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关于说课稿汇总九篇

时间:2021-07-28 00:29:09 收藏本文
关于说课稿汇总九篇

关于说课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高一上学期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硫酸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都有广泛的应用,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能在工农业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

2.教学目标分析

2.1知识目标: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⑴、通过复习回忆巩固稀、浓硫酸的共性:酸性;⑵、探究识记浓硫酸的物理性质;⑶、通过探究理解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⑷、阅读自学,通过对硫酸性质的认识明确其用途。

2.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⑵、通过实验等途径获取有用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2.3情感目标:⑴、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依据教学大纲,“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为D级水平,要求能够达到分析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浓硫酸的吸水性有别于脱水性,二者一字之差,容易混淆,所以这也是本节的重点。由于学生初中已学习过硫酸的酸性,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不易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6价硫表现出来的,所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也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

“教是为了不教”。此前学生依次学习了部分氧化还原知识、离子反应及物质结构的理论知识后,其抽象逻辑思维正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其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明显加强,学习的动机更加稳定,不再满足被动的接受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准备变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采用了启发——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大量的实验中感受浓硫酸的特性,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去发现问题,发现的问题可以不当堂解释,供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去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反馈矫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计划安排为:

第一环节: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图:

旧知新析导入新课

展示样品探究归纳

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

演示实验,仔细观察

回忆对比明了吸水性

创设情景,探究特性

物理性质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展示资料,自我探究

对比分析明了脱水性

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对比探究,演示实验

归纳分析明了强氧化性

探究演示“黑面包”实验

明了浓硫酸的吸、脱水性剧烈程度;

引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碳反应)。

应用知识解惑释疑

1.旧知新析创条件: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通过复习讨论,引导学生回忆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追问为什么稀硫酸会表现出酸性,指导学生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酸性的具体体现,进而由老师引导学生按H+价态是否变化进行分类小结。一类是与碱、碱性氧化物等反应,H+价态不变;二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H+价态变化,体现出酸的弱氧化性。这样小结为后面学习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作了铺垫。同时指出,硫酸和其它物质一样,既有事物的普遍性(酸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浓硫酸的特性)。这样既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又顺利实现知识点的过渡,引入浓硫酸的学习。

2.观察辨析获认知:明确硫酸物理性质

展示两瓶等体积的浓硫酸、浓盐酸 ,让学生观察、比较、实验。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然后提问如何稀释,学生回忆后再加以强调。用FLASH动画进行模拟错误操作,现象如同生活中 “水滴入灼热的油锅”引起飞溅一样,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稀释大量放热的印象,同时强调实验安全。这样学生自我感知,识记深刻。

3.精心创设情与景:突破学习重、难点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了突破重、难点,将问题精心设计,为学生的探究创设情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成就感。

3.1新旧实验来对比——明确硫酸吸水性质

增加演示CuSO4·5H2O与浓H2SO4作用失水的实验,然后展示失水最终结果图片;回忆初中学习过的CuSO4·5H2O加热失水实验,根据现象分析认识本质,说明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用FLASH动画模拟改进实验,加深对浓硫酸吸水性的认识。(用FLSAH动画模拟的原因:该实验所需时间较长,约为二天;浓硫酸未与硫酸铜晶体接触,说明浓硫酸只体现吸水性。)性质决定用途,可知浓H2SO4可作干燥剂,师生小结浓H2SO4能够干燥的气体及不能干燥的气体。因为浓硫酸呈酸性所以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为什么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如H2S、HI、HBr?”设置疑问,为后面学习浓H2SO4的强氧化性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3.2展示资料设疑问——自我探究脱水性质

展示“刘海 ……此处隐藏14578个字……严”字,三个“很严,很严,很严”,强调了这一点。叙“我”赖床,写“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亲严得似很无情。接着写父亲打“我”,逼“我”上学,真是又严又狠。后来父亲又送花夹袄、铜板给我,也很简单,没有笑容,没有安慰的话。可是细细品读,却能品出父爱。父爱无言,父爱如山。

二、说学情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经过一个月与孩子们的接触,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有了预习课文的习惯,知道一定的读书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学习课文等。很多同学乐于学习,对学习比较感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大多数学生不会很好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不会进行自主的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说目标

针对教材情况和学生的目前状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特意加入了学法指导,这样,目标的设计上既有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然后,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在对父亲严厉而又深沉的爱的理解上,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父亲打我的原因。

四、说教法

1、通过有层次、有重点、有个性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父亲狠狠打“我”和“到学校为“我”送东西的用意,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

2、通过静思、讨论的过程,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交流碰撞中使学生对父亲狠狠打我是为我好,是爱我这样的思想感情经历层层深入的变化。

