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散步说课稿

时间:2023-03-07 00:05:52 收藏本文
散步说课稿

散步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步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说课稿1

西门圣

《散步》教学安排

一、(巡视)本师上课,有个习惯,就是要求学生面前摆四样东西:课本、字(词)典、作业本和笔。待会儿,老师要求写的东西,大家就写在作业本上,自己编个序号,算是作业。课一结束,作业也就完了,不留课外作业了。行吗?请检查,还不齐全的,请赶快准备。

(一边准备,一边提示学生接我下句)这是学语文的必备工具,我的说法是:读书不带四大件,好比打仗不带枪,挖土不荷锄。

二、读书读书,一定要读。谁读?读书人自己读。读过了吗?读过一遍的,举手。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若读过,再读一遍好不好?读的过程中,使用手边的工具书,达到二个要求:念准字音,写对字形。完后老师检查。预备,开始——

三、检查:听写(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本课作业先空二行)。先写课题、作者,再其他(如书上)。

四、字不离词,组词(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

五、词不离句,造句(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引导:先念几遍书上句子,争取记住,再替换,仿而造之。

六、默写。在刚才所留二空行处写上课文题目和作者名。目的:引导“步”字别多写一“、”。“戚”字组词。

七、现代社会,阅读讲求速度。给五分钟时间,比赛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谁读的遍数最多。

完后适当统计,表扬肯定。

八、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长短不论,把文章大意说清楚就行。先自言自语,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同桌互说,相互交流。

九、勾划出好词佳句,同学间互相交流。(亦可省)

十、读1——自然段。注意语音语调。

生读时,师板书如下:

曾令锡

41岁

教师

南川市教科所

喜欢读书和旅游

十一、课上到此时刻,老师才想起一件事,刚才忘了做。请看黑板,老师这是做的什么事?请在作业本上写一句话,说明老师才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写好后交流一下,一个人展示。

现在老师就此提个新要求:仿照课文中的某句话,反老师所干的事情写出来。开始——

引导:

给这件事取个名:自我介绍。

介绍了些什么项目?也取个名: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兴趣爱好。

谁作自我介绍?加个主语:老师作了自我介绍

后面怎么接?仿文中句式。(把文中句子找出来,反复读几遍,师引导下对比读几遍,各种方式重复,意在加深印象,争取记住)

注意:

最后的二项内容间不用“、”,而要用连词“和”。

还可说具体一点,把句子变长:什么时间作的自我介绍?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还可再加点,交代一下背景,如: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新老师,他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大家看,我们截取“老师作了自我介绍——他的姓名、性别、年龄……”这部分,是个句子,连上前边的,可以算一个段落。如果我们再增加点内容呢?比如,用上一个自然段写写老师的外貌、再一段写上几句老师说的话,甚或再用一段写写今天的天气、周围的环境,再安上个题目,等等,就成篇了,文章了。

可见,作文简单,若干句子的组合就成了作文。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又可见,造句是多么重要,只要会造句了,若干句子语意连贯语气畅通地连在一起,就是作文了。

再可见,一个意思千百万中表达,我们读别人的文章,要善于积累句子,丰富自己的表达,如英语句型一样,句子形式多了,写的时候选择余地就大,写出的文章表达形式多样,文章就避免了单调呆板。

请大家仿文中句式把这句话写在作业本上,与自己刚才的话比较:今天掌握了一个新鲜的表达句式,算不算个新收获?

变换句式,对比:谁好?有时不是谁好的问题,而是谁都可以,只因有一种与种不同,独到,别致,所以用了。一个意思,千百万种表达,掌握多种句式,按需选用,可以避免语言音调平淡,避免“学生腔”。

十二、“母亲很听我的话,就象当初我很听他的话一样……”:

引导诵读,读出其中韵味:人老了,一切由孩子作主了,就象我们个个在家是“小皇帝”,辛酸;孩子的话都听,一种深深的亲子之爱。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话饱含深意,这就是语言的张力,好语言的标志。

仿写一句话,表达某种情味。

依前引导其他(类似地方还多,请自己找出来,作出勾划,仿着写话。因课是研究课,示范性,可只讲其一,不及其他)。

十三、读时,你的心情处于什么状态?

十四、读后,你想到什么?

十五、总结一下:本节课收获有哪些?

