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轮椅上的霍金》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轮椅上的霍金》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轮椅上的霍金》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11册新编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下面将我与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上课的这位教师的合作上课,作以下三个方面的说明。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作者以浓浓的情感讲述了英国大科学家霍金向恶运挑战,最终成为科学巨人的故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记叙文,同时也是一篇按新课标理念安排的美文,突出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好教材。面对这样的好教材,是远程教育资源让我们边远山区的孩子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在资源中心上课教师的引领下,我班学生实现了美文美读。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资源中心上课的教师和我都将注重学生个体对文本中主人公精神品质的深切感悟,使学生在心灵的撞击与震撼中,领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被编排在11册的第七组课文中,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我认真观看了光碟,领悟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的特点,我班学生已有阅读水平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在利用“模式一”上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专注倾听和集中注意力观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练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受到学习策略的启迪。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到霍金敢于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并受到精神的洗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在看光盘,倾听,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霍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为:走进文本,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霍金敢于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并受到精神的洗礼。
二、针对实际,说策略
为了在有限的40分钟里,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和我采取“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如下:
(一)说教法
我利用“模式一”上课,以“重点句切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辅之信息技术手段和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看、倾听、参与阅读、品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说学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要受到学习策略的启迪,本课时我仍然立足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师生互动,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激情谈话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的是激情谈话导入:用我班学生熟知的教师身患尿毒症,被病魔缠身,眼看就要离开心爱的讲台,要告别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在他焦虑、痛苦、无助、绝望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了霍金来北京作报告的感人场面。是霍金的精神让这位教师没有倒下,至今仍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孩子们想认识这位科学巨人吗?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用学生了解的教师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习兴趣,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2、本班学生与电视里的学生互动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前面语言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想了解霍金、探究霍金的兴趣,这时我播放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一个交流课前自主收集霍金资料的平台,通过学习伙伴(包括电视里的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振动,接着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霍金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又是怎样轮椅上的霍金的?”)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情入境,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想深入了解霍金的强烈感情。
(二)重点句切入,自主感悟
1、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通过前面的环节和一次通读课文,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霍金的事迹,但怎样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怎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情感互动,答疑解惑的场所呢?于是我这样引导了学生:(资源中心上课教师:“读了一遍课文,我想大家都对霍金有了更多的了解,每一次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再默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了霍金轮椅上的霍金的?你可以划出关键的语句多读几遍,你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你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读书,交流找出了重点句“霍金轮椅上的霍金,不仅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创造”。
2、我们就抓住这一个关键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品析课文,让学生自主感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力求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霍金能够活下去,还有霍金的创造两个方面来谈谈霍金是怎样轮椅上的霍金的?”)我班学生和电视里的学生以及我和资源中心上课的教师,我们组成了学习伙伴,就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去理清文思。在阅读过程中我通过合理播放电视里的学生的阅读感悟,与我班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对比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研读了语言文字,还让霍金感人的事迹慢慢深入心理,逐渐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主人翁的钦佩之情,真有“春风细雨润无声”的感觉。
3、孩子们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找出来的关键词句,我要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感悟。通过播放电视里学生的朗读,让我班学生体会、感悟,达到用朗读为霍金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而喝彩的目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文字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导”的作用不容忽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和我想用极具感染力的语 ……此处隐藏5952个字……轻女记者认为霍金失去的太多太多,霍金是怎么认为的?你又是怎么认为的?
