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课的课文。这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抒情性散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在高原上梦幻般美丽的青海湖,它不仅景色壮丽,而且生物资源丰富,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说教材内容的处理
本课是一篇加星号的阅读课,在中小学教学中一般略讲或不讲。但是,我考虑到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启发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意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精心安排了一下教学过程,计划用一个课时讲授这篇课文。为了突出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贯穿“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感知”课文上。
3.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的具体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角度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语文工具性”目标: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巧。
②“语文人文性”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
4.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引起学生在感受青海湖美的乐趣中感知课文,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学习动机。
2、朗诵体会法:通过“探究性地读—按要求读—鉴赏地读”这三个层次的朗诵,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青海湖”的热爱之情;
3、举一反三法:第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处理,有利于学生自习能力的培养。
学法
1、边读边想:教师启思启读,学生主动实践,在读、思、圈、划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发展语言能力,增强语感。
2、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与群体的合作精神。
3、触类旁通: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精读课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三、说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设计开展的。
2、预习要求:会读、认、写课文的八个生字;查找青海湖的相关知识。
3、设计思路:
整体感知
(探究性地读)
↓
理解课文
(按要求读)
↓
深化感情
(鉴赏地读)
说课稿 篇2一、教材
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是《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中的《活动天地》。学生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当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难时如何独自应对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一些正确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并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二、学情
生活中,学生们较多的是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打电话,了解的是父母单位、手机、家里等的电话号码,却很少涉及常用的应急电话号码。因此本课教学十分有必要
三、说目标
我在原教参的“教学目标”上作了补充,加上了“不随意拨打电话是一种文明行为”的要求,因此设定的目标为:
1、知道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和文明打电话的方法。
2、进行模拟打常用应急电话的练习,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媒体教学法:为使本课教学更具体化、形象化,并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我在教学中将生动形象的媒体贯穿始终。
2、实践体验法:针对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动静交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 参与学习法: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成效
说课稿 篇3《镜子里的我》是本学期第一单元的首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健康的生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对自我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这篇课文从“照镜子”这个巧妙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借助“镜子”来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重在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学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同时能在此基础上,也能初步感受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尊重别人的不同。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1、 老师照镜子,师生互动,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课的开始活动以猜谜语,老师照镜子为开始,谜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老师照镜子学生找老师的特点则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老师长相的特点,为下一环节中学生自己照镜子做出一个示范过渡。
2、 学生照镜子,自编儿歌,初步体验自我特点
活动二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照镜子,找特点,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让学生自己照自己感受外,我让学生把儿歌中老师的特点改编成自己的特点,编一首属于自己的儿歌,在创新思维的锻炼中,学生对自我的特点又有了进一步了解。
3、 画画自画像,伙伴交流,悦纳自己尊重他人
在听过了课文中的四个小朋友的介绍后,这一活动环节中,学生可以动手把自己的特点通过自画像也画下来,与伙伴进行交流。这个过程,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过程,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小朋友来发现自己的特点,适度激发学生喜欢自己的情感;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中,还可以发现别人的特点,初步学着尊重别人。
4、 合作指纹花,再次体验,感受自我树立信心。
最后的这个活动来自于课后的“快活林”,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小伙伴与小伙伴相互合作创作出一幅幅 ……此处隐藏9810个字……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这里让学生自主交流文中的对话,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之处。
我的具体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用对话揭示矛盾斗争,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西门豹的高明,解决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己找到西门豹的重点语言,并讨论其说这一句话的意图,其中有“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而救下姑娘;再借口新娘不漂亮,说“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假戏真做,把巫婆和官绅分别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又借口“请你们去催催吧”,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等,无不表现西门豹的办法巧妙。
(所以说,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门豹轻话重说,缓话急说,将计就计的巧妙所在。同时,学生通过对对话的感悟,体验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语言,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4、为了解决教学重点,“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却不直接第一时间就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意在让学生明白以前老百姓是被迷信所惑了,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能在送新娘现场真正看清坏人面目,不再被迷信所害,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尊重科学的教育。
5、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
引导语: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漳河边上站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请学生们确定自己的角色并思考发言。
(这里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6、课本剧表演,综合提高。
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可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
(这个表演环节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一举两得。)
五、讲板书设计:
主要板书故事的高潮部分,竖着写板书:救新娘、投巫婆、投官绅头子、吓官绅,旁边总结西门豹的这个办法叫“将计就计”,并板书他的品质:为民除害、反对迷信。
30、西门豹
救新娘 巧妙将计就计
投巫婆 为民除害
惩官绅头子 反对迷信
吓官绅
说课稿 篇8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我的“长生果”》。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 说教材
《我的“长生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中的第四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这篇略读课文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课文的教学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因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按阅读提示,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下面我就说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是师生谈话,导入课题。首先我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听说过‘长生果’吗?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并板书“长生果”这三个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会自由发言,谈自己对长生果的理解,然后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部分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部分共设计三个环节:首先进行过渡,问学生们读了课题以后,会有哪些问题?指名回答后我用课件出示初读课文的要求是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并标好课文自然段的序号。2、把课后的12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确,读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检查一下生字认读情况。第二个环节就是学生自由读文。最后通过课件出示12个生字来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在这个环节我采用指名读、齐读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部分是细读课文,感情体会。
第一个环节我又一次出示细读课文的要求: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然后看一看作者写出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语句画下来。默读后小组交流讨论答案,最后是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我的“长生果”是书。
(2)读书经历:从小画片到连环画、文艺书籍,最后是中外名著。在这里我会指名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并加以指导朗读。
(3)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用了哪些词语?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会说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
(4)作文往事,包括两件事,一是《秋天来了》,二是《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在这里也会指导相关的句段。
(5)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哪些道理?通过读11、14自然段,师生总结出: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要写真情实感;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也要自己创造。
(6)你觉得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按老师的阅读要求自己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来理解感悟课文,并重点指导了第三和第九自然段的朗读。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是对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也像“长生果“一样,对我们有好处。从而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并能像作者那样学会借鉴与模仿。
第四部分是积累语言,交流感受。先让学生谈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然后把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下把这课的成语和优美句子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
六、说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长生果:书
读书经历: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