜样化,中年教师典型化,青年教师骨干化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业务研究和实践能力。
(2)教研月要求全员参与,真实开展活动、有效促进教研教改。55岁以上教师每人讲教研课1节,55岁以下教师除自己担任的主要学科以外,还要讲1节综合学科的教研课。本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不少于30节。
4、组织丰富的学生活动,落实素质教育。
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和成立教研课题小组。
2、教学常规开学检查。
十月份
1、教研月活动启动、研讨与讲教研课
2、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教研月活动、讲教研课
2、教研课题专题研讨、个人反思。
3、教研月小结及成果收集。
5、教学常规期中检查、学生月评。
十二月份
1、数学口算比赛。
2、教学常规抽项检查、学生月评。
一月份
1、组织期末复习及质量测试和分析。
2、各学科资料归档、工作总结。
3、教学工作期末检查、质量评价。
小学教研组工作计划12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另外,小学数学又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中心校数学教研工作将遵照上级安排和学校工作计划,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重点,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树立全面、立体的教学质量观,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年级专题研究,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使我镇数学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主要工作:
结合上级工作安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创造性,合理地利用教材,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切合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的能力,为此,各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力争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
二、注意学生解题方法多元化。
三、探索数学生活化的题型和途径。
四、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拓展的推理能力。
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觉性。
四、方法措施:
(一)发挥教研职能,推进课程实施
1.本学期,教研组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继续组织各校教师深入细致地学习《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和《走进新课程》等有关课程改革学习材料,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它学习材料,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积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2。结合课改实践,组织“新课程人人谈”专题研讨活动,要求每位数学老师在活动中作有准备的发言。在此基础上,数学组将组织开展各个校有专题的教学研究活动。
3。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对一些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分析,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后继实验积累有价值的素材。
(二)深入课堂研究、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质量提高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教学双方智慧的结晶。本学期教研组将协同各校深入课堂进行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
1.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要求。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充分发挥备课组的积极作用,加强组内听课和评课,使教学研究“日常化”、集体智慧最大化。制定好课改实施计划,明确课改目标、内容、方法和研究课题,加强集体备课,针对课改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说课、评课、撰写教学随笔等多种形式的反思,及时总结研究成
果。要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师个性化创造的舞台,特别是要发挥集体力量,共同研究。变备“课”为备“人”,变备“形”为备“神”。
3.继续组织好“数学教研活动”。本学期,将开展专题定向研讨;结合学习体会,进行课堂教学的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4。补差工作常抓不懈。针对部分学校差生多,补差时间少的情况,教师制定行之有效的补差计划及措施,加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特别关爱他们,不歧视、责骂他们,不打击他们,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工作安排:
9月份:
1。协同各校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制订的有关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
2。制定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及个人学期教学计划。
3。落实各校研究课的课题、专题和时间。
10月份:
1。专题学习,并结合案例分析。
2。教学研究学习、讨论活动。
3。镇数学研讨课
11月份:
1。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2.镇解题能力测试
3.镇数学研讨课
12月份:
1。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2。镇各级数学复习研讨课
3。镇各年级素质测评。
1月份:
1。镇数学教师教案设计比赛。
2。学期工作总结,下学期工作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