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时间:2021-10-04 12:06:11 收藏本文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

我是来自莘县古云镇初级中学的张士占,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理解密度的概念;

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情境导入(2分钟)

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 实验探究 形成概念(15分钟)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

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分析与论证: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要求将数据图像化,以此培养学生用图像表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经过自主分析数据,组内讨论,得出的初步结论还不完善,或还存在感想、疑问,急需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丰富实验素材。

评估与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通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不同,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密度的概念。

在以上合作探究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密度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得到提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

3、精讲点拨(10分钟)

重点讲述密度大概念、公式、单位及密度的应用;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主要是对以上问题知识的解疑,让学生对概念得以巩固。

4、拓展应用(5分钟)

为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这一物质的特性,安排稍微有点深度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全员达标测试(8分钟)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程度,安排了简单的测试,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能够达标,所以测试内容比较简单,为下一课时的计算训练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密度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力求简单明了。

第二节、密度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m/v

单位:kg/m3 g/cm3 1g/cm3 = 1×103kg/m3

密度表:

五、教学创新:

1、本节课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我采用实验自主探究和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建立概念,自主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我除了让学生探究固体的特性,还探究液体的,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各种资源探究气体的,力求探究结论的科学性。

以上是我对“密度”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主,实验课是不是就是任课老师的事,实验教师摆好器材,就没什么事了吗?我觉得的实验课实验老师必须跟班上课,辅助任课老师完成任务。

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差,有部分学生学习起来确实困难,所以教学必须放低难度,放慢进度。但考试时还是有些简答分析题,就连老师简述出来就比较困难,正式考试少考这类的题,考一些自然现象、科技知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的问题。

说课稿 篇2

安全意识是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他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交通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近年来,幼儿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看有关交通安全的标志,学习有关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认识一些简单的安全标志。活动后创设有趣的交通游戏作为让幼儿在玩乐中巩固所学到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品质,使安全教育变的生动有趣。活动延伸部分留给儿童思考问题,并且提醒幼儿回家找解决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幼儿加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以及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一、 说教材

(一) 说设计意图

交通安全与幼儿自身息息相关,交通标志的学习也符合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也有利于幼儿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安全行为的良好习惯,使幼儿从中获得学习的喜悦。

(二) ……此处隐藏11681个字……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2、最后进行汇报:怎样处理麦子的?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性学习以及学生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

四、读读悟悟

1、阅读讨论: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体验也各不相同。,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希望学生从三个小动物中都能看到优点)

2、如果你也得到土地爷爷送的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设计这些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希望学生从三个小动物中都能看到优点,学生想出了各种处理麦子的好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也有了提高。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从而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师总结: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体现了“情感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相融合,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塑造个性化思维,顺应了新课下:“语文课教学应以学定教,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情寄朗读中”。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个教学设计,若在说课过程中有所肤浅之处和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原谅,并请予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学重点的设定

《方块字里探春秋》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红红的中国结》的内容。本课教学分3课时。下面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品味方块字独有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说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1、基于我对课程标准的研读。本单元是根据课标内容“我是中国人”第3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编写的,围绕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展开,重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从小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2、基于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单元以展示文明、传播文明、发扬文明的线索按排了四个教学主题,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内容。《方块字里探春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教学侧重让学生认识文化遗产,从独具魅力的方块字入手,让学生追寻汉字的历史演变,找寻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品味方块字独有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浓厚气息。

3、基于我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道汉字的基本演变过程。(2)简单了解我国古代重要文化先贤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及思想。(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4、基于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认识了3千多个常用汉字,对汉字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是对汉字理解的适当提升,让学生加深对汉字艺术美的理解,领悟中华文化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说解决教学重点的方法

1、说教法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也是品德与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我根据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采用字谜激趣、联系旧知、情境渲染、小组合作、朗诵诗歌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参与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寓教于乐,顺学而导,顺学而教。

2、说学法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本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与活动性的统一。学生主要采用搜集资料法、合作探究法、联系旧知法、活动竞赛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了解汉字演变的历程,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3、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我制作汉字字体变化的了课件,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跟汉字相关的资料,如绕口令、对联等。

四、说突破教学重点的过程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范例,是供师生共同创造的文本。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处理教材上做到有取有舍,围绕“品味方块字独有的艺术魅力,体会中华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浓厚气息”这一主旨,我将分三个环节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1、探究汉字的演变历程

上课一开始,我用“字谜激趣法”组织学生猜字谜。首先出示甲骨文“鸟”字,让学生猜猜是学过的哪个字。其次组织学生用不同的体态表现不同的汉字,猜猜是哪个字。这样从关注字“象形”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有趣地参与到活动中。再结合已搜集的资料,知道汉字最初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字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过程,有悠久的历史,汉字不仅是表情达意、互相交流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思想和智慧。(板书:历史悠久)

2、探究汉字的艺术美

(1)出示一段绕口令,请学生先用家乡话念,再用普通话念,最后进行比赛,比一比谁念得快,念得准。学生在绕口令活动中,感受汉语方言虽多,但都能用汉字进行交流,在领略汉字音韵美的同时,懂得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赏对联,知道对联的一些特点,然后对对联,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氛围中感受汉字的意境美。(3)运用情境渲染法:先让学生边听古典音乐,边引导从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神采等方面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然后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哪个字,为什么喜欢,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接着出示中国印,合作探究“京”的内涵,最后让学生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喜欢的字的内涵,如“龙”、“福”“虎”等字。这样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神韵美,在于传递着华夏文明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板书:内涵丰富、创意无限)(4)诵诗歌《赞汉字》,表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拓展自主探究空间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将课内学习延至其他学科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用短短的一节课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设计了作业超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艺术形式,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

(1)作业超市: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艺术形式,制作探究活动计划表

A、名著欣赏 B、剪纸艺术 C、茶道 D、传统戏曲

E、饮食文化 F、国画欣赏 G、制作中国结 H、刻印章

五、说突出教学重点的板书

8、方块字里探春秋

历史悠久

形态美

内涵丰富 意境美

神韵美

创意无限

(这样板书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