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1-10-18 03:53:35 收藏本文
【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七、测试

通过测试练习,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笔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说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 ……此处隐藏19281个字……设计了质疑课题——初读理解“布衣”和“元帅”——再读走近“布衣元帅”的本色——升华情感的教学模式。

一、揭示课题,对题目质疑。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来学习《布衣元帅》。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六年级的同学,在上新课之前,早就预习了课文,那么在上导入新课时,教师先把握住学生知道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尤为重要。这是以学定教,而不是因教‘而教,真正的把学生处于一个学习的主要地位,教师做好教学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且这样的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能有效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根据学生的情况,学生一般会有这样的问题:既是元帅,为何又说“布衣”呢?

(课堂是个特殊的环境,学生有问题,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就进入了我的第二个环节初读解什么是布衣,为什么称徐老元帅呢?看看我们能不能在阅读完课文后解决?

在这个环节中,我带着学生抓住“蓝布旧衣”感受徐老衣着上的布衣,然后借助工具书查找“布衣”的解释,知道布衣的另一个意思“老百姓,平民”,从文中的“亲切”、“和蔼”等词,感受徐老如同平常人一样的亲切。

通过介绍徐向前的资料介绍,理解书中的“功高盖世”“战功赫赫”,通过新娘的心理想法“元帅肯定很威风;元帅府,肯定车马盈门,哨兵不少”,感受到这位元帅立了不少战功,而且权位高。这里我出示学习资料,并不仅仅为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所用,它更为文本本身的学习服务,帮学生理解了书中的“功高盖世”“战功赫赫”。

三、再读感受“布衣元帅”的本色

一元帅“功高盖世”,一布衣“一身蓝布旧衣”,说话亲切,和蔼,布衣与元帅,风马牛不及的两个不同身份,集及一个人身上,这是怎样的一位布衣元帅呢?是成了一个更大的疑团?随着对课文的再次阅读,学生心中的疑团越滚越大。是呀?你心中会冒出些什么问题呢?这里我又把矛盾抛向学生。新课程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

学生可能会说:战功赫赫的元帅,为什么连自己的地毯也要送给三座门招待所?威风凛凛的大元帅府应是车马盈门,哨兵不少,可为什么却是住在一条小胡同里,而且还有一扇脱了油漆的大门?为什么摁响门铃,来开门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元帅?…等等等等,学生也许会有许多的为什么,我想正因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教师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教学还应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里学生的心中的许多疑问来自于对课文的再次感知,反思,理解,这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整合和对比而产生的矛盾的火花。

“是呀,大家说得不错,元帅,多大的官职,元帅,给国家立了那么多的汗马功劳,享受一下未尝不可。为什么你放着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要做一个平民百姓呢?”这里我顺势利导,将班上的学生拟作为元帅本人,让学生替元帅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来是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训练,二来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研读,真正了解这位布衣元帅。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理解“居功自傲”、“朴实无华”。

这时我相机出示课文第一节中的“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是呀,孩子们徐老用五个字概括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那就是“人民的公仆”,他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呀!

四、升华情感,走进了这位“布衣元帅”的生活,了解了徐帅的为人,你想说什么?

随后,学生再读故事内容,感受徐帅的“朴实无华的本色”,感受徐帅的“布衣情怀”

学习写法,课堂练笔。可以写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用起小标题的方法。等等。

五、说板书。

我们说板书其实是一微型教案,它是一聚焦镜,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所以在板书设计上,以重要词句为点,首先我会将课题中布衣和元帅用不同大小的字体表示,元帅战功赫赫,在字体上就表现为气宇轩昂些。布衣下,我对照着写“蓝布旧衣”、“和蔼”、“亲切”,在元帅下方则对应的板书上“功高盖世”、“战功赫赫”“车马盈门”,最后在板书的正下方,写上人民的公仆。

在这堂课中我要体现的,“以学定教”,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最想知道什么,最想了解什么,在组织教学。对于课堂环节的处理,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如“布衣”与“元帅”的对比,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曹老师上的这一堂课,很有中段课堂的风格和特点,我结合自己的感受,简单地谈谈体会。

1、曹老师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开课之初就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2、本节课上,老师运用了一些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对于这样的文章我觉得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无论是图片的展示还是配乐的朗读都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3、在课堂上,曹老师让学生通过表演,让课堂妙趣横生,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一份美妙的生命体。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恰当运用表演,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内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比如课文中写到:小鹿在溪边散布,他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在品读这些句子时,曹老师将紧张的学习变为愉快的活动,让学生模拟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在一次次的笑声中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这些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另外值得商榷的地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比较多,让教学的过程有些散碎,可以再精练些,选择一个主问题,再进行拓展。教学的目标还应该更加明确些。教师对朗读的指导还应该再到位些。这篇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都非常优美。当我第一次看到文本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贴切、恰当的比喻句、拟人句使文章处处充满了感染力。如何组织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好词佳句,让他们也有所同感呢?我认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多次的朗读、感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自然而然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也会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引起心中的共鸣,这也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初次看到文本,就可以让他们大声朗读,完了之后,让他们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这仅仅是对课文的一个整体印象,要想对语言的局部把握,还需要从品词、析句入手,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篇课文,作者在描写一年四季美丽景色时,用词十分形象、生动、准确。如:“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一个“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外加一个“封”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又如:“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一个“浸”字不仅写出小兴安岭的雾多、雾浓,把整个森林包围其中,而且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这么美的画面,应该让学生在反反复复的朗读中去感悟。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我想,肯定会有更喜人的效果。

《【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