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关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

时间:2021-10-18 04:24:31 收藏本文
关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

关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时。

2、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3、教学重、难点: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定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说教法:

“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去发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评价,以提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从各组的假期作业调查报告 “学会理财” 中得知以下一些数据:

第一组11人,在春节共收到利是11000元,

第二组12人,在春节共收到利是9960元,

第三组10人,在春节共收到利是7990元。

从这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第一组(第二组、第二组)平均每人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2)平均每组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3)平均每人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思维冲突。

学生提出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逐解答:

(1)1100011=1000(元)

996012=830(元)

799010=799(元)

学生的认识刚刚获得平衡,老师又用某一学生的解答引出冲突,第二个问题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答案:

(2) 法1、(11000+9960+7990)3=9650(元)

法2、(1000+830+799)3=876(元)

法3、1000+830+799=2629(元)

谁的对呢?

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迫使他们自觉产生思维碰撞,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一般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二个问题终于达成了共识,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们转向第三个问题:

“平均每人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挖掘调查报告中隐藏的其他信息,交流体会,提出新的问题:

在调查报告的第二部分的“如何支配”中,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人数 11 12 10

买学习用品总金额 330元 480元 510元

你能算算平均每人买学习用品用去多少元?

练习:小组合作,从调查报告中提你感兴趣的问题,并小组合作解答。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才能体现其价值及魅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在开放的活动空间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他们的活动中,和他们平等相处,热心帮助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四)反思质疑,评价总结。

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课堂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说课标:

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 ……此处隐藏13197个字……、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在于: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验证抛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学的关键是理解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它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会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打算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现实生活问题——探究解决——得出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猜想验证,探究新知——实践深化,发展能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从而向学生直接出示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一环节的教学,很自然的揭示了课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弄懂游戏公平性的数学含义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题图,猜测游戏是否公平。

在这一环节,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三年级打下的基础,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币只有两个面,抛一次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另一种是反面朝上,用分数表示每一个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会说游戏公平。而这个结论只是停留在表层,在这里大多数学生把“公平”理解为绝对的公平。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数学含义。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0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说教材:

《5的乘法口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乘法口诀的第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十分重要。学生通过看图、实践联系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从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相乘、除的必备知识。

说学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7~8岁,他们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前运算阶段,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集中注意时间短,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了解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与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引入课堂。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三维的教学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

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探索的活动中,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经历编写的过程,找到最佳的记忆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尝试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有效的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置的教法是: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性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在做中学、玩中学,享受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学当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采用的学法是: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

说教学准备:

Ppt课件,乘法算式和口诀卡片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活跃气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本课伊始,我将用卡片展示几道5的乘法算式,以师生抢答的形式导入。毫无疑问在抢答的过程中,我的回答总要比学生快准,学生就会着急。

这时我就会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并告诉他们这种新的计算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5的乘法口诀。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集中注意听讲,初步感知了乘法口诀的作用。

(二)、新知探索,自主尝试

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书本中的情境——数松果(用课件演示)导入新知,一个5就是5,2个5相加,2×5=10;3个5相加,3×5=15入手,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课本的表格填好。然后根据所填的表和松果图列出5的乘法算式。通过交流,讨论要计算乘法的结果,运用乘法口诀是算的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根据乘法算式师生共同编写前三条5的乘法口诀,其余的有学生编出来。

(三)、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拍手读,自由读,对口令读,还采用了提问讨论的方法,“比一比,看看谁能把口诀记得又好又快,并与大家分享你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促使学生大胆发现,总结5的乘法口诀要点,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合作找出最佳的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四)、拓展新知,练习巩固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使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这一节我的设计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强化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要达到教学目标,一定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找找例子。在下次课中全班一起讨论,哪些可以用到口诀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说板书设计:

1个5 1×5 =5 一五得五

2个5 2×5 =10 二五一十

3个5 3×5 =15 三五十五

4个5 4×5 =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 五五二十

6个5 5×6 =30 五六三十

7个5 5×7 =35 五七三十

8个5 5×8 =40 五八四十

9个5 5×9 =45 五九四十

最后,整节课在做中学、玩中学,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关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