2、交流:
(1)指名读女记者的问题,理解“敬仰”与“悲悯” 感受女记者提问时的复杂心情。
(2)报告厅内一片寂静,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片寂静背后蕴含着同样的是大家对霍金的敬佩、同情、怜悯、期待的复杂情绪。
(3)指读霍金的回答,齐读,继续交流(霍金并不认为自己失去很多,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的手指能活动,他的大脑能思维,他还能通过思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还能在这并不容易的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因为对他来说,能思考,能和自己钟爱的科学事业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肉体的残疾和生活的不便对他来说都不是很重要的,并不能影响他的追求和理想,更重要的事,亲人和朋友给了他关心和爱,让他的人生和其他人,甚至比所有健康的人更加灿烂。)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样的,这里要让学生尽情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霍金不向命运低头,乐观、勇敢顽强的生活态度,感受霍金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感受霍金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4)在理解的基础上,继续感情朗读这一段
(5)教师范读最后一小节,学生齐读,深化理解。(霍金的非凡,在于他非凡的科学成就,更在于他勇敢顽强的人生态度、人格魅力)
拓展文本,升华感情
补充资料:霍金来到中国,霍金来到我们身边
阅读拓展资料,将文本人物生活化,认识生活中的霍金,进一步激发对霍金的敬佩之情。
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吗?
四、课外作业,尝试练笔,延伸语文学习,
1、找一些“逆境人才”的人物故事读一读,感受不同人物魅力,感受描写人物的不同方法。
2、练笔,尝试使用“过渡”段。
六年级《轮椅上的霍金》说课稿4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第xx号选手。我抽取的课题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轮椅上的霍金》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这个单元以“奋斗与生存”为主题来编排教学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努力奋斗、不断求索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通过介绍霍金年轻时患肌肉萎缩症从而完全瘫痪,却坚持探索科学、探索宇宙,追求毕生的理想。通过叙述,一位可敬的科学巨人出现在我们眼前,虽然他只能坐在轮椅上,身形扭曲、“龇牙咧嘴”,一动也不能动,但是形象却异常高大,充满魅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人肺腑。
二、说目标:
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悟品读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霍金不仅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更是一位生活的强者。3.学习人物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品质,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其中目标1、2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学习人物品质,结合生活实际受到启发,面对挫折困难,做生活的强者。(重难点要准)
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预设的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读促悟、品词析句、资料引入、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与人物对话。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说学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我采用自主学习、互学、朗读品悟、想象激发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五。说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目标引领——师生学习——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当堂检测。
第一环节:出示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做到有效地学习。
第二环节:师生学习。这一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3——7段。这几段内容主要叙述霍金在病魔的折磨下,依旧顽强的进行科学探索,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重点段落。因此,我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揣摩、分析、想象,以及出示霍金取得辉煌成就的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理解和体会轮椅上的霍金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品质,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树立起来。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设计了自学指导“自读8—12段,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勇敢顽强的面对生活?想想从中可以看出霍金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我认为能有效的将学生再次引入文本,深入理解霍金的内心与品质。
第四环节:小组交流、展示。依据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小组内合作交流,再次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感受的平台,让组内成员在互相启迪中达到一个共识,生成课堂新问题,这样解决了一些中下游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带动组内中下游学生的学习,达到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目的。集体展示汇报这个环节中,按照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抓住重点词、句来加以研读。
课标中提出,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体,但老师适时的引导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预设了这样两个问题:1.面对记者这样的唐突尖锐的问题,霍金愤怒了吗?他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霍金?2.霍金打出的那段文字,重复较多的是哪些字?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霍金?这些问题的设计是为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霍金的内心与品质。并随即进行想象说话训练:“在场的人们会怎么想?霍金听了后心里会怎么想?”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人们一片静默的原因。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霍金打出那段文字独白的深切感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继而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加以体会。我认为这样的预设符合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第五环节:当堂检测。我设计了“学习了这篇课文,把自己的体会写一写?”旨在检测学生是否从霍金身上感悟到了某种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这种品质。锻炼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从读到说再到写,积累运用,内化文本。
作业布置:课外选读《时间简史》或读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
这样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心灵、情感和想象自由飞翔,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的目的。 我的板书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我的教学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整体考虑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但由于赛教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把每个环节展示的很完满、很充分、很完整。我将重点放在师生共同学习及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展示环节中。预设这样的课堂目的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让老师的主导地位加以明确,力图呈现一个真实而自然的课堂,而不是一个表演的课堂。希望能有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有不足之处,敬请评委老师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