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说课稿汇编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识记“歇、颓、鳞、与”等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2、重点提示、分析。
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4、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说教学步骤
(一)、激趣定标
1、激情导入: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许多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说明]:此设计在帮助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优美诗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解题,介绍作者
“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说明]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有《陶隐居集》。
3 、激趣定标(展示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识记“歇、颓、鳞、与”等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明]明确目标,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二)、自学、探讨、点拨
自学互动一:识记、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红字的注音。
歇( ) 颓( ) 鳞( ) 与( )
2、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准节奏及停顿。
3、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4、再跟录音读。
5、比一比:读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好。
[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
自学互动二: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第一句话,理解,注意红字的意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谈:赞叹。
理解链接:这句话中的“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这句话在全文中起__ 作用。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第二至五句话。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色交辉(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理解链接: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第六至七句话。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复(再) 与(参与,这里是欣赏)
理解链接:这两句话体现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
(三)、目标检测
1、给生字注音:
颓( ) 歇( ) 鳞( ) 与( )
2、理解字词句:
四时: ; 歇: ;颓: ;复: ;与:
沉鳞竞跃: ;五色交辉: ;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填空,回答题后的问题。
(1)、“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
(2)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3)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4)、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体现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说明]借助多媒体,以练习的形式检测全文内容,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陶弘景写给好友谢徵的一封回信,本文也是吟咏自然风光的佳作。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与自然融合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体现了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人生志趣,流露出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说课稿 篇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是小学语文组3号考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小就热爱教育,做着教师的梦。长大后,一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与智慧,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我至今已执教23年,今天,有缘与各位评委老师相识,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请问我可以开始说课了吗?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计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材。《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本文主要写在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 ……此处隐藏4078个字……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拍子。
5、第二教学难点教唱歌曲。老师弹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先慢速跟琴哼一哼。先分句唱一遍,在稍微熟练的基础上能唱词的就唱词。不要过多遍数地分句唱,让学生跟琴唱这样可以建立歌曲的完整形象,也锻炼他们独立听唱的能力。若有不能完成的地方,老师及时帮助。这里主要是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6、巩固练习歌曲。学生在基本能唱之后,变换形式,调节学唱的疲劳感,分组接龙唱,加快歌唱速度。
7、创编歌曲动作。把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放音乐原唱,学生一边跟唱,一边自由创编动作,在表演中体验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三、歌曲伴奏。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看谁最快乐,看谁最有礼貌。
四、游戏情景表演
大家学了半天也很累了,一块来玩个游戏吧!咱们一块来乘公共汽车,老师是司机,乘客们坐好,准备开车了
人民商场站到了,上来一位老奶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学生说;老奶奶请坐我这儿吧!
扮演老奶奶的学生:谢谢你,小朋友。
生:不用谢。
老师问一问彼此的感受。
通过游戏表演让学生体验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是快乐的,自豪的。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要像歌中的小朋友那样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大家在《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声中结束课业。
播放歌曲伴奏。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说课稿 篇5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学生分析
《黄山奇石》一课是冀教版教材小学语列二年级上册利一篇课文,课文向读者介绍了景色奇特的黄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的教育,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说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演、画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上应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的教学,并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初读质疑,明确目标
开课质疑,课件出示课题“黄山奇石”,教师解释什么是奇?并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观看课件播放介绍黄山的风光短片,让学生通过欣赏、领略黄山美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细读解疑,突破重难点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悟疑、解疑,突破重难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课文中介绍了许多怪石,因此采用选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几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在学生选读探究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通过相互评议、补充、演演、画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通过“飞”和“落”使学生感受到那么大的巨石却像小鸟一样轻盈地落在山上,大自然真是神奇得妙不可言哪!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你认为奇在什么地方,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黄山的奇特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奇石的与众不同。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黄山的奇特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石的人群中,看到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报晓等奇特景观,你的心情又如何昵?又会说些什么呢?黄山奇石还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黄山的奇,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六、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