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10篇

时间:2021-10-04 16:06:22 收藏本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10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 选材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今天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鱼,作为创作的主题,同时,让幼儿在给小猫送鱼故事的情境中,自由选择活动材料,通过几何图形拼搭并利用短线装饰的方式来表现各种形态的鱼,使幼儿充分动手动脑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让幼儿在美术这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形式中,体验和感受到图形组合及线条组合的神奇效果和色彩美所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

二 教材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具体的美术活动能力,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几何形图片,让幼儿在拼拼、搭搭的过程中探索鱼的不同姿态,旨在调动幼儿的好奇心、积极性。最关建的是这些活动形式对幼儿技能、技巧具有挑战性,并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使幼儿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自由拼图、用色;大胆表现;只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漂亮的作品,体验审美愉悦以及满足感、成功感。

目标分析

1知识性目标

⑴能大胆地运用几何图形拼贴鱼,并用短线排列的方式装饰鱼。

(2)体验图形美、色彩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2社会性目标:

⑴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⑴ 综合运用多种图形,大胆组合、拼贴各种形态的鱼。

⑵体验美术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难点:⑴运用不同方向的短线排列,装饰鱼身的各个块面。

三 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年龄在5岁半左右,处于涂鸦期、表现期,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喜欢明亮的色彩如:红黄蓝绿和有变化的环境。从平日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来看,动手能力较差,依赖成人的指导,操作中畏首、畏脚怕出错。

四 教学方法设计

1 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能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 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欣赏作品,感受图形组合的美和色彩的美,激发创作欲望。

3 示范讲解法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常规

美术创作中的重难点是需教师分步骤示范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条有序的示范、讲解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4 分组操作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据活动内容、材料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六个活动组,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形式,分组活动。给每个幼儿自由的创作空间。

5 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操作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五 教学准备

1 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中观察爸爸妈妈烧鱼的过程,并向家长了解做鱼的各种烧法,如红烧鱼、咖喱鱼、糖醋鱼、葱油鱼等。

2、每人一个画有煎盘的黑卡纸、蜡笔、勾线笔、浆糊、各种几何图形。

3、成品、半成品范作两到三张。

六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 :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直接引导幼儿表达出靠近主题的知识、经验。即:小猫生日快到了,朋友们会送给它什么样的礼物?

第二部分:观察鱼的形状,创造性地拼出各种形态的鱼。

老师逐一出示拼贴好的鱼, 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作品运用了哪些几何图形

该环节中重点⑴的突破主要通过老师用示范、讲解,结合幼儿的观察、表述作相应的引导来化解重点。

第三部分:激发幼儿烧鱼的兴趣,教师示范鱼的烧法。

第一步 :示范创作方法

1 老师简单示范变化方向的短线装饰是难点所以要放慢速度反复两次,边示范边讲解让幼儿掌握这种美术形式的基本技能的、常规。

2 引导幼儿空中徒手练习不同方向的画法。

第二步:介绍活动内容、材料,幼儿按意愿选择并创作。

第三步: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第四部分:幼儿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采用谈话法,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第五部分: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鼓励大胆为其它小动物做些好吃的菜。

七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的配合比较默契,幼儿在活动中不受拘谨,大胆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对于本次活动,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1、活动形式生活化、情节化。

《纲要》中指出: 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日送礼物""小猫爱吃鱼""爸爸妈妈烧鱼"是幼儿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情节,设计该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熟悉的故事情节、生活情节的启发、引导,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态度。

2、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首先,活动涉及的技能目标是让幼儿拼拼贴贴画画,这是中班幼儿喜欢尝试并能够掌握的技能技巧,活动形式不受传统美术分类形式的约束,融合了手工、装饰等表现手法,在这新鲜又丰富的活动中,幼儿能够凭着动手动脑制作出漂亮的作品。其次,活动中让幼儿利用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拼贴,既综合了数学方面的知识又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再次,互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认识范作上显性的美,再通过送礼物体现作品隐性的美,体现了活动为目标服务,目标为生活服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体现了艺术与幼儿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特点,因为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中介感染着儿童的心灵。

3、体现了艺术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

(1)准备部分,收集烧鱼资料,丰富生活经验,旨在练就幼儿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

……此处隐藏16055个字……>好的版画必须做到的几点要求:

① 现的内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

② 图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不同的要求。

③ 粉印版画”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对比,“油印版画”要注意点、线、面的问题。

