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说课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一、说活动背景
大海对幼儿来说比较熟悉
,很多孩子都去过海边玩,在电视上,图书上也都见过,他们对大海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之情.诗歌《大海睡了》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深夜里大海恬静、柔美的形象,这样神秘的大海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幼儿想去了解大海,亲近大海。诗歌中拟人、比喻等修辞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温馨甜美的气氛,于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旨在于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恬静、柔美的基调,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此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视野,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倡的内容选择精神。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随着经验的丰富,抽象思维的相应发展,大班幼儿的词汇、语句逐渐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力进一步增强,连贯性语言得到较好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已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他们喜爱欣赏文学作品,并乐意创造性地运用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文学的内容,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根据此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因此,此活动的目标为:
1、感受文学作品恬静、柔美的基调,想象大海入睡的意境。
2、为诗歌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匹配,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乐意亲近大海,对大海表示出喜爱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反复感知文学作品,体验恬静、柔美的意境上,而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诗歌来匹配音乐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较好地实现目标,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使活动能开展得有声有色,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1、白天大海的录像和夜晚大海的课件。
2、三首对比音乐。(乒乓之恋、摇篮曲、喜洋洋)
3、诗歌朗诵和配乐诗朗诵。
四、说教法与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活动采用了适宜的教法有: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幼儿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幼儿的兴趣,诱发幼儿的情感。
2、反复感知教学法
根据大班幼儿爱学,好问的学习心理特点,采用反复感知教学,有利于幼儿记住诗歌与理解诗歌内容,体验恬静、柔美的意境。
3、赏识激励法
教师及时的赏识和激励,主要是激励幼儿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学习的欲x,增强信心。
幼儿采用的学法是:
1、多通道参与法:在整个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选一选、学一学等多种通道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大海睡了的意境及对大海的喜爱。
2、比较法:在匹配音乐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分别对三首音乐进行比较,选一选哪首适合于诗歌中恬静的意境。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恬静的意境,我在幼儿学习朗读诗歌时采用了体验法。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体现《纲要》精神,整个活动的程序分为两个环节来进行。
1、紧扣生活,引入课题
幼儿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幼儿:“你们喜欢大海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怎么样的?你在海边都玩了些什么?”在幼儿说出了对大海的回忆后,出示多煤体课件,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的大海很热闹,风很大,浪很高,帆船在海面上行驶,人们在海边玩耍。我随着画面的展示娓娓道来,使幼儿强烈的感受到白天大海的吵闹。然后再让幼儿观看夜晚大海的景象,通过两个画面的对比,孩子更加感受到了,夜晚的大海是多么的宁静,多么的祥和,从而激起幼儿的好奇感和对大海的喜爱之情,以及欣赏诗歌的兴趣。
2、多通道感知,体验诗歌意境
为了让幼儿能充分体验这首诗歌“恬静、柔美”的意境,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①反复倾听诗歌
为了让幼儿体会诗歌中的美感,我让幼儿对诗歌进行了四次欣赏。第一次欣赏后,让幼儿记住这首诗歌的名称,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然后让幼儿带着“诗歌里面讲大海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欣赏第二遍。
帮助幼儿学习诗歌,首先要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语言,排除语言障碍,引导幼儿步入诗歌的想象境界.第二遍欣赏后我通过引读诗歌句子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第三次欣赏后再深入理解,这里是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重点理解诗歌里面的:“它抱着明月,它背着星星”以及“鼾声”两个难点,幼儿各自发言,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第四次由我来朗读,幼儿进行评价,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速,然后让幼儿跟我一起朗读,从而使他们更加体会到诗歌柔美的意境。
②诗歌与音乐匹配
经过反复倾听与朗读,幼儿已经体会到了大海睡了恬静的意境.如果能配上一首合适的,好听的音乐会更完美.因为诗孕育着,音乐滋养着诗。配上一首与诗歌相呼应的乐曲,常常能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意境和诗歌中蕴含的情愫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幼儿。