提示:多认了字,多写了字,多知一故事,被感动了一回,知道了一个道理,高兴地度过了45分钟,等等都算。可见,语文课有意思没有?愿不愿上?缺不缺习?专不专心?好,这样,你的收获就比什么都大了。

借《散步》说语文教学

一、关于“教什么”

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教语言。语文学科是帮助孩子习得本民族书面共同语工具的学科,不是文学科,更不是思想品德科。语文教学的任务直面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到语言为止。为什么要有语文课?就因要教导孩子掌握语言工具。不教语言教什么?说语文有人文性,这并说明不了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人文性又怎么样?教人文性吗?人文性能教吗?怎么教?驾车兜风是一大享受,这享受算是“人文”,车是工具,教人会驾车是教学。在这个“教学”里,是教人驾车这个“工具”呢,还是教“享受”这个“人文”?语文教学无语言,就是遗忘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任务。

教语言就是教字词句。识字是个永恒的任务。高年级的人最容易犯一个错误,以为识字任务已经由小学尤其是小学低段完成了。这是个误解。小学,尤其小学低段只完成了部分识字任务,识字不怕多,从这个意义讲,识字任务永远尽时。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高中学生有把“寝室门”写成“寝室们”的,这绝不是笔误。20xx年本市初一抽考,作文中错别字:楣(眉)毛、来持(迟)了、公(工)人、太阳身(升)起、种(总)是让他生气、美(每)天干活、留在心理(里)、动作十分微(威)风。都说阅读题难,我曾做个一个调查,做试卷时抽读,题中1000把字的短文,居然17个字认不得。字不识,即意不懂。意不懂,咋答题?有个初三学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的爸爸很坚固”。初一学生作文中的句子:“为社会主义黑暗而读书。”“我一定要用好成绩孝敬王老师”、“王老师和我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还有:身体不当好、跑起回去、二 ……此处隐藏26860个字……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

从本单元的阅读技巧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继续训练朗读技能。训练重点在于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因此在这篇课文的设计当中,注重各种角度的朗读。有示范的感染学生反复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不断调动内心感受,不断打磨语言技巧。所以,在这一过程我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2、本文叙事单纯,脉络清晰,所以,不需要在文章表层信息上花费过多时间但基于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及基础,因此我在课堂上还是有必要让学生简单的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最深,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文章中人物的语气语调,努力体会任务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四人一组交流下面问题:

1、面对散步分歧,我做出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结尾说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如何理解这个结尾?

3、你从文章中读出了哪些情感?小组交流,并朗读具体的文段。

4、本文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散步说课稿15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习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学情分析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

3重点难点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习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语言。

4、中年人身上肩负的责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家人散步的事大多数人都做过,但能把这件事写入文章的却不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家庭气氛。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小说《诗礼人家》、《培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

活动3【讲授】写作契机

1985年的初春,南方的田野,作者全家三辈四口人在散步,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后来,作者在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谈时,柯尔特先生赞赏,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又引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一个在发达国度的人,为什么对“敬老爱幼”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却如获至宝、津津乐道?这使作者莫怀戚感慨不已,欲罢不能,于是《散步》便在他的笔下诞生了。

活动4【活动】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注意积累生字新词。

2、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5【讲授】朗读赏析

文章很美,美的概念很广,因此美的表现也不止一点,如:景美、人美、情美、语言美,细读课文,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美、欣赏美。

1、景美: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是对生命的赞美。

母亲所望到的小路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此处景物描写是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

2、人美、情美

一家三代,四口,两对母子,在这充满勃勃生机的早春的田野散步,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

( 1)喜欢文中这个小孩的举手。为什么喜欢他?从哪里看出来?

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2)、喜欢课文中“妻子”的请举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听从丈夫,夫唱妇随!(板书:贤妻良母)

(3)、喜欢母亲的举手?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

(疼孙子,爱儿子!这种疼爱之情,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的?)(板书:疼爱孙子)

4、最喜欢作者的举手。为什么?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生命多么脆弱!严冬,对于身体衰弱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坎儿啊!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怎能不盼望春天,盼望春天带来新的生机,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否熬过去,还是个未知数啊!这次,母亲提出要“走大路”,这个愿望还能留到明年春天兑现吗?是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

活动6【活动】品读语言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7【活动】理解感悟

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对一个家庭而言,上有老、下有小,这就是整个世界。中年人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

活动8【讲授】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亲情,同时还道出了中年人身上的重大责任,这种通过小事表现大道理的写法叫以小见大。文章还通过很多细节表达人物情感,展示人物形象,这种方法叫细节描写。以上两种方法在写作上值得借鉴。

活动9【练习】作业设计

片断练习:学习本课以小见大和细节描写的写法,选择一个场景或细节,表现一家人之间的亲情。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儿子

疼爱孙子 聪明可爱

我和妻子

尊老爱幼

《散步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