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7篇

时间:2021-07-28 00:28:07 收藏本文
精选说课稿范文7篇

精选说课稿范文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4-26页

教材分析:认识整十数和一百是学生在认识20以内的数,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的甚而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十数和一面的实际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认识这些数后又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以后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认识100以内的数以及更大数的甚而,并初步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思想。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制定了三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践,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3、情感、态度目标:在老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表达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十个十地数数的过程,建立10个十是一百的概念。

教学难点:“百”的概念的建立和“个位”“十位”“百位”三个数位的顺序的把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二、说学生

学生已经掌握1个十是10,2个十是20。大部分学生能从1数到100,对计数器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一个具体数字所表示的数学含义却不清楚。教学中将通过数小棒、方块、珠子等一些列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采取尝试教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衔接、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还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本节课将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课件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动物园正在举行数学比赛,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一些小动物正在举行数数比赛。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并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1捆有10根是一个十,2捆是2个十,2个十是20。(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力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加快,为促进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学习认识其它整十数构建认知平台,同时渗透了十进制思想。)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主要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认识整十数和一百。课件创设情境:小动物们的比赛很紧张,不分胜负,正加大难度。老师在前2捆的基础上,添上整捆的小棒,引导学生说出分别有几捆小棒,有几个十是几十。并让学生动手拿一拿,数一数。(设计意图:这样在复习了10、20之后,学习30、60。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自然地与所学新知接轨,顺利进行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拿小棒,数小棒,说组成。达到看到几捆就知道是几个十,听到几十就能想到是几个十,摆出几捆小棒。(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小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课件展示老师带来的小棒:一个盒慢慢打开,先出现9捆小棒,在学生数完后,又出现一捆。老师利用9捆加1捆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同桌交流,拿小棒数等方式,明确10个十是一百。(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经过前面的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老师留给学生思考、合作的空间。通过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的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已有知识,并顺利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地感悟到“百”和“一”“十”一样是计数单位,而且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在认识整十数和一百后,及时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有且于内化所学知识。练习由浅入深,针对性较强。

情境:一起去看看其它的小动物们比赛的情况吧!完成想想做做1-3题。

第1题:数珠子。先指名一生说一串,知道一串是10个,是一个十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共有多少个珠子,这样逼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数珠子。

第2题:小猴、小鹿正在比赛堆木块呢?我们一起来当裁判好吗?独立数一数。

第3题:①让学生猜。②圈出其中10个,再猜。③圈一圈,数一数,来验证。(设计意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把这看似简单、枯燥的圈一圈再数数通过创造变得有趣,富有吸引力,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在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了估算意识。)

第二部分: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情境:小蜜蜂们正围着一个东西边看边议论:“这是什么呀?”

课件出示计数器。让学生来介绍,给计数器定位,师强调注意顺序。并引出右起第三位是百位。(板书: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想拨哪个整十数。小组成员通过交流拨数。教师再说一些数让学生拨一拨,并说出理由。接着追问:这觉得这个数应该怎么写呢?让学生明确写法。

(设计意图:在利用计数器读、写整十数时,教师只是站在了引导者角度,让学生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解决问题。通过挖掘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进行知识的迁移,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拨整十数后,学生应该能提出要拨100,写100。若没提出,教师直接提出。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以及知识的整合来尝试拨出100,写出100并能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再创造,同时这个过程又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练习阶段:①尝试 ……此处隐藏6198个字……将练习四中出现的莎士比亚的话提前学习,而且,在这两者之间架设桥梁,由课文引出名言,由名言上的词句“动听的语言”再次回归文本、品味词句。如此,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更能体现小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四、 想象拓展。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结尾含蓄深刻,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广阔的空间。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出示了语文补充习题上的:《乌鸦被骗之后……》。在学生进行小练笔之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确定故事可能的结尾,要么肉又被骗走了,要么肉没被骗走。如此,学生在起因与结果间理请思绪,创编故事,既降低了难度,又不会被束缚思维。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是对世界人文地理学习的开始,本课主要包括人种和人口两方面的基本知识,重在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居民”特点,同时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本节课教学容量和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将分两个课时讲解,本次主要说第二课时,包括“三大人种”和“人口的分布”两部分。

依据本节课知识构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三大人种并能在“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上说出各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了解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概念并能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和稀少地区;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人种没有优劣之分的正确世界观。

依据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重点、难点: 难点: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世界人口分布; 难点:世界人口分布存在密度差异的原因。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教授为辅,学习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我将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三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高,我将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使学生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人口与人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及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2)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一张有关外国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的图片,并配有刘欢的《我和你》,引入新课。

让同学们看75页三大人种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过渡)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质特征,其中区别最明显的是肤色,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分为三大种族。

一、三大人种

(学生活动1):(出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图片)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看,他们除了肤色有差别外,还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2):(展示 “世界人种分布图” ),你知道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儿吗?

师生的互相补充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填写表格。

肤 色

头 发

面 部

体 毛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浅白

金黄或棕色,呈波 状

眼球呈碧绿或灰褐色,鼻高、唇薄

欧洲、美洲、

大洋洲、西亚、中亚、南亚、非洲北部

黄种人

黄 色

棕 色

黑 直

眼球为黑色,面庞扁平

中 等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土著居民

黑种人

黑 色

黑,卷 曲

眼球为黑色,鼻梁矮宽,嘴唇厚

撒哈拉以南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的部分地区

[师生归纳总结]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

(学生活动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扮演不同人种进行表演。

[过 渡]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承 接]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

引言: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是均匀的?(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1、小组对抗赛:用语言描绘人口的疏密(人迹罕至、人烟稀少、接踵摩肩、人声鼎沸………….

[学生活动4]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归纳]

世界人口密集区:(1)亚洲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2)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1)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课堂小结] 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

板书设计

人口和人种

三大人种

1、不同人种的体貌特征

2、不同人种的分布

3、人类有人种的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稠密区

(2)稀疏区

2、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精选说课稿范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