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热门】说课稿十篇

时间:2021-10-04 12:06:24 收藏本文
【热门】说课稿十篇

【热门】说课稿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说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其中3: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为教学重难点。

【说策略】

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味的说明性散文,在介绍客家人的住宅时,用了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师点拨引导。设计合理的表格,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表格。

【说过程】

(一)、民居展示,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我知道的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根据前面课文的学习,自己完成表格后半部分。

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五、说拓展阅读:

下面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六、说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山雨》一课。

说教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的难点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此,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此处隐藏13952个字……,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别急同学们,自己再细细地读诗,想想你眼前会浮现哪些画面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在这些字词下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们,诗人用短短四行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你最欣赏其中哪一行诗所描绘的画面呢

你想象到什么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预设: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 弯—— 蜿蜒曲折 弯曲悠长 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 长 ——河流漫长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黄河入海流

师:你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了!

师:再读读这一行,你还想象到什么 这个画面,有谁想补充吗

九曲

师:想读得更好吗 想象一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怎么读

评:好一个九曲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

万里沙

师:想象一下,你站在黄河边,向西望得到头吗 向东呢 再远一点呢 是呀,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怎么读

评:真好一个万里你读出了黄河蜿蜒漫长的画面了

九曲 万里沙

师:你想象得真好,把这种想象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评:真好!你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了 还有谁想读

评:你想象一下,黄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头,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想象。

师: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 (课件)解说 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范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来,齐读。

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黄河的远景图,你还欣赏黄河的哪一幅画面

浪淘风簸自天涯

要求:簸浪大浪高——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巨浪滔天 一泻千里

(听)奔腾咆哮 震耳欲聋 排山倒海 (感受)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自天涯长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预设 想象简单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浪大。

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次,你读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

师:有谁对这个画面还有补充

再读读浪淘风簸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师:你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能把想象的画面(情景)读出来吗

预设一

评:你的朗读把巨浪滔天的画面展现出来了,真棒!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

预设二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

师: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师:好,读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师:再读读这一行浪淘风簸自天涯你还想象到什么

师: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天上来又流向天际。

预设一

评:你读出了黄河巨浪一泻千里 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

预设二

师:你浪淘风簸一词读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你再想象巨浪滚滚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你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感到黄河的磅礴气势。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课件)解说: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谷 劈开万刃山 波涛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匹骏马奔腾 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来,我们一起读,九曲——

(过渡):我们欣赏了黄河远景和咆哮图,你再读读三四行诗句,你还想象到什么画面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要求:直上——浪大,浪高 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

师:想象得真丰富,如同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的感觉。能读出来吗

评:朗读得真有感情。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

师:想象一下巨浪滚滚直上银河,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评: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

师: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谁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

请你简单地讲述一下(生述)

师:谢谢你为我们讲述。同学们,我们不妨也随诗人的脚步到牵牛织女家去,想象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述)

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 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他们,谁想读

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想想怎么读 谁来试试 你能像她这样读吗

评:你柔柔的声音把我们带进牛郎织女温馨甜蜜的家。还有谁想读

评:同到牵牛织女家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柔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的生活画面!

师:听你读牵牛织女家 读得很温和,很轻柔,我好像也感觉到牵牛织女家是那么安宁美好!

师:来,我们一起读。

五,赏读背诵

(过渡)师: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师:还想读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吟诵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味。(练读)

师:同学们,谁想吟诵 (指名读)

师:好,试着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评:同学们,他吟诵得怎样

预设

师:谁能评一评 你觉得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呢

师:说得好。谁还想评或者有好的建议

师:你评得很好,你能给他不足的地方做个示范吗

评:你读得抑扬顿挫,颇有古人吟诗的风范,还有谁想读

评:你读得荡气回肠,令人回味。

师:谁来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还可以加上动作。

师: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谁还想吟诵

师:我们男女生合作读怎样 请男生读一二行,女生读三四行。

师:我们一起来读。

六,课外拓展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 同学们,用刚才的感觉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留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将进酒》

谁来为大家朗读 我们一起来读。

七 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热门】说课稿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