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说课稿集锦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此处隐藏12901个字……《自动筛选购机方案》根据教学实际,将本节分为两课时。这一节为第一课时 《 自动筛选 》 ,我准备从 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六 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 教学设计理念:
1 、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又不脱离教材,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 、注重学生的 自主学习、 互动 、交流、 合作、 探究, 以 每个 学生 的发展 为 目的 , 突出“生本”教学理念 。
3 、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提升 学以致用 的 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 、《 自动筛选 》是 西安交大 版 七 年级 信息技术 教材第 一 单元第 5课的第一课时内容 。
2 、本 节内容 主要讲 EXCEL 的筛选功能 ,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在 EXCEL 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它是这一单元最后一节内容,同时它也是EXCEL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的技能,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EXCEL 的自定义公式、函数、排序、分类汇总等常 用功能 , 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 节课的 内容 是学生原有基础的一次技能提升。 所以学好这 节课能 为以后 学习和生活中 的 数据处理 打下牢固的 理论 基础, 还能让学生面对大量数据时利用自动筛选得心应手地设置筛选条件,快速筛选需要的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 。
(二)说教学目标
1 、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并理解数据筛选的意义。2)掌握数据自动筛选的基本操作,能根据筛选要求正确设置筛选条件,筛选出正确的数据。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创设引出学习课题,以任务为导向,明确处理的方法。
2)以导学案为指南,以独学、对学、群学 、展示、评价为手段对主题进行探究,掌握操作的方法。
3)对自 动筛选处理信息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以致 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自动筛选的一般过程,体会自动筛选在处理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
自动筛选功能的用法,筛选按钮中各项的含义,筛选条件的分析与确定。
依据: 只有掌握了 以上重点 ,才能 真正 理解和掌握 自动筛选功能的秒处并灵活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能根据需求正确确定筛选条件;对多条件筛选,操作中能准确应用自定义条件的逻辑符号。
依据 : 筛选条件和逻辑符号 较抽象 , 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 说教法
我考虑到 七 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 节内容 的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1. 直观演示法 :展示筛子图片及实物,演示其功能实验,让学生在直观的实物和实验观察中思考、讨论,理解EXCEL中自动筛选的含义。
2. 活动探究法: 以导学案为路线图, 引导学生 在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理解、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提高 独立探索 和合作交流能力 。
3. 小组互动 交流 法 :引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 、 情感体验法: 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自动筛选在处理数据时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四、说学法:
这节课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学习兴趣不会很高,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差,但他们动手能力强。 这节课 我 主要采取自主探究法、 课件帮助法、 分析归纳法、合作交流法、 展示评价法 等 ,力求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有所收获。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分 四 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新课:( 3 分钟)
利用 筛子 图片 和实物展示、筛米实验 导课,这样有利于渲染气氛, 形成视觉冲击力,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x。
环节二: 精彩互动学新课:( 25 分钟)
新课教学( 25 分钟),分三步进行:
第一 步 :通览全文,整体感知
课前 先出示 导学案,让学生 通读教材和导学案, 明白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 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 阅读课文,积极思考本节课介绍的内容,通过 自 学、对学、群学、展示、评价等方式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步: 利用合作学习,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1 )对重点的处理,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导学问题及学习任务。 用 “任务驱动” 、活动探究 、小组展示评价 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在 互动 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延伸。
( 2 )对难点的处理, 我设计了由简到难,层递性强的学习“任务” 分化 了 难点,容易 让 学生掌握知识 获得能力。同时我提供了课件 (有重、难点操作步骤提示) 以便于不同层次学生根据所需获取帮助 、 倡导学生互动、互助,利用独学,对学,群学的帮扶作用,及时化解难点,消除个别学生望难而退的心理,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推进。
第三步: 深入探究,展示提升
让小组代表抽取不同的任务,各个小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进行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抽到同一任务,没有展示机会的小组各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评价、补充。
提示学生展示时边做边说, 这样可以 锻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便于学生归纳所学,学以致用 。
环节三、 归纳分享 结新课:
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同桌之间分享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在 实际生活的哪些实例现可以用到自动筛选 ?
通过课堂小结 和生活联系, 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 延伸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能 尽快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很快提升 学生的 信息 素 养 ,培养学生 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环节四、 巩 固新课 拓展延伸 :
学生通过 完成 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 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 , 培养学生的创造 能力 。
六、说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主要采用语言性评价,如提问评价、即时口头评价、现场 操作 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 课堂笔记 评价,尤其是激励性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评价:主要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