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时间:2021-07-28 00:29:13 收藏本文
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写作:写一篇状物的。

二、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选取了《石榴》、《海蓝》、《百鹅》、《鹤群》四篇,他们都是状物类的,都能抓准状物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单元安排目的:1、让学生了解状物类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欣赏这类。2、让学生掌握状物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了状物特征以叙述、描写为主,学习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于状物之中所言之志,所抒之情,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这种艺术手法,学会状物的写作方法。单元作文教学就紧密围绕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写作方法来开展。

三、教学主题的提出。

本次作文课定格为《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这一写作教学主题。其理由有二:

1、在生活中,学生并不缺少自己喜爱的事物,它们美好的外形,蕴涵的情趣都能引起丰富的联想,触动学生的情思,可见学生并不缺少写作的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对这种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已给予点拨,在此作文教学中不作为重点。

2、俗话说:精彩的语言常常意犹未尽,让人觉得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不忍释卷。而现在的学生作文很难见到精美的语句,对事物的描写平庸麻木,其味如嚼蜡。单元教学要求明确提出抓住状物特征进行叙述与描写。其实质上就是“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其核心就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让语言为内容服务。

四、说教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作文教学应该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了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述。其中“有创意地表达”涉及语言的表述,力求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新颖。教法指导思想:首先,鼓励创新,珍视自己想法感受,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营造宽容的空间,明白作文也需要“三分资质,七分打扮”。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美起来。最后,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真正体现语言的艺术之美。

教法运用:灵活运用快乐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说学法

俗话,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构建写作兴趣体系,是指导学法的关键。学生在快乐愉悦中习作,那将会是人生无上的乐趣。

六、课时重难点

激发写作欲望,调动写作兴趣,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指导提高作文水平。

七、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

由湖南民歌设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点题“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

a民歌内容:爱你爱你真爱你,恨你恨你真恨你;

请个画匠来画你,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眼睛上,把你画在砧板上;

整天睁眼都看你,刀刀剁你剁死你!

b口语表示:我爱你,我恨你!

通过民歌与口语对比看出民间歌谣具有很好的艺术魅力,其原因是用了修辞和细节描写,就是给语言“穿上漂亮的外衣。”

2、例句赏析,体味修辞与描写。

a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意味着冬天就要来到。

b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打个招呼(《警察与赞美诗》)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时有时无。(《荷塘月色》)

通过对比分析:第一组b句运用比喻拟人,第二组a句运用比喻(通感)都通过能够形象具体、生动的描写写活客观物象。这样让学生明确修辞与描写语言的重要性。

3、句中练,体味修辞格与描写。

例:改写下面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方法进行形象的描写。

例句:a你也带孩了,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例句:b这帮官们,眼睛处处盯着钱,言语不一致,尽干祸国殃民的事。

改写:

例句一、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就像大街上耍把戏的瘦猴,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就像刚出笼的馒头,又白又胖。

例句二、这帮官们,黑眼珠子只盯着白银子,句句话忠心爱国,样样事祸国殃民。

通过改写,使学生明白了平淡的句子,给他穿上花衣服的妙处。运用修辞与描写,使句子生动的表词达意。

4.“段中练”例句演示,体味修辞格与描写。

例: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为然,现在不正流行这样吗?

修改:老妈说我满头秀发,连一堆茅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谢霆锋”,也就是“强盗般”的模样。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公元20xx年, 满大街最流行的不就是那种把头发一根根拉直再剪得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的然后做得蓬蓬 的“乱发”吗?这真是“天然去雕饰”又省 ne≈cl!他们花钱还做不成这么粗犷的自然呢?

通过原稿与修改稿比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既幽默得体,又表现出人物鲜活的个性,诙谐又富有生活气息。

由此可看出,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5、“扩句练”,运用修辞格,扮靓语言。

原句:我骑着破自行车,冲向理发店,理发小姐熟练给我理发。理完发,我非常满意,骑车回家,舒服极了。

要求同学们写作要充分考虑修辞与描写的运用。要具有生活气息。写好后,进行小组合作,传阅评价。推出一篇优秀作文。

例文选录:我推出那辆历史悠久功勋卓著除了铃铛不响其它什么都响的“长征”牌坐骑,双脚一用力,它就心领神会地为我敲响了美妙的爵士鼓,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鼓声,我心率加快、两脚如风,电闪雷鸣般地向20xx外的理发店冲去。

刚待缓过气来,理发小姐那白若葱根的纤纤玉手就在我头上的原始草坡上垦荒。推子、梳子,左右开弓;剪刀、吹风,轮番上阵;水洗热烘,倏然变换。想当年,开发深圳区也不过如此吧!

