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说课稿合集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一、教学要点:
海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由止抒发的思想感情
形象生动的语言,透过生动形象的语言领略异国情趣
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如何围绕中心行文。
二、学法指导
利用学生熟悉的有关分别的场面引导学生对诗歌结构的把握通过指导诵读,品味诗中透出的思想
三、教学步骤:
1、介绍背景知识:明确: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称他为“俄国文学之祖”、“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12岁入皇村学校学习,就从事抒情诗歌创作。在《自由颂》中就显示了他对专制的仇恨和对自由的追求:你专制独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宝座/我以我严峻和欢乐的眼光/看待你的覆灭,你儿孙的灭亡。由此,被沙皇政府流放南俄即南高加索。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放逐,过上了幽禁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透露出诗人在困境中仍旧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这一诗歌成了许多青年人的座右铭,激励了几代人。在沙俄政府的对诗人怀柔与高压两手统治下,于是1837年2月10日逝世。他战斗的一生可用他逝世前一年作的《纪念碑》作一个很好的总结:
我之所以能永远为人民敬爱/是因为我曾用诗歌/唤醒人民善良的感情/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的人们/祈求过同情我为自己建造了一个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纪念碑。。。。。。/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俄罗斯大地/它现存的一切语言,都会说我的名字。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诗人的代全作,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致大海》写于诗人第二次流放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上,面对表达式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怀古伤今,思绪万千,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情不自禁写下这首诗篇。
2、题目解说“
致大海:明确:致为给予,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情意。还有致别的之意,是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情意,也是作别大海。大海成了诗人意象中的朋友。
关于告别的诗歌学了不少,可用学生熟悉的告别诗作导课。
3、内容讲解:自古以来关于告别的诗歌很多。与友人分别的场面一般分三个步骤,或叫做分别三步曲,长亭送别——触景生情,渲染离愁别绪——铭记友人。下面就诗歌的内容照应分别三步曲:(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诗歌的结构,进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
1)、投示多媒体,展示“长亭送别”画面或“劝君更尽一杯酒”或“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画面。这是分别时友人“执手相看泪眼的情境,学生可以入情入理地去感受或说出这种画面,然后回到教材中去,要求学生看课文,找出课文中,诗人对大海老朋友的分别的第一步。至此学生很容易找到诗中第1、2两节为分别前奏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2)、中间诗节较多,采用跳过去的方式,进行诗歌最后一部分的把握。即要求学生
思考:最后时间不等人,真的要分别了,那种依依不舍的、难舍难分的情谊最后化
何种形式?学生答案会集中到这一点:铭记老朋友。如此要求学生从诗歌最后一节往上看:学生很容易确定最后两面三刀节为诗歌分别的第三步:
哦,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明确:铭记大海的誓言(实质为不管身处何境,都要为自由而战心中装有自由的火焰)
3)、中间部分,就是诗歌中分别朋友的第二步:触景生情引发许多对往事的回忆和联想,加重了离愁别绪,也细腻地展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部分有明显的行文结构特征。
引导:我们与友人分别时也会触景生情,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诗人面朝大海老朋友作别,也情不自禁地想了很多:
展示大海的美(3—7):是对大海自然景物的集中描写,这种明灭变幻、开阖起伏的动势,表现出能够吞噬一切的威力,可看作是一幅赞美俄罗斯人民的力量的图画。抒发诗人对大大海的赞美和眷恋的情感,再一次示大海自由奔放的特征。
想到与大海相关的人物(8—13):自然想到具有大海精神的、为自由而战的、作者崇敬的历史人物,即对人文景观的描写:他们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献身。其实,这就是诗人普希金毕生的追求。
4)、结构框架,整体把握: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噎咽→触景生情的回忆与联想(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决心(心中有大海)
致大海:诗人告别大海大海引发诗人的回忆与联想铭记大海,以此激励自已自由奋斗不息
作者要告别大海到最后心中装着大海,告别的是有形的大海,带走的是无形的大海(即带走大海的精神内涵:自由奔放。意味着不管身处何境,不管如何绝望,追求自由的心不会变)。实质上作者也是要学历史上为自由而战的人,即是对为自由而战人物景仰和吊唁,也是继续他们未竟事业的宣言。在专制黑暗社会有如此进步的表年,这是民族的大幸。
四、练习训练
说说本诗的主题,想想中外诗歌的异同点,议议大海的形象意义。
说课稿 篇2一、说设计思路
