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时间:2021-10-04 13:06:38 收藏本文
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沈从文先生所作的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即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让学生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三维目标的确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基于此,我将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同学间合作学习,体会云南歌会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味作者对民间民俗文化的赞美,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2)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在写法上的不同。

教学难点:①体会“山路漫歌”这个片段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感受文中的民俗美。

  【说学情】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也有一些知识上的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不是很高;二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深度不够;三是对美句的品赏往往流于表面而不能够深入挖掘,因而意境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此外,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还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课前收集有关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领略一点有关云南的民族风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教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教法确定如下:

①情景烘托法 ②启发式教法 ③合作探究法 ④多媒体教学手段

【说学法】

“好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本节课具体的学法就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读书入境法:让学生在读中入境、感知、感悟,受到熏陶。 ②勾画圈点法: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感知文本之美。

③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 一、导入环节,听歌蓄情 二、初读环节,读歌动情 三、精读环节,品歌悟情 四、拓展环节,写歌传情

“听歌蓄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教师学唱 听歌蓄情 民歌欣赏 个性表达 情景烘托法 情感体验法 5分钟 (口头) (课标解读: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读歌动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①生本互 正音识字 动,读歌动情②范读法 朗读法 10分钟 引导归纳 整体感知,精炼启发法 圈点批注法 概括 (课标解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教师配乐朗读全文,学生圈点批注,正音识字 学生高声朗读文章,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场合的民歌演唱会?在各个场合中勾画关键词。 教师接着问:三种场合下的演唱在内容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能力:朗读能力、信息的把握及提取能力、内容的概括能力、文本比较能力。)

“品歌悟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①生生互动,品 引导讨论 歌悟歌②合作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20分钟 点拨归纳 探究,感受风情 (课标解读: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全班分为三大组,围绕各自的问题合作探究。 一小组:山野对歌是怎样对的? 二小组:山路漫歌是怎样漫的? 三小组:村寨传歌是怎样传的?

第一组:山野对歌部分

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合作探究,分析讨论,体会人物美。

第二组:山路对歌部分(本课难点)

教师深入本小组,启发性地提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它们进行合作探究,理解山路对歌所表现的环境美。

①“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②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③这个片段与文题是否矛盾?

④如果你是这个女孩,你会唱什么歌?

第三组:村寨传歌部分

教师引导本组学生围绕传歌方式合作探究,感受歌会的场面美。 教师总结:人物美、环境美、场面美的融合正是民俗美的最好体现!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对歌会的生动描写表达出的美好情感。)

“写歌传情”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法 学法 时间安排 歌词示范 能力迁移 鼓励点评 个性表达 启发法 模仿法 10分钟 (书面) (课标解读: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 人物美 山路漫歌 环境美 村寨传歌 场面美

(设计意图:简洁直观,体现出教学重难点。)

【作业布置】

课外收集一些襄阳民歌民谣。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本地的民俗民情。)

  【自我评价】

大理三月好风光 情境入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互动读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探究赏歌 丢个石头试水深 拓展写歌

本课的设计过程将新课的学习与阅读、口头表达、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结合。在这堂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新课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发展。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陈从周先生的《说“屏”》,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

一、说教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2)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此处隐藏13263个字……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场地的设置中,我用体操垫排在一起作为起点、将排球放在另一端作为游戏的终点。每组游戏结束,根据情况作出适宜的评价。

八、说课的结束部分

为了消除学习时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可利用体操垫和音乐进行情境放松。紧接着是教师的小结、评价、整理器材、师生再见。

本节课预设的练习密度:约为65℅ 心率为100-120次∕分

总之,运动是生命的滋润剂,是青春的笑容;运动是对生命的投资,是对健康的保险;生命在运动中延续,健康在锻炼中加固。

自此,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们的聆听!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闪光的名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本课以学生自己的名字为设计题材,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表现对象。在课堂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变一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手法,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展现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表现出别有新意的名字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美术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极广泛,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闪光的名字》这节课为第11课的《用画来写信》和以后一些装饰性的设计表现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难点:能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现画面。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本课以学生亲切、熟悉的名字为题材,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独创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信、大胆、自由地通过美术形式表达想法与感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图片,初步认识美术字。

2.引导学生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书写、装饰自己的名字,让名字闪光起来。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产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心理。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然后通过欣赏各种装饰美术字的图片,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中来,最后,欣赏教材上的一些范画,让学生认识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感受各种表现风格的美妙,并进行选择、创作。

2.学法分析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学为主,做到学与练相结合,让学生抒发情感,再大胆的想象创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交流引入,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

2.简介汉字的演变知识: “我们的名字都是用汉字来表现的,你们知道汉字是怎样变化来的吗?”(通过一些汉字的动化演变,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变化的奇妙。)“原来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文字是用图画来代替的,今天我们也要当一回古人,将自己的名字进行变化,变得有趣的图画。

3.板书课题——闪光的名字

(三)欣赏作品,探索学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

2.欣赏各种相关的图片,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3.再仔细欣赏、观察教材上的范画,说说这些名字和我们平时写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教师适宜地示范,让学生知道名字要写得大些才显得画面饱满生动。

(四)灵活选材,创造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不能完全地临摹书上的范作,表现形式要新颖。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注意听听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所准备的材料进行启发。

六.课堂评价

1.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2.学生自评、互评,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对自己作品的满意程度。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

3.教师总评,对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九色鹿》是童话。本篇题为九色鹿,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故事,九色鹿所发生的故事里,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深刻的启迪.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全文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九色鹿的由来.第二到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九色鹿救人不要报答.第六到九自然段为第三段,写调达见利忘义.受到重法罚.

二、说重点、说难点: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在这段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现,人物语言形象生动.值得反复体会与品味.

因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发挥想象,体会人物性格,明白事理是全文的重点.

三、说教法:

1、情境法2、表演法3、电教法

说学法:1、感情朗读法2、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同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

调达:见利忘义恩将仇报

二、指导表演课本剧。

(一)、指导人物性格分析。

1、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把它演出来吗?(想!)

2、要演好课本剧可不简单,我们应该诊所好哪些准备工作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剧中有哪些人物。(根据回答板书:

王妃、国王、乌鸦。)

3、知道人物后我们就要着重分析体会任务的性格特征。请同学看课本总结王妃、国王、乌鸦的性格特征,并告诉同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交流,王妃性格特征。她缠着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缠体现王妃的任性。国王的性格特征。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九色鹿。无奈、只好说明国王良知未泯。

[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指导台词表白。

《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