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说课稿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明与暗》,下面,我着重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计划。
一、说教材
《明与暗》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根据《新课标》第三阶段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我结合高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从一下三个方面拟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由于本教材面对的是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六年级孩子,石膏体对这些学生来说也不陌生,但经过实践教学,我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用铅笔表现石膏体时,不知道哪些地方涂黑哪些地方留白,很多同学画面画得很满但仍表现不出物体的立体感。
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和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本课的教学准备有:石膏模型数个、范画、几张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等辅助工具和材料。
二、说教学法
适宜的教法学法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我把提问、引导、分析、演示、讲述、评析等多做教法相结合,吸引学生们持久注意,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乐于创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本课通过学生看、想、说、做、议来掌握知识的技能技巧。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尤其是要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接下来,我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说明。
三、说过程
环节一:激趣设颖,导入新课
轻松的导入能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负担,牢牢抓其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通过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在优美音乐中欣赏几幅素描作品,欣赏的目的有二:
1、揭示课题———明与暗
2、 提出疑问:“明暗怎么产生的?”
环节二:探究新知 揭示奥秘
在上个环节中,学生们通过欣赏已经有了素描带来的美的感受,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我并不是急着告去告诉答案,而是拿出三张纸,展示在灯光下,请三位同学上台,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第一位同学把纸卷起,第二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第三位同学则把纸皱成了一团,通过这一形象而直观的展示,引导学生找出每种折法所产生不同的明暗效果:
第一张纸:有了从明到暗的徐徐过渡的变化
第二张纸: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第三张纸: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总结出: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此时,已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立即拿出一个圆形石膏体,摆在灯光下,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运用观察演示法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之一————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在学生创作表现之前,我先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我边示范边板书作画步骤。这一过程可以帮助他们理清绘画思路,学习素描基本绘画技巧方法,由此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之二———运用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环节三:动手实践 创作表现
在创作表现时对于造型表现能力差的学生给与帮助和鼓励,对于造型表现能力强的同学给予更好的引导,帮助其提高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一最好的水平完成学习任务。
环节四:作品展示 评选能手
学生完成作品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淡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对造型表现突出的作品的同学颁发“绘画能手”奖章。
表彰活动掀起本节课高潮,他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激发学生再次创造的欲望,而且为本课学生的学习起了一个小结的作用。
就这样,本课在轻松的氛围下结束了。
说课稿 篇2一、 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 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 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 ……此处隐藏3666个字……采访一下:
你为什么选择春天飞来?
你到岛上来干什么呀?
3、你们是一块飞来的吗?能用书中的语句回答吗?(板书 一群一群 陆续)
那会是什么样子啊?
4、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大家像约好了一样,飞来一群又一群。(边播放课件)鸟儿们,飞到这个环境优美、食物充足的地方开心吗?和分别了半年的老朋友相见了开心吗?那就让我们张开翅膀,开开心心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三、 学习第三小节
1、现在正值六月,是我们岛上最热闹的时候,游客们来得可真是时候啊!鸟儿们,作为小主人,向各位游客介绍一下我们的鸟岛吧。请你自由读一读第三小节,画出最有趣的地方,等一会儿介绍给游客们听。
2、你最想介绍什么?(随机学习)
3、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学生自由发言)
(1)每年六月,岛上有180多种10万多只鸟儿聚在一起,这些鸟儿各有各的样子,各有各的脾气,这么多鸟儿聚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啊?
(2)看几张我们的照片吧,边看边和同桌交流感受。(展示图片)
(3)分开半年了,现在又一次相聚在这个环境优美的地方,鸟儿们,平时你在岛上最喜欢干什么呀?
(4)我这儿还有一段你们生活的录像呢,找找看,有没有你的身影?(放录像资料)
有你的身影吗?你在哪儿?在干什么?
(5)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湖里游的,巢里卧的,到处都是鸟儿,这六月的鸟岛可真是鸟儿的——————(世界,天堂,乐园等,学生补充)
(6)不同种类的鸟儿们各自推选一位代表比赛读一读这句话吧。
4、“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1)用手势告诉我什么叫“一个挨着一个”?还可以怎么说?把我们的小手当成鸟窝,让它一个挨着一个吧。
(2)所以一眼望去——(密密麻麻)
(3)读好这句话
5、“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
(1)学生自由发言
(2)颜色很美,蛋也特别多
(3)读这句话
6、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有什么想要介绍给各位游客?
