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2-24 00:06:26 收藏本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科要求会写的荆字。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导言:同学们,学过《泊船瓜洲》这首诗么?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知道么,作者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可费了不少心思,进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读文注意断句。指名读文,检查朗读情况。

3.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查到关于这课资料了么,谁能交流一下。

5.默读课文,结合书后注释弄清文章的意思

三、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人物,潜心推敲的精神品质。

1.同学们继续读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文章分几部分写的。

5.重温《泊船瓜洲》,请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6.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样意思?从这些词的前后联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

7.讨论:王荆公几经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位“绿”字,好在哪里?

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既能表现春风神奇,又能显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绿”字唤起了江南的一片春色,唤起了作者无限的联想,唤起了作者心底思归的念头,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四、总结升华。

1.让我们再来把这部分读一读,体会用词的精妙所在。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3.拓展与运用:

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讲一讲,能写的可以写下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展开适当联想。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体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

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分页标题#e#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 ……此处隐藏19525个字……题目“一件难忘的事情”的中心词“难忘”,提示写作的范围和中心。激发学生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难忘的往事,选取自己最难以忘却而且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鼓励部分学生简略口述事情的的主要经过和难忘的原因。通过示范,要求全体学生先列好写作提纲后依据其顺序进行作文,力求在教师巡回指导下当堂完成初稿。第二课时,为达到学生初步学会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目标,指导学生以所学课文为范例,从叶圣陶、朱德熙两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归纳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程序。以“仔细阅读、推敲词语、理顺语句、删改重复、增添完善、纠错别字、断句标点”为分步修改的步骤,使学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教法选用:

为切实指导学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选用“范例方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是以范例化的知识结构理论加以取材。通过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从叶圣陶、朱德熙老前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修改文章的范例中,引导学生重温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方法,以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是将范例理论具体化。指导学生依据范例,创造性地归纳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统一认识后,集体编写成修改作文的程序。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具体运用自编的修改作文的程序,在修改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运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使实质训练同形式训练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修改能力。

学生指导:

归纳式。归纳式是指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用归纳式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学习方法,将这一学法运用于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第一步,让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老前辈修改文章的方法。

第二步,指导学生编列修改作文的程序,归纳为学习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第三步,将归纳的学法直接应用于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出示目标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热情地将上一课时学生完成的初稿情况作简要介绍。用“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激发学生修改作文“文章不是写好,而是改好”的名言,引出本节课的作文教学目标:归纳修改作文的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读写结合,范例提示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胡萝卜》两篇课文,从叶圣陶、朱德熙两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体会修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通过学生口述,从改词语、改句子、删去重复的词句、增添不完善的句子、改正错别字和标点、将长句断成短句等方面逐一修改、明确要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应该像老前辈这样对作文进行比较全面的修改。

三、探索规律,概括方法

通过范例,知道修改文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应有一定的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老前辈修改文章的规律,概括归纳编写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以“仔细阅读、推敲词语、理顺语句、删改重复、增添完善、纠正错别字、断句标点”为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用简略的文字板书修改程序为:读——词、句、字、点——改

四、方法实践、自我修改

按照归纳自己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是让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初稿,文题对照,看作文是否突出了写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想想哪些地方讲得不清楚,哪些语句读起来有毛病,把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先作上记号,然后用修改符号按照下列顺序逐一加以修改:

(一)推敲词语。就是把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改准确。依据常常应用的规范的句式,判别作文中某句话里的词语运用是否恰当、词语搭配是否合适。词语更换主要是使学生懂得词语的意思、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学生在文中词不达意的典型例子词语的误用,指导时教师在不违背学生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换词法进行比较,由学生自行对比,识别某一词语正确的使用方法。也可将学生作文中使用错误的词语,用其例句作简析,让学生通过修改,逐步做到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理顺语句。就是要把不通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修改时要逐句逐句的读,寻找不通顺的句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或是语法上的毛病。还要看句子是否按逻辑顺序排列,有无前后颠倒,句与句是否衔接连贯,合乎事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应遵循其规律。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句和前后不连贯的句子,教师可选择其典型由学生识别并加以修改,在共性问题上形成共识,明确句子要通顺连贯,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必然联系,句意要符合客观事实,并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

(三)删改重复。就是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这是由于小学生所接触的词汇不丰富,书面语言还达不到能恰当地运用词语和句子表情达意,所以作文中常常出现近义词重复使用。加之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不能对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描述,仅从某方面去反复叙说。作文修改中指导学生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适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词语或近义词,视为重复,删去多余,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两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视为啰嗦,应删去一句,保留自己认为已经表达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简洁明白。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完整。由于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即使是已经学过的词语尚不能恰当运用,作文时常常出现句子的主干成分残缺或者是平铺直叙。对于主干成分不完整的句子,应指定学生仔细查阅,发现缺漏,宜补则补;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该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写上。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描写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机的联想,使学生增添完善的书面语言,尽量能够做到传情达意。

(五)纠错别字。错字别字,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同音字、形近字易混;多笔少画的字易错。加之作文时,学生对尚未学过或未记熟的字词,暂用同音字替代。修改时一是学生自学运用字典查找;二是教师解答。将学生需求的字词板书明示,对形近、同音和多笔少画的字在写法和用法上再加指点;三是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从而训练学生掌握纠正错别字和识记运用汉字的方法。

(六)断句标点。

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关的句子组成。作文时,小学生一般只偏重文字书写而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的一点到底或者都是句号,长句也比较多。断句,这里指的是将学生作文中的长句用逗号断开,把长句改成短句。对特殊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标点符号错的要加以修改,无标点的逐一加上标点,达到学生作文修改的最后阶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七)总结升华。鼓励学生学习老前辈修改文章的精神,增强修改意识,在小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原则上教师不作大而全的批发和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原意,立足于学生的原文,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初稿中发现问题和自己修改,激发学生修改意识和兴趣,修改时要学习叶圣陶、朱德熙先生修改文章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修改即使到了学生誊写作文时,也要激发学生要有边誊边改的修改意识。誊好后还要边读边审。从而养成反复阅读、仔细推敲、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逐步学会能够修改自己的作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