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实用】说课稿汇总九篇

时间:2021-10-18 01:18:17 收藏本文
【实用】说课稿汇总九篇

【实用】说课稿汇总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

猜一猜:

(a、b、c、d表示整数且在第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a、b、c、d表示整式且在第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计算、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代表式,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2、理解法则:(约2分钟)(1)文字叙述: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2)符号表述

×

=

;

÷

=

×

=

.

活动目的:

两种形式巩固对法则的理解。

教学效果:

理解法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应用:(约20分钟)

(1)牛刀小试

教材74页到76页的例1、做一做、例2.我准备把例1和例2先学习了。再学习做一做。

例1 计算

(1)

·

;

(2)

·

活动目的:

抓住学生刚学习了法则,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抽2名同学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演算。老师巡查,予以辅导,反复提醒学生像分数乘法一样来学习分式乘法(即类比)。

教学效果:

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注意把结果化为最简分式,要提醒注意,有的学生可能一边计算一边就分解因式进行约分(化简)了的,说明已经很好地与分数的乘法进行类比学习了(分数是分解因数),应该予以表扬,让全班学生认真学习、领会。讲评时还应该让学生理解一步的算理。

例2.计算:

(1)3xy2÷

;

(2)

÷

活动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类比的学习方法,分式的除法先转化为乘法。

教学效果:

因式分解在分式约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时,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

(2)“西瓜问题”

活动目的:

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的进行表达。

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例题帮助学生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当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时和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两种情况)

4、随堂练习。(约5分钟)

76页第一题,共3个小题。

教学效果:

在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后,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还有些学生忘记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分解因式的知识没掌握好,将会影响到分式的运算,所以有的学生有必要复习和巩固一下分解因式的知识。

5、数学理解(约5分钟)

教材77页的数学理解,学生很容易出现像小明那样的错误。但是也很容易找出错误的原因。

补充例3 计算(xy-x2)÷

教学效果: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醒学生,负号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先学生分组小结,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7、作业布置,凝固新知。(约2分钟)

教材77页到78页,习题3.1,1、2、4 ……此处隐藏10722个字……、探究发现。主要表现在:

(1)参与实践

课堂上学生动口、动脑又动手尝试;作业时学生大胆设计,对提供的形象进行装饰。这就是在在实践中积累,最终通过美术创造来提升生活的境界。

(2)参与评价

我认为,正确的评价理念,是要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因此,在评价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作为一个组织者、主持人,帮助学生完成展示评价活动。

(3)参与探究

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的地位。他们自主尝试,探索方法,发现规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正因如此,学生在作业中才能创意迭生、充满童趣。虽然稚嫩,但闪耀着孩子们天真的童趣;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情境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说:卡通王国的使者交给我一个信封说要我把这封信带给我们班的同学,请一个同学上来读一下这封信,引出卡通王国将举行一次盛大的卡通明星大赛,希望各位同学来做评委,评选出各个奖项,奖项有:最受欢迎奖 机智幽默奖 神通广大奖 勤劳美丽奖 心地善良奖等等。然后出示各个卡通形象的图片,先认一认分别是谁,再小组讨论把各个奖项颁发给谁更合适,为什么?讲出原因。这样一方面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卡通的兴趣。里面有大耳朵图图、米奇妙妙屋、奥运福娃??随后小结出卡通画是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其画面幽默夸张,人物个性鲜明,色彩鲜艳,时代性强等特点。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

我出示出示卡通原形和卡通造型图片,请学生观察比较。师生互动交流后,学生认识到,把卡通形象的一些部位进行形状、大小的夸张,可以变成很有趣的造型。这里通过直观对比,围绕“卡通原形和卡通造型图片区别在哪”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与真实的原形相比,卡通的造型简练干净,只保留了原形的基本特征,舍弃了多余的东西。引导学生思考,许多卡通明星是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却有人类的表情和身体,这就是拟人。通过分析我所展示的图片、录像以及课本上的图片,学生可以总结出了卡通形象的特点:夸张、简洁、拟人等。

2、互动参与。

结合所学方法,师生互动,我出示一副白云图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把它变成卡通白云?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师生一起画。

3、亲身实践。

教师正式提出作业要求,活动设置如下:还有许多的卡通明星,他们才刚赶到的,说是也想参加这个比赛但是它们都不好意思出来,躲在信封里因为他们还没有化装,于是请每个小组运用所学的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加强个别问题的解决。

(三)、作业展示,小结。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评选出新颖有特点的作业到前面展示,运用学生自主评价,倡导个性差异,再展示作业时,让学生说出创作意图,也可以扮演自己设计的卡通明星,并渗透卡通片的教育意义。

在本堂课上学生通过欣赏大量精美的图片,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审美体验,对学习画卡通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节课结合了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方法,想必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全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三、说方法

(1)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复述课文。

四、说学生

本班学生由15名职工子女,28名农村学生组成。农村学生在自主学习,表达能力,表演方面除少部分学生外,其余都差。所以在教学时我要求以上方面好的学生和小组长要关心他们,让他们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让他们都得到锻炼。

五、说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卡片:

2、“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威”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环节是帮助学生回顾全文,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该课时的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理解课文的教学重点做准备。)

二、细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看看狐狸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听后告诉老师,老虎、狐狸原来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一小段主要讲了什么?

2、分角色读第二部分(2~5自然段)

(1)轻声朗读2至5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在不懂的词句下作记号。

(2)集体讨论:“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狐狸在想什么呢?“扯着嗓子说”是什么意思?“你敢吃我?”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那么该怎样读狐狸的话?狐狸第二次说的话又该怎样读?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

(3)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朗诵课文。

(4)小结:上面四小节是讲狡猾的狐狸用编造的谎言来蒙住老虎。

3、引读6至8自然段。

(1)讨论(分组):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前走一趟呢?

(2)出示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讲述:尽管老虎松开了爪子,但对狐狸的话还是半信半疑,如果狐狸立刻逃命,一定会被老虎看破,所以狡猾的狐狸主动要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目的就是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从而让老虎对它编造的谎言信以为真,真正地放了它。

(3)引读第8自然段:——看见狐狸()。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前一句读慢,后一句读快,要读出惊恐万分的语气。

(4)狐狸带着老虎到森林深处,百兽都吓跑了。

4、引读最后一小节。百兽逃跑的真正原因是()。

5、总结:人们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实用】说课稿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