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争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整篇课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又饱含深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对于“非典”的感触不深,对当时的事迹了解的很少。所以理解叶欣的崇高精神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朗读,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理解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
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难点:体会“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教学准备: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用了提问的方法,通过关键词语,逐步引导,逐渐深入。如“课文哪一句话体现了‘非典’的危险性?”以及“文中哪一句话,高度概括叶欣的工作状态?”。另外利用点拨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在教学中发现读的形式过于单一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首先复习导入,利用了两个问题简单的回顾了一下本课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精读课文,体会形象。我主要抓住“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一个中心句展开教学,围绕体现“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句子细读品味,通过身先士卒、声色俱厉、斩钉截铁等关键词语逐步引导学生感知叶欣的形象。第三部分,回顾首尾,整合全文。通过首尾三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最后一部分深化课题,从课题中让学生感受叶欣的精神。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是人音社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6/8拍,短小的乐句使歌曲很有生气,它以小鸟为题,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
本单元我想分为三课时来完成,今天主要说第一课时教唱歌曲。根据这一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用富有弹性、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3、通过创编动作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我的重点就是教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舒展的声音唱好歌曲。难点就是第一乐句到第四乐句让学生做到“声断气不断”的演唱。
四、说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会运用到一些教具,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一些装饰教室的小教具辅助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视听结合法等。我使用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他们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好的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我会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去感知,去演唱,去表现,去创造,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得知识。以下就是我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大自然”这一情景,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可联想的环境,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场景布置,将能代表大自然的各种景观,如树、小草、小花等装饰物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贴在教室四周的墙面上,地面上,把教室布置成美丽的大自然。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主参与其中,也使这个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二)、趣味导入、合理过渡
开始上课时,我会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猜到了,今天啊,老师要带你们去野外走走,你们看,草地多漂亮啊,朵朵鲜花也在竞相开放,还有小树,这一切是多么美啊,但是,老师总觉得好象少了点什么,一下子又想不出来,请同学们帮帮我好吗?” 学生互相讨论,提出大自然中该有的一些东西,然后我会说:“恩,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终于知道了少了点什么了,没有小鸟的大自然,是不是好象少了点生气呢?大家快看,他们唱着歌来了。”教师马上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进入到美妙的音乐中。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趣味导入,即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和求知的能力。同时也对下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合理的过渡。)
(三)、利用媒体、营造氛围
在教授歌曲的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小鸟,小鸟》的,中的景色是根据歌词来制作的,里面包括美丽的大自然以及自由飞翔的小鸟,以动画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并在旁边配上歌词,提高学习效率,营造学习氛围。
(设计意图: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使歌曲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忆歌词的速度,为歌曲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授之以渔、解决难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顺畅。教授歌曲时,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谱,并教会学生换气记号的正确使用方法,做到“声断气不断”,使歌谱的学习更加流畅完整。另外,在带入歌词时,教会学生懂得根据歌曲的情绪确定相应的演唱方法,如表现《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情绪时,哪个乐句应该运用流畅优美的声音,哪个乐句应该运用欢快跳跃的声音,这样唱对表现歌曲有哪些作用等,不断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有效的解决教唱中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演唱中出现支离破碎,丧失美感的现象,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此处隐藏13300个字……主人。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9一、说教材
《观察小动物》这一单元中《观察蚂蚁》一课是促使学生深入的思考,使学生不仅提高观察。描述动物的身体特征及其行为的技巧,而且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解答一些他们以前的疑问。由于学生对于蚂蚁通过各种渠道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学生以往的知识防碍新的学习,《观察蚂蚁》一课尽力利用学生支离破碎。不系统。一知半解的知识和学生平等地。和谐地展开讨论研究,把学习研究的活动引向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概念水平和认知能力。
《观察蚂蚁》是苏教版《科学》三下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教学内容就是随着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和习性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学生带着“发现蚂蚁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一观察任务,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全面细致的观察,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
(一)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简单分析和对学生的潜心解读,又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改革的方向,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本课的教学重确定为:外形特征,难点确定为:行为习惯,对于蚂蚁的外形三年级的学生不难掌握,蚂蚁是一种常见的动物,本课的教学问题在于如何培养他们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认知方面没有多大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可低估的意义,所以我把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惯确定为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教学非常重视探究活动,观察蚂蚁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探究过程,所以我有计划地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列入检查的要求,对观察仔细。描述清楚的学生予以评定,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作到有的放矢。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探究性学习贯穿整整节课,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谈,以师生互动为主线,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起指导作用,我运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在整节课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由的选择探究内容和探究的方法,学生轻松快乐的进行科学探究与观察活动,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培养他们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课堂中我体现了科学课的开放性,首先是在材料上的开放,每一组的实验材料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再者是探究空间的开放,不约束学生,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探究,不用再是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观察研究,并在潜移默化中体现了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增进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的整和。
三、教学过程
为达成上述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激发兴趣,珍爱生命
首先课前让学生寻找蚂蚁的踪迹并想办法把蚂蚁请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于蚂蚁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他们寻找小蚂蚁的踪迹时,可能会发现蚂蚁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课上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请小蚂蚁的方法,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有礼貌,让孩子体验到要珍爱生命,不要伤害小动物。
2。观察外形,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观察蚂蚁的外形时,我把这一探究活动设计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小游戏,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仔细的观察,老师对于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蚂蚁,画出蚂蚁的形态,学生不断补充,最后评议,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评价的过程,体现评价的多元化。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对蚂蚁外形形态有准确的把握,给予学生发表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探究学习,开放空间
整节课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过程,以朋友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与蚂蚁已有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对问题已有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对于蚂蚁行为习性的观察是一个全面的观察过程,在课堂这个喧闹的环境下蚂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学生的观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设计了8种不同环境的生态盘,把蚂蚁放进不同环境的生态盘中,让它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环境下活动,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它有趣的事,三年级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会很快忘记,所以在每一组设置了一颗智慧星,把他们的发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培养了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会用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向再一次提醒说要让小蚂蚁感到安全,使学生再一次要珍爱生命,懂得照顾小动物的正确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按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因为对于蚂蚁的观察不是一个单一的观察过程,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科学课不束缚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范围,而是要学生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学科学用科学,探究科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翱翔,根据自我的兴趣发展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在学生汇报他的发现时,我只是给予肯定,没有过多的干涉他所发现的事实,对于比较有趣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蚂蚁的习性在全班有组织的进行交流,最后评议哪一组的智慧星的发现最多,哪一组发现的最有趣,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初步形成科学发现的价值观。这一环节除了准备了生态盘,还为每一组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他们有不同的发现,科学发现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4。课后拓展,兴趣为主
整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一节课短短的40分钟不可能让学生观察到所有的事实只能在限有的40分钟时间里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带上自己的蚂蚁放回大自然中去观察,让观察更真实,并以拟人化的说法要求学生把蚂蚁送回家,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要珍爱生命,不要伤害小动物,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探究性学习,学生多观察多实验,从每一组相同的实验材料改革为不同的实验材料,使每一个孩子有不同的发现,学生不再是一节课只局限于他观察和研究一个问题,而是全方位的进行观察,让兴趣活动带领他离开课堂,是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