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六、说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主要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不但读懂文字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感受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友谊,深入体会他们互为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在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时,我适当地补充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
说课稿 篇2【说教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所选的五篇文章包括了新闻、小说、战地通讯、散文、书信等多种体裁。通过学习这一系列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使学生认识战争中所体现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教材对本单元阅读提出以下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语言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给法军上尉巴特勒的一封信,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对圆明园给予高度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中国的极大尊重和同情。
【说学情】
文章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是明确的,这虽是本文的重点,但却是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如果在课堂上讲授这些内容,无疑是一种浪费。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难点是一些重点词语、语句的深刻理解;对于执教者来说,通过关键词语、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使本文的教学发挥最大的价值。
【说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
2.品味生动深刻的语言,理解反语修辞的作用。
3.体味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确定为:品味生动深刻的语言。
【说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生动睿智的语言
点拨法——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不理解的语句。
训练法——通过口头表达,写颁奖词,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情境创设,激趣导入→解题释题,信息交流→初读课文,感知文意→问题引领,合作探究→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如何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是执教者应该耗费头脑的。我采用最快捷的方式导入。
用“世界上最短的书信”导入课题。
二、解题释题,信息交流
将课题传达的信息和你课前搜集的相关信息跟大家做交流。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内容、情感等)
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一)认识圆明园,感受作者的赞叹
请看大屏幕(播放圆明园复原的视频),看完这两段视频之后,你会想到哪些词语。为什么?(学生交流)了解法国作家雨果心目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朗读第3段,(找出赞美圆明园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分析雨果是从几个方面来赞美圆明园的。
学习过程:小组朗读→自主思考→组内合学→全组展示
交流中教师点拨提升:
奇迹: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耗费劳动之巨
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二)了解侵略行径,感受作者的愤慨
下面我们再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圆明园被毁的视频),英法联军冲天的大火燃烧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自尊,作为一个中国人,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感受到屈辱和疼痛,依然对这种强盗行径,充满了愤怒,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雨果对他们国家的这次远征,这次胜利又作何评价了呢?
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朗读4—10段。谈谈你从这几段文字中体会出雨果对火烧圆明园怎样的情感态度。赏析带给你感触最深的词句。
学习过程:小组朗读→自主思考→组内合学→全组展示
(展示中,教师讲解“反语”)
(三)感悟作者人格的伟大
作为战胜国的一名公民,他的情感却与我们一样的愤慨。通过这封信,这位伟大的作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交流示例: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小结: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职责 ……此处隐藏13961个字……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热爱自已的父母及长辈,厌恶不孝的行为;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感。
(2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3)知识目标:明白子女应孝敬父母、长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否则要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追究,但反对盲目的愚孝。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重点:学会孝敬父母,并将“孝敬”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之中。
难点:怎样将孝敬父母落到实处,从孝敬父母的实践中体验幸福快乐。
二、学情分析
今天生活在幸福和甜蜜之中的初中生,心理和智力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容易忽视父母的爱心,不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因此,通过体验、感悟,帮助他们逐步理解父母的恩情,学会用心去回报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三、教法、学法
(一)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音乐熏陶法:利用多媒体在一些环节设置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到父母深沉、伟大的爱。同时也能深化教学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活动体验法、情绪感染法:人为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和氛围,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得到升华。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
1、活动探究法: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动手操作。
2、体验法,感情交流法:通过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逐步实现情感上的转变。
四、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着爱的主旋律,紧紧把握“活动”和“情感”两条主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亲手算一算)
1、假如你的妈妈每天早晨5:30分起床,晚上10:30分睡觉,在这17小时中,除去工作8小时及其它等一些时间,至少约有5小时奉献给了家庭。如果按照我国的平均工资每小时约10元钱、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当你长到18周岁时,母亲将会获得多少的报酬呢?(5×10×30×12×18=324000元)这至少30多万元的薪水又有多少子女支付过呢?原来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2、一个重约3500克的婴儿每天至少需要400毫升的乳汁。如果按哺乳期为6个月,每月30天计算(一升的纯净水约重1公斤),那么一位母亲养活一个婴儿至少需要多少公斤的奶水呢?(400×30×6÷1000=72升≈72公斤)这72公斤的重量通常可要比一位母亲的体重大得多。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母亲,这只有两个字的一个词,轻轻地读出来,却是如此的沉重!
设计意图:这样的计算,让学生乃至我都感到非常震惊,真是母亲的恩情重如山!这是我们用一生都难以回报的。这样设计更容易打动学生,引发他们深思,便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感受爱
活动一:【情深似海】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件最令自己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我是想利用真实的事件、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回忆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中,体会到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质朴、最无私的爱。
活动二:【句子接龙】
是父母教我们牙牙学语,是父母教我们走路,是父母教我们…
设计意图:简单的说教,往往会让学生厌烦。因此通过小游戏,寓教于乐,以加深体会父母的关爱和付出。
(三)理解爱
活动一:【真情感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邝丹随打工的父母一起来深圳生活。请看其中的一个小小片断。(播放视频:《邝丹的秘密》片断)后面的内容是邝丹面对父爱所发出的一番肺腑之言。启发学生思考:从邝丹的秘密中你读懂了一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播放邝丹的故事,是想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是我们要学会体谅父母,珍惜现在拥有的,懂得感恩父母。
活动二:【实话实说】
在学生中搞个小调查:你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吗?你知道父母最爱吃什么吗?你知道父母近期的烦恼是什么吗?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如何吗?你经常顶撞父母吗?你能经常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如果父母做出了违反道德或法律的事,你知道怎么做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小调查,是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让他们学会为父母、长辈着想。知道孝敬父母、长辈应首先从了解、关爱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并且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不盲目地“愚孝”。
(四)回报爱
活动一:【爱的天平】
在爱的天平上,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要远远超过我们为父母所做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加重爱的砝码呢?为什么要这样做?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懂得面对父母沉甸甸的爱,我们不能只知道索取,而是要学会报答父母的恩情,就是要学会孝敬父母、长辈。因为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的要求。帮助学生把孝敬父母、长辈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并且明确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该是精神上的关爱。这样有利于达成知识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二、【爱的献礼】
把《父亲》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如果让你为父母、长辈做一件事,你会选择什么呢?你将如何实施?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设计思考。”(可以是一封信、一件贴心的小礼物、或是其它爱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途径,使他们能把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心情小语(结束本课)
先请学生做本课小结,然后播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展示子女孝敬父母、长辈的图片。最后请每个学生写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回去送给父母。并请父母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感受,下节课带回来,大家互相交流。以此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我是本着从爱开始,用爱对待的教学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和父母的沟通中,感受到父母的愉悦,家庭的温馨,以增进亲子之情。也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板书设计:
父母:行养育之恩 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难报三春晖 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子女:尽孝敬之天职 不要愚孝和盲从
对父母的长辈尽孝心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结束语)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在学生过于重视物质享受、轻视情感回报、过于崇尚自我的今天,我们做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有责任唤起学生感恩的心。使他们不光长有一双理性的眼睛,更要有感性的心灵。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