12.创作: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构思和创作。制作无底纸版画,拓印时注意底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

13.评论: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14.展览:互相欣赏、评论。

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纸版画制作步骤示意图和展示区。

让学生接触纸版画这种有趣的艺术形式,并且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肌理的材料进行制作,总之本课始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课说完了!请各位评委多指导、批评!谢谢!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藏羚羊跪拜》是沪教版六年级上册《动物世界》中的第三篇。本板块共有四篇课文,都是描写平凡的动物,却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的震撼。本文是四篇文章中情节性最强的一篇,讲述了藏北草原上老猎人和藏羚羊的故事,语言率性直白,十分动人。

针对本板块及本课的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以老猎人的视角准确叙述故事情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句段。

2、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反映出的心理活动,发现老猎人“跪拜”前后内心态度的变化,思辨老猎人身上的善恶源自他对动物和人类不同的价值判断。

3、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解读,分析老猎人和藏羚羊的形象。

2、感受慈善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二、说学情

这篇文章内容浅易,情节生动,学生阅读无障碍。预初学生目前正在学习表达方式的运用,为了强化他们对于“描写”的认知,我在文本处理上将其作为记叙文,重点分析关于老猎人和藏羚羊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语言魅力的同时,感悟老猎人复杂的人性和藏羚羊伟大的母爱。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可以适时引导他们对老猎人的善恶进行思辨,从而认识到老猎人价值观的变化。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理性思考,发挥他们思辨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老猎人是善还是恶这个问题,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讨论其背后的内在原因。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有读、说、写的工具性训练,也要有思想教育的人文性关怀。读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我设计了复述和朗读环节,让学生细细品读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所想说所想。精读课文的方式之一就是进行文本分析。填表格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通过表格中的相关提示,学生能够对具体词句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出人物形象,也体会出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深层次意蕴。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尽量避免简单粗暴地向学生灌输学习内容,而是用设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去猜测、发现、质疑,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预设

针对学科特点和本课教学目标,做如下教学预设:

(一)导入

1、请以老猎人的视角复述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二)配乐朗诵,在沉浸中触摸感动

1、圈画出相关段落,与学生合作,配乐朗读,并思考问题:谁感动了你?

2、填写表格并分小组讨论

(发放表格)

谁感动了你?

字、词、句

作用(可以从修辞、动作、神情、心理等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营造出一个悲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文章震颤人心的力量。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也强化了对人物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后回答

老猎人

1、老猎人是怎样的形象?根据第三段细节描写,用具体的词语概括老猎人形象。

“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粗犷

“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打猎高手

“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贫穷

“含泪祝愿”善良

2、引导学生找出老猎人猎杀前和猎杀后的相关句子:

“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未能出生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3、根据老猎人前后两种行为动作,为他补上心理活动

4、抛出议题“老猎人是善还是恶”?

5、分析出老猎人由爱人类到爱所有生灵的转变

藏羚羊

1、比较原文和改写文哪个更好

原文:“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改写:“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望着他,然后向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弯曲着地。与此同时,只见两行眼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2、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跪拜是一种礼节,即跪在地上磕头,非常隆重。那么藏羚羊为什么要对着老猎人跪拜呢,能不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4、这样的母亲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她?

5、体味“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强化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认知,同时也感悟出老猎人的慈善和藏羚羊母爱的伟大。

(四)总结

1、老猎人和藏羚羊身上共有的情感是什么?不同在哪里?

爱。不同在于一个是对天下生灵的爱,另一个是慈母的爱。

2、老猎人最终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价值观的变化,开始认同动物和人一样平等。

(五)板书设计

老猎人藏羚羊

爱人类爱万物生灵母爱

五、教学反思

《藏羚羊跪拜》是一篇情感深沉饱满的文章。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图让学生沉浸在感动的情绪中,让他们深挖老猎人和藏羚羊的形象,由此得出他们二者不同的“爱”。老猎人慈善,从爱人类到爱万物生灵,藏羚羊作为母亲有着崇高的母爱,这些人物本身所拥有的光辉就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不过由于在复述故事内容之前,没有提示学生讲故事的“六要素”,他们容易冗长拖沓,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试讲时,我对于老猎人和藏羚羊的分析都力争面面俱到,但也显得重点不突出。而且一节课时间有限,学生思考时间相对较少,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会觉得课堂节奏过快。因此我认为应该在老猎人和藏羚羊中分出主次,重点讨论其中一个,深入分析。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