《小蛇多多》是一篇富有童趣、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它以小蛇多多看见各种水果为线索,引出了故事的主题,拥有吸引幼儿的趣味性、以及引发幼儿思考的逻辑性。因此,我把这一故事作为激发幼儿大胆讲述的载体,开展活动设计,并对故事进行了加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本活动主要通过情境引导和思维引导两大策略推进。一方面通过教具、问题等情境,努力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支持性语言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渐进式的思维引导:从看见水果说它的形状的正向思维,转接由黑色的水果的形状猜测是什么水果的逆向思维,再过渡到“肚子里的水果都飞出来”的跳跃思维,把活动引向高潮。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三方面出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感知物和形的匹配。
2、通过欣赏故事,感受小蛇吃水果的有趣情景,懂得好吃的东西不能吃得太多。
3、学说“多多‘啊——呜’一口吞下了(水果)”的句式。
三、重难点分析: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如下:重点 ……此处隐藏9351个字……应用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思维训练,有学生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感悟到数学的实用性,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0的加法与乘法的特性,得到了成就感的培养,设计满足了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
说课稿 篇7【教材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1课。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
2.可是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二、自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指名认读。
提醒易错字音:俩(liǎ)、引(yǐn)。
(2)不带拼音,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3)打乱顺序挑战读。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词语,开火车式读词语。)
3.识记生字
4.说故事内容。
明确:小猴和小兔想吃树上的桃子,地球爷爷用它那双无形的手——地心引力,帮助它们把树上的桃子摘了下来。
三、感悟理解。
1. 学习1—4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句子:
一天,他俩在树下玩,跳啊,唱啊,真高兴!
指名读,读出开心地语气。
(3)出示:是啊,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一定很好吃。
a. 读句子。
b.拓展训练:大家看看这满树的桃子,想想看这桃子还怎么样啊?(又大又多、又红又多等)
出示句型:按层次出现。
又 大 又红
又____又___
苹果又____又____
冰淇淋又____又____
____又____又____,一定________________.
2.学习5---9自然段。
过渡:于是,小猴就请求爸爸给他们摘桃子吃,听着小猴这么着急的请求声,猴爸爸有没有为它俩摘下桃子呢?请自由的去读一读第5—9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5—9自然段。
(2)交流:
猴爸爸有没有为小猴和小兔摘桃子啊?是谁帮了他们的忙呢?(地球爷爷)
(3)指导抓提示语朗读。
a.出示句子:
觉得很奇怪:"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
也说:"是呀,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呢?他又没有手。"
b.指名读句子。
c.那你知道什么叫"奇怪"吗?(不明白、不清楚、不理解)
d.指导朗读。
e.小猴,小兔,他们到底为什么感到很奇怪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猴爸爸还没有回答,也没有动手,只见几个桃子自己从树上掉了下来。)
f.质疑:为什么桃子偏偏就是往地上掉,而不是飞到天上去或者飞到别的地方去呢?
3.学习第10自然段
(1)看来,还是让我们自己一起去问问地球爷爷吧。(出示地球爷爷的话——课文第十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10自然段。
(3)你都读明白了什么呢?
a.原来地球爷爷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
b.地球爷爷这双有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就是我们大家看不见的——地心引力。
c.理解"地心引力"(课件播放讲解什么是地心引力)
教师小结;地球爷爷的手就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它能吸引地球上的一切,这种引力就是地心引力。
(4)感悟地球爷爷的手的神奇。
a.师:小朋友,地球爷爷的这双手虽然是我们看不见的,但是只要你留心观察便可以发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地球爷爷时时刻刻都在用它那神奇的手在帮助着我们呢。你能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吗?
b.人类能够稳稳地站在地面上,()我们的楼房,也是靠地球爷爷的手才能够建造起来的。
c.假如地球没有了地心引力,会怎样呢?
四、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了解了地球爷爷是有手的,也就是神奇的地心引力。其实关于地球爷爷的奥秘还有很多,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继续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自由读课文。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本课全是左右结构的字,"球、玩、跳、桃、树"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刚"字应写得左宽右窄。)
3.师范写,指导。
"球、玩":注意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
"跳、桃":"足"作偏旁时,"捺"要变"提"; "兆"字的笔顺及笔画"竖撇"都要仔细指导。
"桃、树":"木"作偏旁时"捺"要变"点".
4.学生练写,师巡视辅导。
5.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进行评议。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地球方面的有关知识。
2.尝试小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