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丑小鸭》说课稿

时间:2021-10-18 04:17:22 收藏本文
《丑小鸭》说课稿

《丑小鸭》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丑小鸭》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丑小鸭》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XX中本的XX,能参加这次的教师技能大赛,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种提高。所以,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参赛选手,向支持这次大赛的学院各级领导、在座的评委老师以及我们的指导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丑小鸭》,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

《丑小鸭》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伤仲永》同属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它原来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是它不自卑,不气馁,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二、目标:

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复述课文大意。

(2)品味、积累精彩语句。

(3)把握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联想自己,写下体会。

重点:新课标还指出学生阅读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丑小鸭给你的启示” 。

三、教学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学习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执著追求的态度。

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结合本课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阅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煅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安排导入新课、感知教材、讨论质疑、写作练习4个教学环节:

第一步:导入新课。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文学大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图片,把丑小鸭和白天鹅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并提出问题:“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出课文《丑小鸭》,激起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步:感知教材。本着“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阅读原则,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例如“嫉妒”、“脖颈”,理解某些词语的含义,比如“讪笑”和“嘲笑”有什么不同,并和学生一起搜集精彩语句。在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因为丑陋而被讪笑、被排挤;逃离家庭后还是被嘲笑、被侮辱;独自在冬天的湖面上拼命地游,最后累昏了,与冰冻结在一起;在春天苏醒后发觉自己变成了一只美天鹅。进行条理清楚,感情充沛的复述。并结合安徒生的成长经历,指导学生明确丑小鸭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第三步:讨论质疑。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会对“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白天鹅,还是后来变成了一只白天鹅”产生疑问。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文“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讨论质疑”这个教学环节,结合课文中“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和“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向问题的深度、广度挖掘。在讨论质疑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步: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片段作文《丑小鸭和我》,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语句。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这个板书具有童话特点,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结合简洁的文字,直观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丑小鸭》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文章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丑小鸭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近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本组教材主要是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选材的,而本课是本组教材的最后一课,在前几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主要引导学生领会“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坚强的面对困难”这个主题思想。

另外这还是一篇打开学生想象之门的好文章,文中有好几处可以进行补白想象、延伸,有了“恰到妙处”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会更深刻,对丑小鸭的认识更深刻。

根据本教材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要求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巩固个别一类字的书写指导,联系上下文和自身体验理解词句,积累好词好句。

能力目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体会丑小鸭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坚强的面对困难,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朗读,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的心情,了解丑小鸭成长的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 ……此处隐藏20727个字……小鸭曾经的不幸,以及最后成为天鹅的无比快乐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进行语感训练,语言文字训练。

三、说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片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重难点。

3、以读代讲法

不要多讲,要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当他们读得声情并茂的时候,当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的时候,自然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

4、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在互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组织学生讨论:丑小鸭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他离家出走到底对不对?

5、通过设疑,启发他们从多种角度个性化地感悟文意。

四、说学法

以丑小鸭遇到的困难为主线,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句子的感情,在读中感悟文本的魅力。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朗读丑小鸭以及白天鹅样子的句子。(出示幻灯片)

复习旧知的同时,积累了好词佳句。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幻灯片出示:这是一只( )丑小鸭,后来变成了一只( )的白天鹅。

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创设了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舞台。

3、从哪里看出丑小鸭可怜?随机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段落进行品读,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你们有过孤单的感觉吗?什么时候感到孤单?如果你是这只丑小鸭,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换位休验,加深对词的理解,激起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4、小组汇报交流:丑小鸭再也受不了了,于是离开了家。小朋友,丑小鸭离开家对吗?(学生可能会认为是对的,那么就引导他们在二、三、七段中找出有关句子读读,读出在家时的孤单与痛苦,读出离开家后发现自己变成漂亮的白天鹅。这时候就要委婉设疑:“是啊,丑小鸭在家里受人欺负,实在是太孤单了,要是他不离开家,一定很痛苦,难以生活下去,可是他离开家后的生活好吗?”这时就要引导他们从第4-6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词句,把他更悲惨的情形读出来。

此教学过程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同时提醒学生离家出走是绝对不行的,这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了语文教材的特点:人文性与工具性。

5、丑小鸭在出走后还看到了什么?(幻灯片播放天空飞翔的天鹅)感受此时的丑小鸭的内心世界,(又惊奇又羡慕)感知丑小鸭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6、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丑小鸭也长大了,它还是一只丑小鸭吗?(不是,是一只美丽的天鹅)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丑小鸭的快乐心情吧!这是感情的升华。

(三)课间活动

播放音乐《丑小鸭》,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动起来,用肢体语言更能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简要复述课文,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板书。

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五)说话训练

你想对丑小鸭说什么?想对养鸭的小姑娘说什么?想对农夫说什么?

