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一枚金币》是北师大版四上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金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知金钱金钱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不做金钱的奴隶。
《一枚金币》讲述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的老人把儿子养大成人,看到儿子长大后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这种儿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讲述了母亲放纵儿子来蒙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最后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及课标要求,确定第二课时目标为
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使学生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
2、 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应体会儿子“受不了”时?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引导孩子去思索,为什么有人花钱如流水。
四、说设计理念
1、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对话。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从而层层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平日的积累与表达的训练,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与文本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说课]
五、说教法学法
鉴于以上分析,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2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3读写结合,训练表达能力
4运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语言训练
六、说教学流程及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1、体会老人和儿子的两次受不了;2、体会老人要让儿子明白的道理;3、引导学生说出感悟。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一)体会父亲“受不了”的心情。
(1)首先,抓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特点。
(2)父亲把妻子叫来,会怎样说呢?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
(二)着重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文中还有一处受不了,在哪里?
读到这里,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儿子为什么受不了呢?
(三)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儿子的三次对话。让学生从“三扔、两笑、一受不了”中体会父亲和儿子的受不了及儿子对金钱态度的转变。
课件展示:
第一次:
爸爸接过金币,扔进火炉里。
“这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笑了起来,走开了。
第二次:
爸爸接过金币,又把它扔进火炉里。
“别骗我了,孩子,这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又笑了起来,走开了。
第三次:
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里。
“不,孩子,这也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到:“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到火炉里去烧!”
这时,老人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说课稿 篇2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丁丁的研究报告》说课稿。本篇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叙述了丁丁完成一份蓝鲸研究报告的过程。
【说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叙述了丁丁完成一份蓝鲸研究报告的过程。全文共7小节。课文的3、4、5小节具体介绍了制作研究报告的过程。第五节中的“一头钻进,认真地看,一边……一边……”等词体现了丁丁做报告时的认真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做好事情。课文共有生字10个,要求描写6个。
【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许多自主识字的好方法,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并能在预习过程中自学生字。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生字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收集有关蓝鲸的资料,对蓝鲸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可以对文中的内容作出适当的补充,更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有关词语,正确抄写6个生字:报,录,份,资,选,族。这些生字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资”“族”是平舌音,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正音。在指导写字时着重指导“录”的下半部分,让学生牢牢记住这里不是“水”。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很多生字,词语,积累词语对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都有极大的益处,本课让学生积累词语以及一些数量词组,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积累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朗读课文时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通过朗读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学习表达方式。教师应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使课堂上书声琅琅。
目标三:初步认识蓝鲸,收集有关资料。
由于蓝鲸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有关蓝鲸的资料,既能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又对蓝鲸有了多方面的了解。
目标四: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报告,怎样制作研究报告,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研究报告对于二年级学生是比较深奥,比较新鲜的,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研究报告的格式和制作过程。教学中应及时帮助学生小结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着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制作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说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自己质疑,自己解疑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要有疑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在学生读了课题后,肯定有不少疑问,如:什么是研究报告?丁丁的研究报告是怎样的?丁丁是怎样制作研究报告的?等等。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研究报告。此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把学 ……此处隐藏3250个字……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62-63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前后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方位感不强,不一定能准确的加以判断。而“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前、后”的位置,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方向与位置做好铺垫。
3、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年龄的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而教学难点定为让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5、教具准备(方面),(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小红花、动物图片等、课前还为学生准备了卡丁车图片作为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一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用形象来思维的。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贯穿于整节课,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情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三、说教学设想
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充分挖掘现场资源来启发学生学习,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自主的空间中观察、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将通过说、找、摆、做、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前后”位置关系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首先,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问:“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总是忘记自己排队的位置,聪明的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孩子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样的开课,一下子把孩子的思维引入了课堂,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原来,利用前后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自己的位置,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前后”自然引人新课。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森林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用电脑出示动物赛跑图,问:同学们,你们看到哪些小动物?老师最喜欢小兔子(我把小兔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子的前面、后面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在观察中很容易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同时也可能有学生会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和小鹿,后面是小乌龟和小蜗牛。只要回答合理,我都给予表扬说“你真棒”、“观察得真仔细”等等,并用小红花作为奖励。
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同时,动态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其它的同学,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自主权。
然后,我再用课件出示刺激的卡丁车大赛,比赛开始了,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卡丁车的前后顺序,突然信号中断,看不到比赛情况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利用笑笑发来的短信
2号车第一,1号车最后,
3号车排在5号车的后面。
请各小组同学根据短信的内容,利用手中的卡丁车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摆一摆。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请一组同学到前面利用图片边说边摆。这里我会给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评价。学生汇报后使现场转播信号恢复正常,再来看看比赛现场的情况(点击课件出示卡丁车赛主体图)现在赛场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谁观察到了?我适时引导学生赛车是这样,不开快就会被别人追上,学习上也是这样,不努力就会被落在后面。
最后,再请学生观察比赛场面,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质疑。
卡丁车大赛的情境新颖时尚,同学们团结合作,认识字的同学读信息,其他同学摆图片,在小组内观察与交流中,解决了这样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结合实际,启发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中间一横排同学起立,说说前后分别是谁,向后转再说一说前后分别是谁,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然后我继续问学生:前在哪儿?后在哪儿?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小脸)对着就是前。(后背)对着就是后。(出示前后二字黏贴黑板)方向转一转,前后就(改变)。最后根据问题和学生的回答编出下面这首儿歌:
小朋友们告诉我,前、前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小脸)对着就是前。
小朋友们告诉我,后、后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后背)对着就是后。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样?动脑想一想。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就会(改变),就会(改变)
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意义,体验到前后的相对性,同时更深一层理解到以什么为标准,确定前后的重要性,既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前后”概念意义,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再次获得愉快、成功的数学情感体验。
(四)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同学们乘车去动物园的情境图。在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到动物园还有几站?孩子们不仅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点在站牌上处于什么位置,还要知道怎样找到车前进的方向,并且能数出距目的地还有几站。
接着,利用课件出示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观察,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结果呢?使龟兔赛跑的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趣味横生的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前后”意义,增加生活常识。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少,对直观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采用了这种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内容更加美观实用,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