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说课稿汇编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在三年级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前两节还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同时,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虽然对小数除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也具备了一定探索知识的能力和经验,但是他们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学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的探究。所以要多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小数数法》说课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转化成除 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难点:能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五、教法学法
1.启发式提问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对比发现与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产生认识冲突。
2.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除数是小数的计算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六、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四)试用方法、解决问题。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六)拓展练习、应用提高。
(七)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
1、元、角、分的单位换算
1元=( )角 1元=( )分 1角=( )分
0.25元=( )角 0.63元=( )分 23角=( )分
2、除法算式
24÷ 3 240 ÷ 30 2400÷ 300 24000÷3000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环节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教学环节
8.54÷ 0.7
854÷ 70
85.4÷ 7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幻灯片 10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教学环节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将除数扩大,使除数变成整数。
②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③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四)试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
45÷ 7.2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环节
0.78÷0.2=( )÷2
0.7 ÷0.25=( )÷25
0.012 ÷0.25=( )÷( )
32 ÷0.08=( )÷( )
填数游戏
(六)拓展练习、应用提高。
教学环节
我买了9.5千克的苹果,交给售货员30元,找回7.20元,买苹果花了多少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六)拓展练习、应用提高。
教学环节
(七)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教学环节
今天通过帮助小东和小红解决谁打电话时间长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你知道怎样计算吗?
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
用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谢谢!
说课稿 篇2今天我说的是五年级科学第十册第七课的学习内容《摆的研究》。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本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摆动,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他们不知道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二、基于我对教材、学生的了解与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自己的实验,能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预测。初步了解影响影响摆摆动的因素是摆长。
2、过程与方法:经历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的摆长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需要反复的测量记录才行。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教圆满的完成本次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本节课中我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特点,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真实可靠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较容易分析、总结出科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彰显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四、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长短不同的线绳、曲别针、小螺帽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课件演示,提出问题(幻灯显示1)
1、看到荡秋千,同学们都很喜欢吧!老师也特喜欢。象这样具有摆动方式的运动装置我们叫作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摆。板书:摆的研究(幻灯显示2)
设计意图:从课件演示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开始,既向学生 ……此处隐藏1117个字……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3、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4、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
布置预习:
1、什么是胡同文化?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由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北京风味,由现实生活中走进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2、第一步:概括要点,提到精要。默读课文,结合预习(1、2、3),找出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举例:
(1)由“什么是胡同文化”开始提问,直接入题,让学生首先明白胡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胡同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到,教师可能用三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
(3)“胡同文化的内涵”指导学生抓中心句,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出来。
3、第二步: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让学生朗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作适当的点评。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了: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煅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细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情:(伤感留恋理解)
5、第四步:小结全文。(北京的胡同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胡同文化,。那么,我们有没有想到有着悠久历史的四中也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呢?让我们也学学汪曾祺先生,写一篇《四中文化》?课外延引的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会引起他们对身边人,身边事的观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说课稿 篇4我说课的题目是《硫的转化》,此内容选自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中的第三节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单质硫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硫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这一节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硫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近年高考在这部分的考察也不少,常见题型有:含硫化合物性质及环境污染的信息应用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书写、离子共存等。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硫的化学性质并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硫单质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对环境的污染,而教学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硫与纯氧反应的探究学习。
教学理念及其方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本节课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可用传统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其中可对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稍做改进以提高实验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做完硫加热熔化实验后,可把液态硫分在两试管中,其中一个在常温下冷却,另一个则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却。然后即可得到斜方硫和单斜硫即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2、加热混合的硫粉与铁粉前,为使学生确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应用磁铁隔着纸靠近混和物,可以看到铁粉被磁铁吸引的现象。而生成物硫化亚铁没有感磁性,用磁铁吸不起来。
3、硫在氧气中燃烧后,取出燃烧匙,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盖上毛玻璃片,压紧后震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产生了酸性气体二氧化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火山喷发”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然后一步步的讲解火山喷发过程中硫单质及其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形成,并由火山口可得到的单质硫过渡到对硫单质性质的讨论,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硫的物性小结,硫粉与铁粉及氧气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硫与氧气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层次一: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灵活地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按实验的一般顺序:“实验一观察一提出问题一讨论一分析比较一结论”等重新进行探索性设计。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实验中,我让学生设计实验。层次二: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的提高
层次二: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的提高
如何用最简易的实验手段,证明二氧化硫的性质(l)酸性氧化物通性(2)氧化性(3)还原性(4)漂白性呢?
实验设计与评价问题的推出,将学生由前面低层次的思维推向了高层次的思维,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设计实验中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有实验下来,要适时小结,将几个种不同装置放在一张图上,对硫与氧的反应和二氧化硫性质探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析,用多媒体进行重现小结。体现了探究过程的渐进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性质总结:硫的性质总结用线形关系,清晰条理。
用途展示:此做为上节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网上收集
学生作业展示有关资料过程,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也是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过程,资料的收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画面:①酸雨对古物建筑的腐蚀,对森林的破坏
②硫化橡胶等)
总之,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通过在二氧化硫实验部分的训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在多媒体的辅导下,突破了许多常规实验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训练提供了较理想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