说话训练的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感情的升华。

(六)布置作业

读课后《我知道》,让学生回家后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所以要借助这个机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丑小鸭》说课稿14

张海燕老师《丑小鸭》教学设想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方案,挑战着童话主题、挑战着学生的阅读习惯、挑战着学生的思考品质、挑战着应试教育的精英教育理念。而这些挑战的亢奋源于“选择和创生中预设”。

一.选择“教什么”,创生“怎么教”。

《丑小鸭》教学设想的重心一直植根于“教什么”,即课文内容上。传统认为《丑小鸭》是励志篇,用丑小鸭的经历诠释着”爱拼才会赢”的主题。但是张老师在解读时,没有照本宣科,重构文本时发现,丑小鸭只所以能变成白天鹅,不仅仅在于它的拼搏!而在于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鹅蛋!而不是鸭蛋。它只是误入歧途,“虎落平阳被犬戏!”而变成天鹅的过程,不是拼搏的结果,是它自我发现价值的结果!

王尚文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弊病,我以为病象虽在‘教学’,而病根却往往是在‘语文’。”有些老师在备课时从一开始就陷入教学方法中,在教“教什么”还捏不定的时候,一心去设计有新意的“怎么教”。从“怎么教”入手去解决“教什么”的难题,这带来了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

张老师安排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即走进文本,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走出文本,阐释教者的价值取向;超越文本,绽放读者的阅读个性。能够从羁绊中突围出来,是语文教学观念上的脱胎换骨。

二.选择“讲什么”,创生“怎么学”。

新课标要求课堂由知识性课堂,转变为素养性课堂。课堂框架必须面临重组。一篇课文是一个筐,装满着字词句篇逻修文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在45分钟中选择“讲什么”尤为,他是创生“怎么学”的前提。

《丑小鸭》的设想算的上是一个典范。老师设想讲三个方面:一是简介安徒生和写作背景;二是在交流中发表了纯个人对文本的解读体验;三是提供了互文性文本。

虽然是说课稿,但是我可以预测学生至少塑造了如下素质:一是阅读品质得到提升,不迷信书、不唯书的观念基本形成。阅读过程是与作者、与文本、与生活的对话,正如开课前的师生对话:“我的大脑不是别人思想的马儿任意践踏的草坪。”二是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作者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逻辑思维导致误导学生的人生观。三是人的价值取向引爆学生关于成才观的思考,自己的个性、自身的特点、自我的爱好是奔准目标的参数。

三.选择“问什么”,创生“怎么悟”。

由预设走向生成,所依赖的是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的深刻理解就是寻求事物内在矛盾的理解。《礼记?中庸》里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对于自己与学生及教材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有一个全局性的巡视,同时还需要对于文本的精细的解读。

《丑小鸭》的设想克服了“大问题不断,小问题成串”的通病,全过程围绕一个主问题-----丑小鸭为什么能走向成功?尺水兴波,层层剖析,不断追问,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丑小鸭带给他们的更多的启示,如环境、机遇、先天因素、他人的帮助等对人成长的影响;外在美与内在美;成功后的自我认识和奋斗;做人的准则和应具备的优秀品德;从鸭妈妈的身上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根据其独特的眼光和体验,站在不同的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

言于此也该打住了,张海燕《丑小鸭》说课稿毕竟是一个设想,是一种预设,预设好比讲故事,生成好比正在发生故事. 生成应该是燎原着摩擦的火花,是师生灵感瞬间的喷发! 由预设走向生成,还需要张老师的智慧和教育机智。如果说,一节好课不应该是一个定论,而是能引起思考的课堂.那么我想《丑小鸭》说课稿是炸药。

《《丑小鸭》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