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蜀相》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是一篇自主赏析篇目。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杜甫的名篇,这首诗歌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指导的很好素材。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不少古代诗歌名篇,初步具有了阅读并鉴赏诗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诗歌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但学生对杜甫诗的认识支离破碎,甚至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和理解杜甫。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很薄弱,有待于提升。
三、说教学设计
本次课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蜀相》为主的群文阅读”。这是旧教材向新教材过渡,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模式的一种探索。群文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有效地让学生对某一主题的诗歌,或者对某一类型的诗歌有所了解和学习。它能在对比中非常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主题很显然是让学生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即语文四大核心素养里面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所以本节课我重点选取杜甫后期的几首诗歌,让学生感知杜甫颠沛飘零时还不忘国民的伟大人格。
基于此,我们教学目标是按照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设计的。
1、组诗阅读,整体感知杜甫后期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
2、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读懂诗歌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品读重点词句,把握诗歌景和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理解和传承杜甫位卑却不忘忧国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重点字词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深层次意蕴。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精心品读法:2、情境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4、炼字引导法。
五、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会让学生:1、上课静心阅读、自己感悟诗歌情感;2、合作探究,讨论杜甫的人格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思路是:情境入诗,激发兴趣——走进文本,理解内容----走进作者,知人论世——《蜀相》解读过程中,课外诗歌补充----结合学过重点篇目,感知杜甫人格魅力。基于此思路,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设计。
环节一:课堂导入
一位是蜀汉的丞相,他用至死不渝的诚心铸就了蜀汉三分天下的辉煌;一位是大唐的诗人,他用嘶哑带血的歌喉唱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忠心也好,至诚也罢,最终都敌不过人生长恨水长东。南阳卧龙终成梦,少陵野老泪满襟。公元760年,诗圣杜甫在成都拜谒了诸葛武侯祠,并写下了千古名篇《蜀相》,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圣哲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很简单地引入诗歌,也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二:品读鉴赏《蜀相》
思考问题是:(1)整首诗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情?杜甫对诸葛亮是怎样的感情?
(2)思考: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中“自”“空”的内涵。
(3)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
在讲第一个问题时,穿插《咏怀古迹》(其一)。讲第二个问题时,穿插《秋兴八首》(其八)。引用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对比、类比中提升诗词鉴赏能力,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环节三:思考:结合今天所学,及《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登高》,谈一谈杜甫的人生格局。让学生认识到杜甫关于写景、写情都是有大格局的,这种格局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环节四:课堂小结儒家学者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而杜甫无论怎样的“穷”,都能把人民的忧乐和国家的荣辱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课堂小结也是本课的一个总结和提升,让学生在一个高度去认识杜甫,敬佩杜甫,传承杜甫。
环节五:课后作业 为“感动唐朝十大诗人---杜甫”写颁奖词。
为什么在课堂你关键词,为学生下来写颁奖词一个思路,关键词出来了,才能写到位,即使语言不是很美。
对于课堂重难点突破,我是采用本单元教学重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学生能知道《蜀相》是借诸葛亮写自己,但不知道怎么将个人的身世命运融入诗歌当中。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我展示杜甫的人生经历和本课的创作背景。学生也就不难理解诗人是在把自己和诸葛亮做对比,从而在羡慕与敬仰中表达最内心的忧愁和苦闷。也就理解这首怀古诗表达感情的方法---对比。在感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和“空”时,选取《秋兴八首》中的一首,让学生在类比中感知诗歌中通过炼字理解诗人感情的方法。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第11课。这组课文是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来编排的。《新型玻璃》一文在这组课文中起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说明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词句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作了具体介绍,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二是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要想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必须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学本文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4、放飞想象,设计发明一种神奇的玻璃。
二、说重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表达方法,正确区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三、说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采用情境创设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教学法并用的教学 ……此处隐藏6573个字……说说自己的名字是谁取的,有什么含义吗?
3.然后思考课文中的名字“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可能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呢?(看出老人对海鸥很了解,很疼爱,当作自己的孩子……)
4.最后分角色朗读这很有趣的几段话。
老人对海鸥的了解不仅仅是外表,还有他们的性格,引导学生找出这段话:“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简单阅读第11自然段。)
5.情感体验:字模缓缓打出这段话“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伤心,难过,痛苦,想再看看老人……
(三)回顾“群鸥祭奠”的画面,与开头首尾呼应。反思人与动物该如何相处。
1.出示文章开头出示的15——17自然段“群鸥祭奠”的语段,再齐读该部分内容。
2.出示社会上一些残害动物的图片,看后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写下来。
3.交流自己的感受。
在整个教案中,我本着“以情为线,以读为基”的策略,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人文内涵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力求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三纬目标立体呈现、螺旋上升,情感体验跌宕起伏。
说课稿 篇6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游褒禅山记》,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记叙了王安石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学习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的领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疏通文本,学习文中文言文知识,从而领会作者阐述的“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治学处世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再次,我来说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不必对艺术特色等做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体会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为: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四、说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二)、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容。
(三)、情景激励法、分析法等。针对重、难点,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来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3、尝试对古代散文做一点评析。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达到教学目的。根据课文的内容我安排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以及作者的游程来达到目的。
2、释题和背景、作者介绍,帮助同学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3、阅读文章,疏通文意。
在这里我将采取的步骤是: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通过朗读法、讨论点拨法来帮助同学了解文章大意,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遇有读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了解了文章大意就有利于后面教学环节的进行。
第二课时主要就进入课文分析:
1、首先我将引导学生自读前两段然后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其次重点分析第三、四段。通过游山的“所得”,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尽吾志”,以及由此而进一步提出的“深思”和“慎取”。详细分析作者是怎样得出“深思而慎取”的道理。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朗读法、讨论点拨法,这样能带动课堂气氛和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最后略讲第五段内容。
2、总结扩展:
中心思想。(这篇游记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写作特色。(因事见理、叙议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结构严密、前后照应)
心得交流。(各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3、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让学生自主整理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现象。
六、说板书设计:
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有益于学生学习。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整体,让学生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附板书:《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记叙记山(山→院→洞→碑)
游洞(前洞→后洞)
议论怠出而悔有志、力、物
漫灭谬传深思慎取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结构严密、前后照应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