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大家好!我是xx幼儿园的教师xxx,今天我说的教育活动是大班韵律活动《啄木鸟》。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三段体式的意大利民歌,乐曲节奏鲜明、形象具体、特点明显、结构易于区分。A段乐曲节奏平稳,犹如啄木鸟在为生病的大树检查身体;B段音乐节奏跳跃,仿佛啄木鸟在“笃笃笃”地为大树捉虫;C段音乐优美流畅,可理解为啄木鸟为大树治好病,围绕大树欢快地跳舞。《纲要》中明确提出: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体验。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渠道,运用直观教具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选择听觉(耳听音乐)、视觉(眼看图谱)、运动觉(创编动作)同步开放的参与方式,使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乐曲的内涵及旋律的美,同时激发幼儿爱护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说活动目标】
《纲要》在目标定位上注重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儿真正地喜欢艺术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特价值。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艺术表现中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于幼儿理解和喜爱、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因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本次的活动目标:
1.认知方面:能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2.能力方面: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的内容。
3.情感方面: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说重点和难点】
1.活动重点:能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和方式来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如:A段想象啄木鸟给大树检查身体的动作;B段做啄木鸟捉虫的动作;C段则是大树恢复健康,快乐跳舞的动作,这样既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又使幼儿明显的区分三段音乐的不同,非常容易的理解了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2.活动难点:学习跳音。对于难点的处理则是运用了图谱,用三个树洞帮助孩子理解跳音,加上动作和模仿捉虫的声音,孩子可以很快找到跳音的位置。
【说教法、学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采用了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如:体验法、电教演示法、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情景教学法等一系列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对韵律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以上使用的教法为依据,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使幼儿在体验乐曲美的同时,达到艺术性、教育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说活动准备】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这时,图谱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不再单调。同时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
所做准备工作如下:
物质准备:PPT课件、音乐CD、教学图谱、啄木鸟、大树的头饰。
经验准备:课前进行过有关于树木生病了该怎么办的问题讨论。
空间准备:活动前将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
【说教学过程】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目标和教材,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 .谈话导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来了?(出示啄木鸟和图谱)它还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听…(欣赏音乐)
【创设情景,谈话导题,激发幼儿完整欣赏乐曲的兴趣。】
2.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教师: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啄木鸟医生好像在干什么?
(2)教师播放PPT课件,讲述故事《苹果树找医生》为幼儿理解乐曲做好铺垫。
【我用简洁的提问,引出学习内容:“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检查身体?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用动作自由表现啄木鸟为大树检查身体、捉虫的动作,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3)结合图谱和教师动作,复听乐曲。教师:请小朋友听听乐曲有什么样的变化?可以分几段?每段都讲什么事?
【在复听乐曲时请幼儿把刚刚自己发表的想法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倾听、模仿和想象能力,帮助孩子对音乐的理解。】
3.分段欣赏
教师:音乐分为三段,哪段乐曲是啄木鸟给大树检查身体?哪段是啄木鸟捉虫子?哪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的音乐?
【分段欣赏音乐环节,感知乐曲的结构,创编不同的表演动作,帮助幼儿学习跳音。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我采用了让幼儿不断反思学习的方法,提供孩子创编表达的机会,关注个别差异,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请他们上来表演,肯定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4.角色表演
(1)请幼儿分角色表演。
教师:谁愿意当“大树”?谁来当“啄木鸟医生”?每只“啄木鸟”找一棵“大树”结伴,两人面对面站好。听着音乐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教师以幼儿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幼儿再次欣赏音乐,随音乐完整的进行角色表演。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2)引导幼儿知道要互相帮助。
教师:啄木鸟医生帮助大树治好了病,大树可高兴了,它会对啄木鸟医生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对啄木鸟医生的感激,“谢谢你啄木鸟医生,以后你累了也请你到我的树枝上休息。”)
【这个环节主要激发幼儿爱护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活动延伸:教师:森林里还有许多大树需要检查身体,现在我们出去帮助啄木鸟医生给大树检查吧。( ……此处隐藏10695个字……问:飞天美吗?美在那?
3、学生边看教师边介绍飞天: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4.学生谈飞天的美。
5.教师总结:是呀,我们中国的飞天是不带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人物的动态,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飞天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古代艺术家到底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飞翔的样子的。
二、欣赏和思考(小组交流):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4.学生汇报研究结果,边汇报边欣赏课件,分析飘带与人物动态的关系。
5.师总结:飞天的飞动的表现就是靠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灵动轻盈的身躯,才显得飞翔与空中的人形是这样自然生动。同学们假如你是飞天,你会怎样飞?