7、小主人们,谁来接受一下六月的鸟岛,让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海西皮原本是一座默默无名的小岛,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它成变得如此闻名中外。来这儿游玩的客人特别多,他们——(引读第四节)
2、鸟儿多,鸟蛋多,随便抓几个有什么关系啊?你们说呢?
3、你希望来岛上的游客们怎么对你们?
4、除了鸟岛以外,你还愿意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安心地生活?
5、是啊,在没有伤害,没有侵犯的环境优美的环境下,鸟儿们才能够安心地筑巢安家,养育后代,鸟岛也正因此才成为鸟的王国。但愿我们身边多几处鸟儿的天堂,但愿我们的身边多几处小动物的天堂。
说课稿 篇7一、 课文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年轻画家沃尔特.迪斯尼在贫困潦倒的生活境况中,善于倾听而获得艺术灵感,创作出米老鼠动画形象,从而名躁全球,成为美国动画艺术片先驱的动人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会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得成功的灵感。
二、设计前思考:
1、课堂的创新与实效的统一。
2、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
3、重方法、教智慧。
三、单任务:
抓重点词品文的方法。打开文章阅读,我们发现这一课的成语特别多,训练孩子抓重点词品文切合这一课的特点。
四、粗线条:
落实训练点的线路、通道、方式是怎样的?我们紧扣训练点,确定了以链接为粗线条。链接上下文,链接资料,链接生活。
五、板块设计:
(一)、抓重点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首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播放视频动画《米老鼠与唐老鸭》。让孩子一下子亲近米老鼠形象,自然的引出主人公迪斯尼。
接着,让孩子快速浏览全文,抓出最能表现迪斯尼生活经历的词语。教师板书词语: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名噪全球。
然后,孩子结合预习,根据这六个词语概括文章内容:开始迪斯尼一度贫困潦倒,在废弃的车库与老鼠相依为命。接着,好不容易得到制作卡通片的机会,却又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在冥思苦想中,灵光乍现,创作出了卡通形象米老鼠。最后,他成了蜚声世界,名噪全球的画家。
(二)、抓重点词,品文。
首先谈方法: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品词;联系资料品词;联系生活品文。、然后用方法:抓板书的六个词语品文。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孩充分学习,然后两组展示学习收获,其余补充。
孩子可以链接上下文品悟到迪斯尼当时贫困潦倒到怎么样的境地,品悟到他对老鼠从开始的“听之任之”,特别讨厌,无奈到与老鼠成为朋友,享受着老鼠为他的表演。谈迪斯尼因为对老鼠的喜爱才有了快乐,谈要是自己遭遇老鼠一定会将老鼠赶走甚至想办法让它消灭。可以链接收集的资料谈迪斯尼设计的“米老鼠”形象是那么可爱、快乐。想象迪斯尼对米老鼠观察得那么细致入微。还可以想象迪斯尼设计了好多卡通形象却被一一否决时的举步维艰。品悟迪斯尼“灵光乍现”背后的生活的磨难、创作的艰辛,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与豁然开朗。总之,让孩子用链接的方式理解词语,品悟人物情感,加深自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三)、回扣词语,深化主题。
学到这里,孩子对主题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时让孩子走进文章最后两段,反复朗读,谈对这两段话的理解。孩子明白,原来“把耳朵叫醒”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而应理解为我们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会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得成功的灵感。然后引出这样结尾的方法就是“点题”。让孩子回扣词语,联系文章内容,另外说题目、说结尾。多角度解读文本,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训练孩子点题的结尾方式,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如,孩子可以加题目《成功的背后》,可以这样结尾:迪斯尼成功了,成功地背后是什么呢?是对生活的热爱,是他在窘迫生活中的那种对美的自然的追求,是对小动物的爱怜。
再如,加题目《生活与灵感》,可以这样结尾:灵感只青睐那些热爱生活的人,没有迪斯尼对创作的执着,哪来的灵感?没有他与老鼠的相依相伴一家他对生活中美的欣赏,哪来的灵感和随之而来的成功?
再如,加题目《感谢生活的磨难》,可以这样结尾:磨难是一笔生活的财富。迪斯尼应该感谢生活的磨难,感谢那些贫困潦倒的日子,感谢那些举步维艰的日子啊!
六、板书设计;
把耳朵叫醒
贫困潦倒相依为命
举步维艰灵光乍现
蜚声世界名噪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