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说课稿1下面我从教学理念与思路,教学过程,教法学法等三方面来说一说《有趣的拓印》这一课:
一、 教学理念与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型,本课例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学生学会认识,欣赏各种纹理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在我看来,纹理的美感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深受孩子们喜爱,教材中虽只选了不多的几种图片,却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凹凸不平的美,这让我了解到紧扣学生生活兴趣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孩子们易于掌握,只有根植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有强烈生命的课堂。本课我让学生从中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中的色彩,放大生活中的趣味,品尝生活中的快乐,创造生活中的美丽。
在上述教学理念与思路的指引下,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 知识目标:寻找、发现、认识生活中美丽有趣的各种纹理。
2、 能力目标: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拓印花纹。
3、 情感目标: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学重点:在于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纹理。
教学难点: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清晰的拓印出花纹。
二、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我依托学生生活环境,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紧相连,在课前布置学生走入生活,在身边寻找很多表面凹凸不平、纹理有趣的实物,并选择有代表性、易携带的物品(钥匙,书夹,树叶等)走入课堂。让孩子们通过触摸、感受它们的不同之处,教学中,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纹理拓印的过程、步骤和方法,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同一实物也可以采用多种颜色拓印,也可以同一实物重复拓印或重叠拓印,纹理的排列可以是随意或有规律地进行组合。
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基本达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并为能力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巡视指导时,老师进行个别辅导,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评价小结时:
今天,大家都亲手拓印了这么多精彩的美丽形象,把原本不起眼的生活物品变得如此美丽,你们都有一双巧巧手,以后,你们会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明天!
美术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准备、教法和教学过程五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学情
由于我们桥中高一年级学生基本住校,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并没有学过美术,对于查找资料比较困难,而且学生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所以这节欣赏〃评述课,我就把它改成了半欣赏半评述的课,根据新课程标准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在体验与感知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美感和表现特点的认识。
【二】说教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实践学习领域,主要介绍了常见民间美术的种类及不同类型的特点,通过欣赏评述实践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对我们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以及对部分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体验。根据教材内容及《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①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②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即本节课重点。
2、能力目标:
1①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多样化表现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这也是本课难点
②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
③通过剪纸作品剪刻体验,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重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及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
依据本节课性质及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实物直观教学,图片展示赏析法、比较法、自主交流、学生实践”等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等方法欣赏、评述、实践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和了解剪纸作品的制作体验。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视频、实物图片的展示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说教学准备
根据学情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师剪纸作品、复印剪纸作品、刻刀、剪刀、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胶水。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激情导入、作品赏析、交流讨论、课堂实践、课后拓展五个方面展开学习。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激情导入,我采用实物直观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1用教师的剪纸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问学生:
2同学们知道在古代有专门的宫廷画家,在现代有专门的美术家他们可以作出很美的作品,而在民间也有一些作品是很优秀的。从而导入课题:剪纸属于民间美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作品赏析、交流讨论、课堂实践
美术是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法。此环节达到了本课知识目标。
(一)作品欣赏:多媒体直观教学:展示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佳作,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1、什么是民间美术?
2、民间美术的种类有哪些?师生共同总结民间美术的常见种类:(并板书1-3种)
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态丰富多样,常见的种类主要有:木板年画、剪纸、玩具、石雕、泥塑、面塑、皮影、刺绣、染织、竹编、草编等.
(二)交流讨论:
1、小组结合课本第69-72页民间美术作品,分组分类讨论不同民间美术特色、寓意及其类型。每组评述2-3种作品
(三)课堂实践:重点欣赏剪纸作品,对剪纸艺术的作品分类、语言、寓意初步掌握及剪刻体验(解决难点)
此环节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并且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以及本课的.重点。教 ……此处隐藏27890个字……一下”:让学生拿出自己使用的或最喜欢的笔,互相交流,初步观察笔的不同。初步了解这些不同地方的作用。
八、说教学过程
1、你认识这些笔吗?
通过欣赏大量不同材料、不同造型、不同尺寸及不同功能的笔,并针对不同特点的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笔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象与功能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一步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从而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为自己的设计打下基础。
2、细致分析
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形象与功能的关系”、“美观与实用的设计原则”等板块,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并逐渐理念以上设计原则。
3、赛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并了解简单设计图的内容及画法。
4、大显身手
让学生来比一比,谁的设计图画的好,谁更有创意吧!在创作中以音乐为背景,让学生享受创作的快乐。
5、新产品发布会
让学生展示并阐述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互评,对优秀作品进行鼓励。
6、梦想成真
让学生欣赏已经实现的设计理念的作品,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及能力充满自信。1、录音笔2、未来多功能电子笔3、最贵的笔
7、总结:
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设计笔,而且能够为自己的设计一个美好的未来,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大胆的表现自己,最终梦想成真!
九、说板书
板书除课题外,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平台,将学生的作品贴于板前,并进行评选。
美术说课稿15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3课《画中的线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线条是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单方面讲,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②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③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欣赏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学法指导:
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不同线条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线条,感受线的魅力。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激趣导入——分析作品——临摹表现——展评作品四个环节组成。
1、 激趣导入: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展示实物,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2、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1)在我国古代有许多画家也是从生活中寻找到很多线条并运用到绘画中。(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
讨论:
①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②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放牧图》:线条粗而短体现了奔马的骠悍与力度。
《黄河逆流》:线条粗短表现了水流的湍急,以及一种不屈不饶的向上精神。
《八十七神仙卷》:线条曲直、粗细、舒缓体现神仙衣服随风飘荡的感觉
通过分析,进一步感悟不同线条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体会线条的表现力,引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感受线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及作品的艺术美感。
(2)、其实线条在画面中不但能表现生动的形象,同时还能表现画者的心情与意境。
思考:
①画面中线条有什么特点?
②你从中体会了画家怎样的心情?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女像》线条疏朗、简洁。多采用曲线造型,表现画家当时心情的平和与恬静。
《两个青年农民》利用曲线与交叉线的结合,是画面出现层次感,线条的粗细变化也表现了农民朴实的性格。
《海景》前景运用大量的直线造型,表现风平浪静的海面,而背景多采用交叉线,有给人一种要变天的感觉。这种直线与交叉线的结合,给人一种强烈的臊动感,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说明画家当时含有一种复杂的心情。
3、临摹表现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并体会线条的表现力,了解、体会画中线条,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兴趣。
4、展评作品
请同学说说尝试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交流空间,培养学生评述能力。
五、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上课时我准备了几件物品,如木棍,树枝,树皮,让学生用线表现出来。教学中我通过语言的提示设计一些练习,要求学生画出有情感的线,如“刚强有力的线条”、“温柔的线条”、“奔放的线条”、“平静的线条”、“烦躁的线条”、“潇洒的线条”、“犹豫的线条”等等,提高学生的表现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线条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