30分钟后,“开发区”大放异彩,盯着镜子中那全新的模样,脑中不由自主冒出毛主席的诗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我一百 ……此处隐藏9505个字……>然后以欣赏青花瓷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简单了解青花瓷的造型、图案装饰的特点,从造型、图案两个方面出发。除了引导学生认识造型对称之外,出示一些青花瓷造型上的一些小点缀和吉祥图案的欣赏,为学生在之后的创作提供一些设计素材。

探索设计技法。学生已经对青花瓷从人文到造型都有了认识和了解,那么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图案、瓷器造型。将是这一环节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也是本课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部分。本环节以游戏和讨论的形式开展。

首先是图案拼贴游戏。老师现场演示,将纸对折,在一边画好花瓶的一半,沿边剪下。然后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空白花瓶,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将空花瓶添加装饰的图案。老师提供一些剪好的花纹、图案,请同学们来自由组合,由四组同学完成。学生通过添加图案的游戏,认识青花瓷的造型和图案设计的形式,了解装饰的几个部分:瓶颈装饰、瓶口装饰、瓶身的装饰和瓶底的装饰。简单了解图案设计中的单独纹样、带状二方连续、故事叙述几个基本样式。为后面的设计创作提供基础。

然后是学生互动讨论。请学生说一说你能想到的奇特青花瓷造型和美丽图案。学生讨论环节是最能体现课堂生层的部分,为了避免环节的开展浮于表面,及时抓住学生在讨论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以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讨论达到预设效果。

欣赏开拓思路。出示画青花作品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绘画工具创作的青花画作品,和美丽的图案设计,打开学生在绘画表现上的创作思路。

学生设计创作。创设情景“青花瓷艺术展”, 出示7个宽1.3米、高90厘米的“古董展架喷绘。画好的同学可以把作品摆到展架空挡处,有效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还将播放古典音乐,烘托课堂气氛,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创作中的闪光点。

师生互动评价。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中比较难开展的一个环节,一是课堂气氛难控制。二是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评价不易达到预设效果。针对这两点,进行评价活动时我主要运用了情景创设法和 “三星”评价法。以“青花瓷艺术展”情景创设来进行作品的展示,烘托了评课堂氛围,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评价的热情。设计一个围绕造型星、图案设计星和创意星三个方面的“三星”评价法,并以板书的形式将这三星分别出示在黑板上,为学生的自主评价提供指导,引导学生有目标的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效果。

艺术延伸生活。在教学最后的这个拓展环节,向同学们展示一些青花瓷的奇特、有趣的运用如:青花瓷器的玩具、青花瓷片做成的衣服等。这些新奇的图片,能够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让孩子们了解到,美丽的青花瓷不但是中国传统艺术,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可以为古老而精美的它穿上新的外衣。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寓教于乐,教学手段形式多样。环节实施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中难点, 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力求整个教学层次清晰,环节开展扎实有效,让孩子们在愉快和充满趣味的美术活动中,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美术技法,体现美术学科的特有性质。

说课稿 篇7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柯灵的一篇散文《乡土情结》。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板块进行本次说课。

首先,第一板块,说教材。

《乡土情结》这篇文章出自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的一篇文章,该专题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是文本研习,让同学在教科书所创设的对话环境中自主阅读、钻研文本、品味名篇佳作。《乡土情结》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说完教材接下来是学情分析,我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客观:根据中国现在状况高中生大多就读于家庭周围的高中,很少背井离乡,没有思乡的切身感受,因此对乡愁的理解、领悟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想象力都比较丰富,自主性比较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是值得关注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是不能割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的中介和机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方法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他对前两个目标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结合以上对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我确定的重点是:理解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的行文思路。难点是:体会“乡土情结”以及由此升华的爱国之情。

第二板块:说教法。

1.欣赏法:

带领学生深情地朗读《乡土情结》,让学生体会柯灵散文的语言美。

2.提问法:

带领学生逐段理解全文,对相关段落重点讲解。

3.讨论法: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各自喜欢的段落,强化理解,也让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碰撞。

第三板块:说学法。

我将采用:读——品——说,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散文的诗意,在品味中享受美,从而又反过来指导朗读。在最后说的环节要充分发挥联想,自由表达。

第四板块:说教学过程。

我将整堂课分四步完成:新课导入、文本研讨、课程评价和布置作业。

开始我将以王维的《杂诗》引入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然后知人论世,介绍作者柯灵及写作背景。

然后重点进入文本研读,根据前面的学法分三个环节进行:读品说。读:包括范读、自读、齐读。我的设计理念是:理解散文内涵;运用朗读欣赏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朗读课文初步有感性基础后进入第二环节“品”,这个环节包括:条分缕析梳理文本,和合作讨论两步,带领学生逐段进行理解,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要求,条分缕析前四题是训练学生分析文本概括信息的能力,都是可以从文本中寻找到答案的,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有回归文本的意识。

最后两题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合作讨论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是一篇散文,文辞优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氛围,主动地深入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说。诗海淘沙,品味文章中的古诗词,了解其作用。因为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出:学会本文引用古诗文来增强文章抒情色彩的方法。读写结合,在学习了文本中利用古诗词为写作增色的方法,增强学生在今后写作中活学活用的意识。

第三步,课程评价,这里是对文本进行脉络梳理,以前教学中经常将这一环节安排在一开始,这里放在后面主要是一个总结评价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巩固上课内容,保证课程的完整性。

第四步,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文相关练习

2、课后收集有关写家园之思的名句 推荐阅读《唐诗选》

3、以“思乡”为主题写一个小练笔,可以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这题设计主要考虑到教学的难点,这些学生很少离家对“乡土情结”不深刻,所以本题尽量开放,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谢谢!

《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