此时,我为幼儿提供了三首对比音乐,让幼儿比较,每欣赏一首曲子时,先让幼儿说出以及用动作表现出对此首音乐的感受,然后再让幼儿说说此首音乐配诗歌合不合适?为什么?通过讨论过后,再配上诗歌试听,最后再小结.选出最适合的音乐。
③学习配乐朗读诗歌
使用配乐朗诵,不但使诗歌内容再现,也能使幼儿在先上乐曲的同时,将大脑的记忆的效率发挥得更好。我趁铁打热,给时间给幼儿学习跟音乐朗读,先让幼儿尝试小声的跟着音乐来,体验诗歌与音乐的节奏,再让幼儿大胆表现,我给予暗示和引导。让幼儿在朗读时所获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这首诗歌的诗文虽短小,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
幼儿容易接受与喜欢。而且此活动是将课堂与音乐相结合,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教材,这应该是我们新时期教师的奋斗目标吧。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分析
《猫》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 ……此处隐藏10170个字……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说课稿 篇8教学内容:《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是九年义务教育冀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三章第三节 (1课时)
教材分析:《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有理数》这一章中的一节课,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意义;能说出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能按要求求或保留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学情分析:这节课学生对"零什么时候是有效数字,什么时候不是有效数字"及对"四舍五入进位时出现零的情况"容易出错,要反复强化。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要能准确第说出精确位及有几个有效数字。
2.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教学理念:
我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
(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这里的42、3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4)王强的体重是约49千克。
960万、49是准确数吗?这里的960万、49都不是准确数,而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表示我国的领土面积大于或等于959.5万平方千米而小于960.5万平方千米。
王强的体重约为49千克,表示他的体重大于或等于48.5千克而小于49.5千克。
我们把象960万、49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是就精确度的问题。
二、新课讲解
1、概念
利用电脑设备:讲述老博士想分苹果的故事,同时引出课题。
3个人分10个苹果,如何分?
3 =3.33333333
若结果取到3,叫精确到个位
若结果取到3.3叫精确到十分位
若结果取到3.33叫精确到百分位
若结果取到3.333叫精确到千分位
……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起,到精确到的数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象上面我们取3.333为的近似数,它精确到千分位(即精确到0.001),共有4个有效数字3、3、3、3。
2、例题
例1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5 8(精确到0.001);
(2)30 435(保留3个有效数字);
(3)1.804(保留2个有效数字);
(4)1.804(保留3个有效数字)。
解:(1)0.015 8≈0.016;
(2)30 435≈3.04×104;
(3)1.804≈1.8;
(4)1.804≈1.80
注意:(2)不能写成30 400,这样是有5个有效数字,像这样的数保留几位有效数字一般要用科学计算法,或3.04万。
例2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1)132.4;(2)0.0572;(3)2.40万
解:(1)132.4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共有4个有效数字1、3、2、4;
(2)0.0572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0.0001),共有3个有效数字5、7、2;
(3)2.40万精确到百位,共有3个有效数字2、4、0。
注意 由于2.40万的单位是万,所以不能说它精确到百分位。
注意 (1)例2的(3)中,由四舍五入得来的1.50与1.5的精确度不同,不能随便把后面的0去掉。
3、课堂练习
1.请你列举出生活中准确值和近似值的实例.
2.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写是近似数?
(1)东北师大附中共有98个教学班;
(2)我国有13亿人口.
3.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65148 (精确到千分位);
(2)1.5673 (精确到0.01);
(3)0.03097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4)75460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5)90990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1)54.8;(2)0.00204;(3)3.6万.
课堂练习答案
1.略.
2.(1)精确值;(2)近似值.
3.(1)0.65148 ≈0.651;(2)1.5673≈1.57;(3)0.03097≈0.0310;(4)75460≈8×104;(5)90990≈9.1×104.
4.(1)精确到个十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2)精确到千万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3)精确到千位,有2个有效数字.
4、小结
1、 有效数字、精确度的意义。
2、 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大部分是近似数
3、要注意应用。
5、课后作业
(一)、书本上作业(略)
(二)、补充作业
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32; (2)17.93; (3)0.084; (4)7.250;
(5)1.35×104; (6)0.45万; (7)2.004; (8)3.1416.
2.23.0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则下列各数中哪些数不可能是真值?
①23.04 ②23.06 ③22.99 ④22.85
课后选作题答案
1.(1)精确到个位,有两位有效数字;
(2)精确到百分位,有四位有效数字;
(3)精确到千分位,有两位有效数字;
(4)精确到千分位,有四位有效数字;
(5)精确到百位,有三位有效数字;
(6)精确到百位,有两位有效数字;
(7)精确到千分位,有四位有效数字;
(8)精确到万分位,有五位有效数字.
2.②和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