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说课稿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第一分册第18课,本教材是由湖南省
教科院编著。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良好情绪对于学习的动力作用以及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说学情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时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适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是来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较烦》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分为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五、说重点
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六、说难点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七、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1、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
(一)故事导入;
(二)情绪的故事;
(三)情绪的图片;
(四)情绪的假设;
(五)锦囊妙计;
(六)教师小结
2、故事导入:教师主要通过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情绪的故事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3、过程:
(一)情绪的故事。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的图片。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会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恐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句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果以上有没列出来的词语,学生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的假设。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被激怒的情绪时,
①分析一下为什么发怒;
②分析一下发怒的后果;
③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
④如何控制、调节被激怒的情绪等。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合理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利用“怡悦调适法”来解决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告诉学生如果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
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
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
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助一些外物来宣泄,比如说拳击、打沙包等方法。
3、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坝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五)教师小结。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作业的布置和教师的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①想一想良好调适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③我该怎样调控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
情绪是人心理能量的调节器,它可以发动人的行为,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对人具有无法估量的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的正 ……此处隐藏15766个字……过程,赞美了这位小姑娘对妈妈、对家庭的热爱。课文比较长,但是语言浅显、内容简单,情感也很贴近学生。
【说学情】
虽说学生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掌握了简单的阅读方法,能够读懂这样浅显的文章。但由于文章比较长,生字特别多,二年级学生刚学会阅读,阅读的速度比较慢,一堂课要完成识字与阅读两项任务有相当的困难。
【说教学目标】
三个目标字词和阅读展开,层层设置,步步提高。目标一,抓字词,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目标二,抓朗读,旨在体悟文章意味;目标三,抓理解,旨在升华感情,明白事理。
【说教法】
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在一课时里完成全文的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只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通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纵向串联,突现重点,抓住课文的主旨。
【说学法】
“读课文理解词句”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落实这点还得从句子入手。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划划、圈圈、填填都是一些比较直观,便于学生操作的方法。因此,本堂课中,教师主要让学生用“划一划句子、填一填句子”等方法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应扎扎实实地进行,不能“一笔带过”。但在教学时,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音形义要各有侧重。本课十个生字,“缠、粥、刷、擦”重在字音的纠正;“厨、缠”要指导字形;“缠”还要理解字义。
(2)二年级也是进行词句训练的重要阶段。《课程标准》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词汇,在应用过程中了解、掌握词义,要改变和淡化死记硬背词语概念和脱离语言环境的释词。因此,在理解“缠”的意思时,可分两步进行: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用动作演示来了解“缠”在生活中常指“绕”;在学习课文时,通过读句“那时你就不缠着妈妈了”,让学生在语境体会“缠”在这儿表示“纠缠”的意思。
(3)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中,教师力求通过读句子、找句子、填句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反复接触语言,感悟语言。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舍得化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并增加个体阅读的次数,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参与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
【教学实录片段】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师:昨天,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读了课文,学了生字,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师:大家要仔细听,听清楚是否读正确。好,开始。
生:(读课文)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教师引导大家评议)
生:某同学把“缠”字读错了。
生:“胳膊”,某同学没读准。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生字和易读错的字词。在出示字词的同时,进行生字教学。)
师:这几个字再请同学来读一读。(教师边说边出示:梳、粥、刷、厨)
生:(读这四个生字)
师:对,它们都是翘舌音,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个字,请你看看拼音再读一遍。(教师边出示“缠”,边请刚才读错的同学重新读)
生:缠。
师:这回读对了,是翘舌音。以后读生字时一定要看清拼音。那么,“缠”是什么意思呢?谁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做了一个一圈一圈绕的动作)
师:对,“缠”有“绕”的意思。不过在课文里可不是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待会儿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长文短教、长文快教”的方法,引导二年级学生“有详有略”地学习课文内容,高效有益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通过课堂实践,我感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教学收获:
1、字词教学分层进行,各有侧重。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运用各种识字自主识字,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识字空间。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分层教学生字新词:对于易读错的字以纠正读音为主;对于一些动词,主要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对于字形相象、意思相近的字,通过比较来辨析、区分……自学为主,适当点拨,扎扎实实地落实二年级的字词教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2、阅读教学有张有弛,有扶有放,不求面面俱到。考虑到有限的时间,较为冗长的课文,我对教学内容作了大胆地处理。本堂课主要抓住了小姑娘想长大部分进行教学,围绕着“课文几次写小姑娘‘想长大’?她为什么想长大?”让学生找找有关语句,通过读读句子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题少,学生朗读多;教师分析少,学生自主阅读多。总之,教师力求改变学习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尝试问题,自己寻找规律,自己探究结论。这样,无论从方法和形式上来说,还是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说,都为教学节省了时间,保证了长课文短教、快教,提高了课堂效益。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追求高效快速的同时,如何加强词语的运用使学生语言内化?这是我想在以后教学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教学案例】
开始上课了,教师直截了当地问学生:“你们想不想长大?”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纷纷举手发表看法,有的说:“我想快点长大,因为长大了,大人们就不用管我了。”有的说:“我不愿长大,因为长大了好多事情都得自己独立完成了,没人帮你了。”还有的说:“我既想又不想,因为长大有长大的好处,没长大有没长大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口说道:“有一个小姑娘开始也不愿长大,可后来她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学习。由此可见,学习语文必须切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他们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学习内容产生共鸣。本案例中,学生们之所以能侃侃而谈,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学习,就是因为老师一开始就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了他们“想说、要学”的欲望,让学生拥有了向往学习的热情,奠定了积极的感情基础。
【训练材料】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一个部首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字。
各()良()皮()离()
古()票()西()先()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买)菜()碗()玻璃()被子
()脸()衣服()衣柜
三、写一写。
文中“不知不觉”、“自言自语”都是四个字的词语,你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请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多。
(一、二为基础题,三为兴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