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问题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解决问题说课稿1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一板块第三部分“代数初步”第61页第62页内容——方程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了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引导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材创设了较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中学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方程。
2、能进一步掌握解方程方法、如何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3、综合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方程的含义。
2、如何列方程和解方程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利用回顾与整理活动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2、学法:动眼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主动回忆:
1、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叫方程吗?
2、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对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方程的意义,为复习下面的知识做铺垫
(二)解方程:
1、课件出示:1/2ⅹ=3
问:如果你要解这个方程,首先要做什么?(指名回答:我会把分母去掉,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得ⅹ=6)
答得对,那么,要怎样把分母去掉呢?你有什么依据呢?(指名回答: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等式不变。)
补充:等式的两边不能同时乘以或除以0。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2、课件出示:3(ⅹ-1)=4+ⅹ
问:如果是你,你首先要怎样做来解这个方程?(我会先把括号去掉。原式变为3ⅹ-2=4+ⅹ,再解出未知数。)
总结: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设计意图:一步一步逐渐深入,复习解方程的过程。
3、式子变成了3ⅹ-2=4+ⅹ,问:这是需要怎样做呢?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是需要移项,原式可以变为:3ⅹ-ⅹ=4+2,理由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等式不变。)
注意:移项是指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需要注意的是移项的时候要変号,“+”要变成“-”,“-”要变成“+”。
设计意图:随时提醒学生一些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准确性。
4、学生试着将上式解完(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想一想:这时侯方程解完了吗?还缺什么步骤?(指名问答:还没有解完,还需要进行检验。)
师:好,现在你们自己把结果代人原式检验一下,看解对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完方程后注意检验的好习惯。
5、巩固练习:
解下面的方程,并说说你是怎样解的
15ⅹ=60ⅹ+2ⅹ=12。640%ⅹ=4。24/5ⅹ+6/5ⅹ=25
(三)设未知数列方程
师:我们已经复习了解方程的方法,大家能试着用方程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吗?
1、课件出示例题1。
小刚说:我和小强一共收集了128枚邮票。小强说:我收集的枚数是小刚的3倍,他们俩各自收集了多少枚邮票呢?
师:想一想:怎样用方程解?(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2、课件出示例题2。
小明家和小刚家相距1240米,一天,两人约定10分钟后在两家之间的路上会合。小明每分钟走75米,小刚每分钟走8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能够在约定时间内见面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还有别的解法吗?
总结:你是怎样设未知数,找到等量关系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我首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以及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并用字母ⅹ表示,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趣味中复习所学知识。
(四)巩固应用:
1、课本第61页第2题
看图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解题的过程。)
2、课本第62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解题过程,)
3、课件出示练习题3
水果店运来苹果490千克,比运来的梨的2倍还多10千克,运来梨多少千克?(独立思考,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全班交流)
等量关系:苹果—梨的2倍=10方程:490—2ⅹ=10
4、课件出示练习题4
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324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6小时后在途中相遇,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4/5。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等量关系: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324千米
方程:4/5ⅹ×6+ⅹ×6=324或(4/5ⅹ+ⅹ)×6=324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在解题时能把未知数量暂时看作已知数参与列式计算。这样能降低思维的难度,便于解答。
5、拓展练习
某建筑公司有红、灰两种颜色的砖,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计划修建住宅若干座。若每座住宅使用红砖80立方米,灰砖30立方米,那么,红砖缺40立方米,灰砖剩40立方米。问:计划修建住宅多少座?
师:首先请同学们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列出方程。(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师:同学们在列这个方程的时候有什么感想?(指名回答:感到关系复杂,列出方程比较困难,而且不小心会出错。)
6、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探索,知道一些情况中用直接设未知数很复杂,而用间接的方法来设未知数的内容。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 ……此处隐藏23609个字……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所以:
难点: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调动,同学之间又善于合作和交流,本节的内容又建立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解题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以上思考,以“自主学习”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质疑讨论、挑战闯关等,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另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提高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其乐无穷,同时受到良好的国情教育。
四、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质疑、引新
1.口算、的结果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以旧引新。
(二)、引入新知—探究解法
例1的教学:(屏幕展示)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2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平方米,再求出2份是多少平方米,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2500÷5×2=1000(m2)
解法二: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占了2500 m2的,所以把2500看作单位“1”,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2500× =1000(m2)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时不给固定的思考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就应该肯定。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结果,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相比,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该怎么办呢?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适机让学生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以快速达到学习教育的效果)【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和增长学生的基本常识】
(三)、跟踪训练—深化知识
1、动口填一填:
⑴表示()的()
⑵表示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共有这样的()份
⑶某班有男同学25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这里把()的人数看作单位’1”,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
⑷甲的工作效率的'相当于乙的工作效率,这里把( )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的工作效率占。
2、动手做一做:课本练习四第2、3题、17页“做一做”
3、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几道练习题配合新课设计,与例题形式类似,结合这些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小结
(学生谈,教师补充,强调。)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五)拓展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1、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学生默读题目,再独立或合作交流思考)
师:这道题,谁和谁比较?如何找单位“1”?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分析的?
(老师适机合作,学生自主解答)
2、练习四第10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练习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这类练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两步分析数量关系,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连乘的综合算式。第二个练习题是个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与整数中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思路相同。
(六)、作业布置:
另:预习课本20页至21页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时间安排:
复习质疑、引新(3分钟左右);引入新知—探究解法(8分钟左右);
跟踪训练—深化知识(10分钟左右);归纳小结(2分钟左右);
拓展练习提高解题能力(10分钟左右);作业布置:(7分钟左右)
六、板书设计:
例1的两种思路线段图:投影屏幕
学生板演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