3、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不应该繁杂,应该找出一处或两处最能折射全文的语段,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课中,我抓住两个重点段进行教学:父亲打“我”与父亲为“我”送衣送钱的部分。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爱。

4、运用语言激励,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情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深入。于是,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一下几个情境:①“我挨打了!”假如你就是小海音,你心里会怎么想; ②小海音去上学后,父亲心理会想些什么?③父亲为海音送衣与钱时,有过几个无声的动作,你听到父亲在说什么?④看到父亲担忧疼爱的神情,听到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情感的升华、为对爱的领悟作铺垫。

5、引入搜集的资料,丰富课本的内容。我在流程设计的第四部分,加入了《父亲的花儿落了》文章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再一次感受这件事对林海音的影响很大,并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的教育,激发阅读期待,升华情感。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课内外、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大语文观。

说课稿 篇9

一、 课文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年轻画家沃尔特.迪斯尼在贫困潦倒的生活境况中,善于倾听而获得艺术灵感,创作出米老鼠动画形象,从而名躁全球,成为美国动画艺术片先驱的动人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会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得成功的灵感。

二、设计前思考:

1、课堂的创新与实效的统一。

2、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

3、重方法、教智慧。

三、单任务:

抓重点词品文的方法。打开文章阅读,我们发现这一课的成语特别多,训练孩子抓重点词品文切合这一课的特点。

四、粗线条:

落实训练点的线路、通道、方式是怎样的?我们紧扣训练点,确定了以链接为粗线条。链接上下文,链接资料,链接生活。

五、板块设计:

(一)、抓重点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首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播放视频动画《米老鼠与唐老鸭》。让孩子一下子亲近米老鼠形象,自然的引出主人公迪斯尼。

接着,让孩子快速浏览全文,抓出最能表现迪斯尼生活经历的词语。教师板书词语: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名噪全球。

然后,孩子结合预习,根据这六个词语概括文章内容:开始迪斯尼一度贫困潦倒,在废弃的车库与老鼠相依为命。接着,好不容易得到制作卡通片的机会,却又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在冥思苦想中,灵光乍现,创作出了卡通形象米老鼠。最后,他成了蜚声世界,名噪全球的画家。

(二)、抓重点词,品文。

首先谈方法: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品词;联系资料品词;联系生活品文。、然后用方法:抓板书的六个词语品文。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孩充分学习,然后两组展示学习收获,其余补充。

孩子可以链接上下文品悟到迪斯尼当时贫困潦倒到怎么样的境地,品悟到他对老鼠从开始的“听之任之”,特别讨厌,无奈到与老鼠成为朋友,享受着老鼠为他的表演。谈迪斯尼因为对老鼠的喜爱才有了快乐,谈要是自己遭遇老鼠一定会将老鼠赶走甚至想办法让它消灭。可以链接收集的资料谈迪斯尼设计的“米老鼠”形象是那么可爱、快乐。想象迪斯尼对米老鼠观察得那么细致入微。还可以想象迪斯尼设计了好多卡通形象却被一一否决时的举步维艰。品悟迪斯尼“灵光乍现”背后的生活的磨难、创作的艰辛,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与豁然开朗。总之,让孩子用链接的方式理解词语,品悟人物情感,加深自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三)、回扣词语,深化主题。

学到这里,孩子对主题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时让孩子走进文章最后两段,反复朗读,谈对这两段话的理解。孩子明白,原来“把耳朵叫醒”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而应理解为我们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会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得成功的灵感。然后引出这样结尾的方法就是“点题”。让孩子回扣词语,联系文章内容,另外说题目、说结尾。多角度解读文本,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训练孩子点题的结尾方式,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如,孩子可以加题目《成功的背后》,可以这样结尾:迪斯尼成功了,成功地背后是什么呢?是对生活的热爱,是他在窘迫生活中的那种对美的自然的追求,是对小动物的爱怜。

再如,加题目《生活与灵感》,可以这样结尾:灵感只青睐那些热爱生活的人,没有迪斯尼对创作的执着,哪来的灵感?没有他与老鼠的相依相伴一家他对生活中美的欣赏,哪来的灵感和随之而来的成功?

再如,加题目《感谢生活的磨难》,可以这样结尾:磨难是一笔生活的财富。迪斯尼应该感谢生活的磨难,感谢那些贫困潦倒的日子,感谢那些举步维艰的日子啊!

六、板书设计;

  把耳朵叫醒

贫困潦倒相依为命

举步维艰灵光乍现

蜚声世界名噪全球

《关于说课稿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