6.学生摆人形纸模,提醒学生注意动态。
四.做画步骤:
1、画飞天的大形。
2.添画飘带衣裙。
3.添画背景。
4.上色。
四、学生做业,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六、拓展;
1.课件欣赏:奥运会开幕式的飞天、08年春节晚会节目飞天、油画家曾浩的油画作品。
2.师提问:设计灵感来自哪里?生:飞天。
3.今天老师从你们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你们的创意,看到了各种现代派的飞天,老师想说你们的创意让我自豪。
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
《叶子的启示——线与造型》叶片上的脉纹线条清晰,粗细变化有规律,适宜用线造型的方法来表现。感受叶脉深浅粗细的变化,体会粗细叶脉之间丝丝不断的特点,增强观察描绘能力。本课教学时正逢落叶缤纷的秋季,不同种类的叶片的形状、姿态各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又富有变化;而叶脉好似神奇的网,由从粗到细的种种线条构成。通过描绘叶片,提高学生用线造型的基本能力,并感受构图的均衡美感。
本单元着重让学生了解“线”这一元素在造型中得作用和用“线”造型的方法。儿童的线条大胆随意,具有稚拙的涂鸦美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学习线条的多种形态和不同的表现效果,从而进一步认识线条这一重要的造型元素,能动地掌握线条、运用线条。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线”在叶片上美妙的排列,掌握“线”的自然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观察“线”的排列和分布规律,用“线”的不同排列方式表现叶片上的纹理,通过“线”的分布规律描绘出叶片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叶片上“线”的美感,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用“线”的不同排列方式表现叶片上的纹理。
教学难点:通过“线”的分布规律描绘出叶片的美感。
二、说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感,导入课题。
先展示一段短片视频《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请同学们欣赏观看
故事情节:小村庄的人们不注意保护树木,任意地乱砍乱伐,村庄的土地没有了树木的保护,被洪水冲得一无所有了。
故事意义:用斧头砍来的树木制成犁、家具、工具、房子以及生火用的柴等生活中得一切,给人类生活创造了财富,但不久,带来了洪水这一灾难,淹没了村庄。毁坏自然人类可以换得一时的快感与享受。人类破坏自然,自然就要惩罚人类。
(二)揭示课题,领悟自然
叶子镶嵌在城市,乡村的道路上,给它们披戴绿装,使它们更加瑰丽多彩,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色彩丰富优美的环境。
提问: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人类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回答,再给予一点暗示指导。根据他们的回答,再总结梳理叶子与人类的关系。叶子跟人类的关系:
(1)生活环境:叶子为人类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
叶子的光合作用能提供净化空气,提供氧气
(2)衣食住行:原始社会人们用树叶来遮风避雨,采集树叶食用。现在生活叶子被我们广泛应用:如茶叶、食用的蔬菜、药用价值等等。
(三)表现叶片,认识叶片
认识叶片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若是不了解叶片的组成结构,是不会用线条造型来绘画出叶片的。为帮助学生正确清楚的了解叶片的组成以及叶脉的特点,我利用课件清楚展示:
叶片的脉纹就像人类身上的血脉,主次分明,排列流畅有序。
说明: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图文结合,学生讨论,作品展示等形式,并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从相似的事物中进行丰富的联想,并能创造出美的形象来。
叶子的组成结构:叶子有表皮、叶脉、叶肉组成
叶脉的特点:叶脉分主脉、侧脉和细脉;叶脉布满整个叶片;排列规则具有肌理美感
叶脉的作用:支撑叶片;输送养分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寻找叶片上的脉纹产生的变化生动的美感。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还有那些奇特的叶片。如松针
(四)表现叶片,懂得构图
学习构图的一般知识,了解叶片在纸面的大小位置。学生一般能掌握对称式构图方法。
先让同学们了解何为构图,构图在美术作品中得重要性。构图:就是组织画面,把画面上要表现的内容摆布的好看,符合美感要求,或称布局,也称章法。就是要解决好物象在画面上的合理位置、大小比例、前后主次、疏密均衡、对比统一等多种关系。
(1) 画单片叶子时要注意叶片大小合理,姿态变化。
(2) 画一盆植物时,要把主体形象安排在设置的井字框架线上,使主体突出,但不呆板。
(3) 每片叶子有大小、偏斜、分合的变化,使画面结构有前后透视变化、疏密排列合理的美感。
(五)倡导环保
展示抗洪救灾图片,讨论表达了些什么内容。体现了抗洪救灾精神,不畏艰险,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叶子的启示——倡导保护环境,珍爱自然环境
讨论应该怎么保护环境,写环保口号,以小组形式回答一条环保小口号。
(六)尝试体验
画一片叶子,要求:
(1)构图合理
(2)灵活运用线条造型
(3)组织画面物体之间的层次关系
鼓励学生作画,对造型能力弱的学生,可参照书本上的范画进行临摹,学习叶脉排列的方式。对造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直接写生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